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位现代、文化彰显、生活便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现就2019年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按照量力而行的总基调,扎实高效推进城乡建设,实施改造旧城与打造新区并举、完善功能与改善民生并重、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并进、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并行,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位现代、文化彰显、生活便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二、基本原则
2019年城乡建设工作坚持“高点站位、前瞻谋划、问题导向、持续推进”的发展理念,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具体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调控作用,按照体现海安城市发展特色、彰显海安历史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质风貌的总体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海安城乡建设。
(二)坚持聚焦重点。聚力推进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新通扬河生态区开发建设,加快城区改造建设步伐,高水平推进区域融合、均衡发展。
(三)坚持补足短板。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教育、卫生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配套,构建安居乐业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四)坚持文明提质。围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提升道路通达,推进城区道路成网成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足生态环境短板。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绿化面积,建设城市景观小品,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硬件达标。
三、主要任务
2019年城乡建设重点工程计划任务397项,其中:
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17项,新通扬河生态区11项。
住建局及相关部门113项,其中:规划编制项目5项,城区道路交通工程项目6项,生态环境工程22项,园林绿化工程11项,市政公用配套基础设施工程14项,文明城市创建10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0项,征收项目5项,安置房建设项目4项,商品房建设项目16项。
区镇256项,其中:开发区51项,高新区56项,滨海新区29项,商贸物流园区13项,曲塘镇34项,李堡镇18项,大公镇13项,白甸镇13项,墩头镇12项,南莫镇6项,雅周镇11项。
四、重点工作
围绕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的战略目标,以让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为目标,全力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
(一)立足科学精准,着力提升规划品质
1.着力构建立体规划体系。始终把规划编制作为系统工程,构建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乡村规划等为主体,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用地规划相统筹的立体规划体系,完成城市绿道专项规划、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专项规划、城市停车场专项规划、城南地块(扩大)控制性规划编制,不断健全城乡规划体系。
2.大力突出重点区域规划。以控规为龙头、专项规划为支撑,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做到定功能、定红线、定高低、定强度、定风格、定色彩,确保两区建设在规划指引下精准快速推进。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按照紧凑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等理念,围绕做好“水美岸绿”文章,完成完整街道、地下空间、夜景照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综合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做到都市繁华与田园风光的有机统一。新通扬河生态区以打造“北部宜居新城、绿色生态空间、文化传承社区”为目标定位,突出绿色、宜居、文化理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新通扬河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区域内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充分彰显北部新城风貌。
3.全力提升城市设计细节。按照城市整体形象特色鲜明、群体建筑和谐美观、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加强城市轮廓、重要视线、特色地段、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建筑风貌与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引导,打造最美的视觉展示和最优的整体形态。
(二)加快两区建设,着力提升新区品质
1.加快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建设,打造海安城市副中心。加大房屋征收组织推进力度,完成房屋征收任务。按照必要、集约、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创新东路、南湖大道东延、规划二路、环湖路扩建等工程,打通各功能板块间的交通联系。围绕“树花草科学选用、水岸绿相互交融和自然生态优先”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快速推进湖面整治和河湖生态景观建设,让市民、游客亲近湖水,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秉持精品意识,合理规划布局社区邻里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推进高级中学、三甲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载体。推进上湖中科创新广场等孵化器、加速器类创新平台建设。
2.全力推进新通扬河生态区建设,聚力建成北部宜居新城。按照生态区控制性规划,科学规划道路绿化、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功能配套、品质精致。集中力量推进房屋征收,按时完成起步区征收工作,保证安置房等项目建设需要。加快凤栖花园安置房建设,高品质安全施工,尽快完成安置工作。加快道路桥梁改造工程,实施朝阳路改造、紫石路西延和广福路工程建设,形成通达分离、疏密有度的道路网结构。高起点建设生态景观,改造提升紫石中路绿化,打造广福路生态廊道,提升区域景观绿化品质;结合通扬河流域整改,实施龙江河、通海河、串场河河岸驳坡和景观道路建设,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连接。
(三)立足高端精美,着力提升建设品质
1.加大道路改造建设力度。围绕提升城区道路互联互通能力,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提升道路密度,实施朝阳路、镇南路改造建设,缓解主城区西部南北向交通通行压力;改造安平路、旺池西路、安达北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善雨水污水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汛期雨水排放能力;多渠道增加停车设施,实施停车智能化管理,切实提高车位利用效率,努力破解停车难题。
2.推进城市提档升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目标,按照“拆违建绿、择空补绿、见缝插绿、提档增绿”的原则,推进大面积增绿、高标准建绿、全方位补绿,实施小焦港河节点绿化、黄海大道红星美凯龙节点及黄涵河绿化、高庄路北侧绿化和新宁路口袋公园、二里社区西侧口袋公园建设,推进宁海路、中坝路、宁南路及周边绿化提升改造,全面建成“10分钟绿地休闲圈”,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之城。
3.共建共享均等服务。立足共建共享,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继续实施引江供水三期工程,全年铺设管网40公里,力争到2020年底建成通水,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继续推进长江路小学、二幼改扩建、中医院急救中心、公安技术业务用房等相关工程建设;加快金融集聚区、农商行总部等重点区域建设;完成主城区房屋征收扫尾,全力保障核心区、万达广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扎实推进万星佳苑、火车站安置房工程建设,实施党校、邮政大楼建设;继续推进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内公共厕所建设,方便居民生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四)聚力污染攻坚,着力提升环境品质
1.推进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出台全市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方案,按照提升水环境质量总体要求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进行监管“四统一”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模式,建立以市水务集团公司为实施主体,合理引进优质社会资本的全市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一体化体系,逐步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切实提升全市城乡水环境质量。
2.全力提升城市水环境。围绕生态环境提升,侧重补短板,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实施截污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泥处理设施、尾水利用、监测设施建设。开展小焦港河东侧沟塘整治、城区水环境修复,消除黑臭水体,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加强城区污水管网建设,重点加快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着力解决市政排水管网不配套、部分老城区仍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等历史问题,严格按照“十个必接”要求,有序开展接管工作,消除管网收集“空白点”,努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杜绝污水直排下河。积极开展河道生态修复,恢复河流水生态,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3.大力推进镇村污水设施建设。全面加快镇村污水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十个必接”的要求和镇区管网图、接管计划,加大沿河、相对集中居住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做好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实施44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污泥脱水工艺改造,启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心建设,完成排水监控中心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水平。
(五)强化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城镇品质
1.着力推进政府所在地集镇建设。以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为目标,遵循民生导向,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镇为载体、园区为动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和园区区间路改造建设,完善城镇道路网络;加强城镇公园绿地、休闲游园建设,提高城镇绿化覆盖面积,提升城镇景观绿化形象。继续推进“八个一”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星级酒店、连锁超市、小型城市综合体、标准化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全覆盖,鼓励引进影院、KTV、咖啡馆等现代精致型项目,丰富城乡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继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着力推进撤并老集镇建设。实施“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开展镇容街貌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河塘水系整治、居住环境改善等工作,统筹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与中心镇区协调发展,实现“环境优化、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目标。
3.着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六整治”、“六提升”要求,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和疏浚河道沟塘,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村庄绿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村庄。组织推进丁所村传统村落和壮志村、周吴村、来南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承载乡愁记忆、充满文化内涵的特色乡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各区镇、各部门要要充分认识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城乡建设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重点工程计划表,紧扣全年目标,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制定路线图和进度表,倒排时点、挂图作战,确保各个项目按期、保质、高效完成。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逐月将推进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要建立督查警示机制,对工作存在脱幅或推进不力的责任人,实行警告问责处理。
(二)强化攻坚意识,抓好项目推进。城市建设时间紧、项目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工程推进中要打好提前量,充分考虑不可控制因素,各项工作从快从紧推进;每一项工程都要成立项目部,各单位责任人要深入到攻坚一线和建设现场,充分发扬“5+2”“白加黑”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共同把城乡建设工作推进落实到位。住建部门要加大指导督查力度,时刻掌握工程进展,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序时推进;各责任部门要全力配合,保障土地和资金供给,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拆迁、清障矛盾,努力营造良好推进环境;涉及多单位多部门交叉配合的,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服从大局、主动担当、形成合力;市纪委监委要强化重点督查和过程督查,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四)严守纪律红线,健全长效机制。城乡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审批许可事项较多、权力资金集中,是腐败易发多发领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管理机制,把纪律规矩挺在前,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零腐败”。要严守纪律红线,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严格遵守工作流程,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