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 海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2-12-09 09:5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今年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情况,特色做法、主要成绩和突出亮点

(一)城乡重点工程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隆安路续建、启慧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长江路世纪大桥2023年1月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局部堵点有效改善,体育中心东侧公交站台迁改、曙光路与宁海路交叉口完成改造。

(二)代建工程进度稳步推进。已竣工10项,在建6项,前期阶段4项。海中教师办公楼、李堡卫生应急综合楼、科普馆、生态环境监测站装修改造、西场初中教学综合楼等工程按期竣工交付;市应急医院年底前完成施工,开发区法庭审判业务用房、海中学生公寓楼、雅周卫生院应急综合楼主体结构封顶,海陵中学新建体艺馆完成基础施工。

(三)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升温。推进主城区窨井盖整治,更换中坝路等23条主次干道问题井盖1070处。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开工安置房建设3197套,新增人才公寓307套、青年公寓1452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设“道口审批”专窗,推行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着力加强商品房及项目配套设施质量监管,出台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商品房质量等管理办法。

(四)城乡环境建设持续加强。“333”提质增效行动有序推进,建设达标区4.64平方公里,修复市政管网12.8公里。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快速推进,建成污水管网37公里、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06万户。新华河活水及生态修复(绿化景观)等4项重点绿化工程有序推进,新增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83.95万平方米,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五)城市有机更新持续发力。“系统化推进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南通市唯一。出台国有土地上房票安置政策,完成海安市“十四五”城市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编制。苏中大厦、黄沙港路东侧、丝厂区域等地块顺利挂牌上市,文汇公馆周边区域城市更新迅速启动。重启搁置15年的李堡镇中大街旧城改造项目,40天完成123户居民的协议签订搬迁拆除;启动曲塘镇中心南街东桥段及曲中体艺馆征收项目,顺利完成曲中体艺馆北侧搬迁拆除。

(六)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出台提升商品房工程品质的若干意见,扎实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市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面开展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建筑物拆除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出台购房优惠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镇村建设品质持续提升。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传统村落1个。聚力推进镇区开发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整治提升仁桥等6个老集镇。开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80年以前老旧农房和低收入群体、CD级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启动农村建房审批,出台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促进建房审批程序规范化。

(八)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完成国务院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大燃气供应端、用户端安全整治,落实瓶装液化气销售实名制、配送服务制、入户安检制,清理违规使用瓶装液化气1033处、管道天然气私拉乱接118处,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1公里。非居用户安检覆盖率100%。扎实推进全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全市37.2万处自建房排查,治理隐患33处,提前超量完成2022年隐患建筑整治清单任务。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城市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不够便捷,交通出行、停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居住环境有待提升,城乡生态环境盲点、堵点问题急需解决;用地瓶颈破解难度大,部分城建重点工程施工推迟;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设施供给还不足;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需要进一步研究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举措

2023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和打造上海卫星城的新要求,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进一步优化存量、完善结构、提升品质,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充分打造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美丽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苏中新鱼米之乡、滨海现代化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城乡短板

1.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实施高庄路西延、恒联路东延等道路新建工程,南海大道、丹凤路等改造工程以及永安北路等城区交通堵点改造工程,不断提升道路通达性。

2.优化公共设施供给服务。加快推进引江供水四期工程(通台)线、中俄东线天然气高压管线配套接收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加快实施瓶装液化气市场整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七星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行政审批局周边停车场改造建设,G328、通榆路等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实验中学、明道幼儿园等学校异地重建和人民医院、大公等医院改建、扩建工程。加快民兵训练基地、海警局海安工作站、邮政物联大厦建设,实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

3.持续推进“乐享园林”建设。实施高庄路西延、恒联路等道路绿化建设,推进城区交通堵点绿化改造,完成黄海大道通扬河桥及周边绿化整治提升工作。加快世外桃源等口袋公园建设,完善世说新语小游园项目建设,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乐享园林”。

4.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推进,推进“333”提质增效行动和达标区回头看,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实施惠泽(城北)、恒泽污水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推进通扬河东闸站南迁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平桥河生态整治。

(二)坚持高位目标,提升城建品质

1.强化城乡各类规划设计。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和区域评估工作,研究提炼海安元素,明确片区各类建筑、绿化、停车等总量控制指标,实现片区统筹、协调、错位、共享发展。强化特色田园乡村和传统村落规划,引导农民建房、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配套。

2.稳步推进老旧片区更新。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政策,稳步推进文汇公馆周边、永安路西侧等区域更新,探索老旧区域、老旧房屋经报批后的自拆自建自主微更新模式。加快凤栖花园、丝厂区域、南屏集镇、闸东路区域安置房建设。

3.不断加强住房保障管理。加快安置房、人才公寓、青年公寓建设。扎实推进安置房办证工作,确保省委巡视交办问题有序整改到位。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围绕“保交楼、稳民生”,不断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和整顿,有效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4.全力强化城市本质安全。持续抓好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争创省级安全发展城市。扎实开展城镇燃气、既有建筑、市政工程、城市地下管网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居民及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提升“两个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以经营性自建房为重点的既有建筑整治,全面彻底排查整治既有建筑安全隐患。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地下设施综合普查。

(三)坚持城乡一体化,促进全面振兴

1.加大新型城镇建设培育力度。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被撤并乡镇集镇区专项整治巩固提升两年行动工作,加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美丽环境和传统文化项目建设,着力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营造特色城镇美丽宜居环境,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城镇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

2.加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引领。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拥有田野的都市”,建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图景。加快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

3.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提升。开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结合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突出“农房安全和品质提升”工作重点,稳步推进农房改善建设,完成2000户低收入群体危房、C、D级危房和1980年以前老旧农房的改造改善,让“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