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镇——雅周镇,位于海安、如皋、泰兴、姜堰四县(市、区)交界处,北临启扬高速、328国道,东接沿海高速、204国道,南接宁通高速。雅周是海安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曾留下了陈粟大军的足迹,属于黄桥革命老区。雅周,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海安的西南大门。
雅周素有“苏南快速走廊”的美誉,江阴大桥让雅周至苏南的行程仅半小时,到达上海虹桥、浦东国际、南京禄口、扬州泰州等八大机场不到2小时。
2001年由原来的雅周、王垛、张垛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雅周镇,镇域面积83.3平方公里,辖迮庄、金庄、王垛、东夏、钱庄、雅周、鸭湾、杭窑、兴雅(东楼)、庞庄、周机、张莫天、许家庄、张垛、迥垛等十五个行政村(社区),3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万人。
2012年雅周镇敢为人先率先启动万顷良田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区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雅周现代农业园区,建成海安西南最大的农民安置小区——兴雅社区。雅周现代农业园位于镇区西部,占地10365亩,以现代设施园艺为主导,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努力打造“高新特优”“全省一流、全国放样”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镇村品质内涵显著提升,兴雅社区的建成,拉开新镇区框架,徽式建筑群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雅周新镇区。兴雅社区以多层建筑为主,辅以部分小高层,由润雅、富雅、吉祥、如意、龙腾、兴雅六个小区组成,共117幢3010套,全部居民入住后人口规模近8000人,是海安最大的农民安置区。社区建有彩蝶湖公园、中心公园、文化中心等居民健身休闲场所;配套建设为民服务中心、中心幼儿园、广电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百乐盛大型购物超市、速客酒店、巴十克等知名品牌项目成功入驻,知名连锁院线幸福蓝海入驻雅周。辰阳大酒店获评三星级旅游饭店。
雅周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兴雅社区建设,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科学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区富雅花苑获南通市优秀示范管理小区,富雅、吉祥、龙腾花苑先后获得海安市优秀物业管理服务项目。2019年建成海安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娱乐休闲、健康养生、医疗保健、助洁助浴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前每日服务群众约200人次。依托社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大舞台等,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2020年11月16日,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广我镇兴雅社区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
“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创建全市放样。我镇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联盟建设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村营土地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全镇累计流转土地5.45万亩,其中规模经营5.17万亩,流转土地占耕地面积的85.3%,规模经营面积达耕地面积的80%以上,落实各类经营主体152个。积极探索村集体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村集体+种植能手+社会化服务”方式,有效提高村营收入和村干部报酬。全镇建设粮食烘干中心25个,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8个。
今年,雅周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亿元;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9元,增长9%。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落实各类援企稳岗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努力,全年工业开票销售预计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15%。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工业技改项目设备投入预计完成2200万,德和布业引进1100万新设备,进一步加深军民融合程度。积极培育优质规模企业,新增新晶合、兆弟建材、固美特3家规模企业,月度新增2家。继续加快推进金固德新三板挂牌。
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服务业应税销售预计完成10亿元。完成千万元服务业项目2个、亿元项目1个,千万元康养休闲项目1个。培育正德外包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限上贸易企业1家。新增培育农产品销售电商经营主体3家,新注册新营业游泳馆、茶室等3家。积极打造玉果民宿亿元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稻米与蚕桑文化主体广场工程和G204线亮化工程已实施到位。成功举办首届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摄影大赛暨媒体采风行和农民丰收节活动,展现生态雅周田园风采。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始终将招商引资放在“头版头条”,有力夯实促投资、稳增长举措。选优配强招商队伍,强化项目招引的跟踪问效。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创新采用线上“云招商”新模式,高质量举办招商活动25次。全年招引英卓新能源自行车、幻宝环保设备、嘉景铨自行车零配件等亿元项目7个,外资到账完成46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11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为100%;外贸进出口6500万,完成年度任务130%,“开放型经济”杯赛考核中,二季度、三季度获得铜杯。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高度关注项目实施进度,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办公,想方设法解决难题。今年我镇已实现台湾金佑新材料、香港康特勒科技2个外资项目,英卓科技、瑶莱环保、美梵生物科技、兆弟建材4个内资项目的开工建设。累计完成1亿元竣工任务。
科技支撑力度加大。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断提速。不断加大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力度,全年完成产学研合作5项,其中30万元以下3项,30万元以上2项,已经完成全年任务;其中100万元以上规模合作项目1项,与国外高校合作项目1项;中菱电力引进首创产品1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件,专利授权70多件,PCT申请1件,专利工作实现高企全覆盖。中菱、久振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家。
发展动能持续集聚。按照集约集聚集群的发展要求,在迥垛科技产业园新规划740亩,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综合运用政府收储、市场化转让、司法拍卖等多种方式,低效盘活了天星铸锻、天海建材等7块闲置用地,累计完成96.5亩的盘活任务,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不断提高营商环境。高度重视招工引劳工作,全年招引蓝领技能人才140人,高校毕业生130人。新设立市外劳务基地1个。招工引劳、人才集聚工作居全市前列。
农业园区高标准建设。园区新开工四季果园项目、鲜果产业园项目、繁育中心项目3个亿元项目;省级示范园中期绩效考评得分全省第三;顺利通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验收;全省夏收夏种暨粮食稳产增效现场推进会、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推进会观摩活动在园区举行;成功举办首届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摄影大赛暨媒体采风行活动和海陵飘香庆小康”海安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项目比赛活动,扩大园区影响力;南京大学—海安专家工作站落户园区;园区大米、葡萄分别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金禾元”牌大米荣获第四届“华西杯”江苏好大米金奖;阳光玫瑰葡萄荣获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葡萄评鉴活动金奖;车厘子观光采摘园被评为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农博葡萄园被认定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种植园。
现代农业亮点频现。坚持以项目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亿元项目开工2个,竣工1个。千万元项目开工6个,竣工6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00%。建成蚕业农场2个;新栽桑280亩;引进智慧系统,积极打造现代蚕桑示范园300亩。完成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50亩。完成中小规模生猪扩面整治18家;申报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家,完成恢复生猪任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全镇村营收入达1320万元以上,实现村营收入超50万元的村全覆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54人;新增物联网1个、规模电商1个,农产品电商销售达1.7095亿。
城乡建设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2公里农四路提档升级任务,建成周埭桥、夏殷庄桥2座桥梁,完成亮化工程16.5公里。镇区人民路北延两侧绿化全面改造提升。在许家庄村和庞庄村规划建设小游园2座。东夏村、迮庄村和金庄村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共5.2公里;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60户。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对孙雅河进行河道疏浚,对南塘河实施村庄河道整治工程。各村建成垃圾中转站。建成公共厕所5座。完成绿化任务400亩。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深入实施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污染源排查,完善相关流域污染点源核查图,扎实推进污染源排查、整治、销号工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8%。关停养殖场178家,完成主干河道畜禽养殖污染源整治428个。营溪大桥、周机桥、周机西桥3个重点考核断面,优3比例100%。拆除无资质混凝土搅拌场10家;力宝化工完成关停。迥垛村华柱管桩公司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完成。对驾驶员考试车辆实施电气化改造。全力整治垃圾清运扬尘、码头砂石场、工地场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最大限度控减扬尘。严厉打击电捕鱼4起,其中1起为海安电捕鱼入刑第一案。
民生底线切实兜牢。做好居民保险的征收和续缴工作,完成居民养老保险扩面78人,续缴10548人。完成2021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27136人。实现失业保险援企稳岗31家84999元。慈善工作全市领先,全年募集善款149.7万元,15个村居慈善工作站全部达到五星级,且慈善基金均超40万元,全年共救助困难群众1838人次,救助额达77.4万元。雅周敬老院建成医疗护理站,为100户低保、五保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累计发放各类计生奖励金613万多元。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坚持生命至上,切实将疫情防控抓早抓实抓细抓牢。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物资供应保障,严禁哄抬物价。及时发布最新风险地区名单,加大排查力度。积极组织力量对595名重点对象实施排查管控监测工作。我镇张垛敬老院率先实施全方位封闭式管理。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高点定位、率先谋划,全面打造“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模式,投资100万元率先建成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重新划分网格,将68个网格调整为49个,坚定不移将“全要素网格”打造成基层服务管理的第一窗口、基础单元。进一步深化“警网融合”,全面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挑选36名优秀的辅警转隶为专职网格员。增加社区技防探头,强化“微单元”智慧建设,推动“城市大脑”与“网格微脑”良性互动。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全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426件,受理426件,成功调解424件,调解成功率99.5%。镇大调解中心与派出所共同开创联合调解新模式,建立长效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年检查企业数2654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821余处,按照时限抓整改落实,确保所有隐患整改闭环到位,保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