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疗保障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总体向好。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全力推动参保扩面,建成并应用“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精准核查2.96万人,参保转化率达32%,位居南通前列。全市基本医保参保82.2万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职工医保参保占比43%,参保结构全市最优。高标准建成13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14个医院医保服务站、240个村(居)医保服务点,“圈站点”全年办件量超2.8万件,基层医保公共服务可及率全市排名第三。有效发挥补充保障效应,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至“近亲属”,全年家庭共济32万人次,共济金额达3980万元。大病保险待遇享受28万人次,基金支出1.38亿元,群众负担有效减轻。全年资助2.45万人参加居民医保和照护保险,医疗救助基金支出7660万元,兜底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推进“江苏医惠保1号”扩面,投保人数连续3年位居南通前列。
二、围绕效能转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58家定点医院开展DRG支付,促进医疗机构合理控费。加强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先后将50种中成药、中药饮片纳入医保,全年中医制剂基金支出1000万元。调整中医骨伤、外治、推拿类医疗服务项目105项,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提升35%。构建“政策对接+需求摸排+精准执行”联动机制,药品、医用耗材网采率分别达97%、95%以上,平稳落地药品耗材带量采购280多种,减轻患者负担1.5亿元。拨付集采结余留用资金860万元,激励医务人员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激发医药企业创新动力,实施产业壮大培育计划,推动本地3类药品、10类医用耗材中标国家集采,扩大临床覆盖面。
三、围绕健全机制,基金管理质效取得新突破。定期开展基金风险预警分析,推进“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转变。对医疗机构开展月度提醒约谈、季度分析座谈,压实定点医药机构基金使用主体责任。本地职工、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分别降低16%、6%。建立与卫健部门定期会商制度,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推动医保医疗同向发力。调动全局力量,带领年轻干部,加强医疗机构现场检查力度。在定点机构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交叉检查,“两床率”检查,全年追回及处以违约金1000多万元。查处医药机构368家次,移送公安1家,处理医保医师40多人,中止定点药店6家,解除协议2家。
四、围绕产业培育,康养行业发展探索新路径。成立县级医疗保障研究会,吸纳本地定点机构、医药企业广泛参与,实现抱团发展,抢占市场份额。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参加三医协同“医·药好通”展示交流会和首届银龄健康优品嘉年华。带领鑫缘集团赴滨州、镇江、苏州调研康养产业,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长护险+产业”融合发展,鑫缘集团开发的2类产品已进入全市辅具目录,与中科院上海所联合研发的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正进入临床试验。围绕医养结合发展方向,借力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平台优势,配合开发区招引优质医疗机构,助力上湖医院启动运营。
五、围绕创新引领,医保便民服务展现新风貌。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铺设医保刷脸支付设备600多台,群众就医便捷度显著提升。建成长护险服务展示中心,完善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全年新增定点照护机构4家。累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00万人次,辅具服务12万人次。率先推出医保服务视频办理方式,在所有村居医保服务点安装智能可视化服务一体机,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医保政策“一键可查”和“视频互动”。推行医保不见面云服务,增设医保服务热线,开展海安医保线上“客服”。创新推出医保基金管理微信服务号,通过微信办理“小切口”,推动医保服务效能“大提升”。
一年来,我们始终突出党建引领,敢于担当,狠抓落实,医保改革发展行稳致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党纪学习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从严落实市委巡察整改要求,持续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确保医保工作出实绩、惠民生。坚持党管意识形态,防患于未然,用医保惠民实效展现党和政府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