首页 > 精神文明创建
海安高新区:公筷公勺引领乡村新风尚
来源: 海安市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2-04-12 字体:[ ]

“吃饭分餐就是好,干净卫生病不找,有人怕烦不想搞,不着调!”“红白喜事搞宴请,勺子筷子沾口水,合吃一碗老习惯,不卫生!”“亲友相聚在一道,讲究卫生是头条,倡导分餐好风气,呱呱叫!”“说得好!”近日,海安高新区全面深化“公筷公勺”行动的表彰仪式上,一段幽默风趣的“三句半”表演《吃饭分餐就是好》博得满堂喝彩。

海安高新区:公筷公勺引领乡村新风尚.jpg

在公筷公勺的外观方面,高新区按照海安市文明办发布的《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公勺的制作要求。公筷公勺颜色宜为红色或类白色,与私用餐具具有相对识别性。公筷长度比自用筷长3-4厘米,粗端印烫“公筷”字样,公勺柄处印烫“公勺”字样。在公筷摆放方面,有“一人双筷、一菜一筷或一桌三筷”可供选择,因地制宜。此外高新区还提出了“公筷公勺取菜要适宜,不将菜返回盛器”“摆放在存放区域的公筷公勺应标注消毒日期”等规定,让文明新风从意识形态落到具体实践,化“形”于“行”。近年来,高新区着眼乡风文明,在全区号召、组织开展“公筷公勺”行动。省文明家庭代表发出倡议、各村居 “大喇叭”进行广播宣传,同时通过村民微信群,让“公筷公勺”倡议深入百姓心中。高新区通过乡村大舞台作文艺宣传、村民议事会集中商议、农家宴会带头遵守、文明家庭示范带动等方式,让“公筷公勺”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响应,成为引领文明乡风的新风尚。“在公共就餐场合中使用公筷公勺,我觉得挺好的,不是嫌弃也不是矫情,而是维护公共卫生的正常举措。”平桥村村民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让每一个人都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深化‘公筷公勺’文明餐桌行动,既是顺应百姓呼声的需要,也是革除饮食陋习、传承餐桌文明、守护‘舌尖上的健康’的必然选择,目的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养成文明餐饮习惯,进而不断改善文明城市形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曹骥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