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烤”验来袭!这份职业中暑预防指南请收好!
来源: 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3 累计次数: 字体:[ ]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当城市开启“蒸煮模式”,有这样一群人依然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田间劳作的农民......高温环境下,职业中暑风险悄然攀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职业中暑的“面纱”,学习如何科学预防!

一、职业性中暑:被忽视的“高温杀手”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它可不是简单的“出出汗、头晕一下”,严重时可能导致热射病,引发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每年6-9月是我市职业性中暑的高发季节。

职业性中暑属于我国的法定职业病!

这些职业易发生:

• 户外作业者:环卫工、快递员、建筑工人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 高温车间工作者:钢铁厂、炼焦厂、厨房厨师等,即使在室内也面临高温高湿环境;

• 密闭空间作业者:船舱、地下隧道施工人员,空气不流通,热量难以散发。

二、时刻警惕:中暑的“预警信号”

中暑并非突然发生,身体会提前发出“求救信号”,学会识别才能及时应对:

1.先兆中暑 大量出汗、口渴、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

2.轻度中暑 体温超过38℃,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3.重度中暑 热痉挛(肌肉抽搐)、热衰竭(昏厥、脱水)、热射病(体温>40℃,意识丧失,死亡率极高)。

三、积极科学防护:共同筑牢“防暑健康网”

1. 企业责任: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11:00-15:00高温时段,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增加工间休息频次;

• 改善作业环境: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安装空调、风扇,设置通风设备,在高温车间配备喷雾降温装置;

•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高温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 提供防暑物资:发放含盐饮料、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设置清凉休息区。

2. 个人防护:从细节守护健康

• 穿戴有讲究: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户外作业者佩戴遮阳帽、墨镜,涂抹防晒霜;

• 补水有技巧:及时补充含盐饮料和营养,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升,盐20克左右,少量多次饮水,水温不宜高于工作地点环境温度;

• 饮食巧调节:多吃西瓜、黄瓜、绿豆汤等清热解暑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食品。

3. 应急处理:关键时刻能救命

• 立即转移:发现中暑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散热;

• 降温措施: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或用凉水擦拭身体;

• 及时就医: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意识不清,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

高温之下,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尊重!企业和个人携手做好防暑措施,才能让劳动者远离中暑威胁。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掌握科学防暑知识,平安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