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两个结合”,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有机结合,做到以学促思、以学促干。一是将集中学习与“专题研讨”穿插进行。组织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其中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2次,参与专题研讨18人次,邀请专家理论辅导1次;在学习强国、南通日报等南通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11篇。二是将独立思考与办好“微型论坛”穿插进行。紧扣营商环境“五问”,重点检视“八个不为”,坚决做到“八个坚决”,聚力推动“四大提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参与“金句我来讲”“诗书为友天天线上”读书分享、“弘扬主旋律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等活动。
2.紧盯“两个融合”,强化活力型机关建设。深化“‘医’路向党,健康护航”党建品牌建设,一体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聚焦“书记项目”推进。创设“‘专’心守‘护’”书记项目,制定《海安市医疗护理员管理方案(试行)》,积极引导专科护理、护理员实现“1+1>2”的效应。二是深化“党建联盟”活动。与南通卫生高职校海安校区党支部同上党课,联合医保局召开首次医疗医保协同机制会商会议,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双向奔赴,同向发力。三是激发群团组织活力。积极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女职工法治朗诵比赛,荣获一等奖;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33人参与机关全民健身运动会,4个项目获得奖项;结合“5.12”国际护士节,举办卫健系统趣味运动会,19个代表队666名干部职工参与其中,奋力点燃卫健热情。
3.围绕“两个从严”,强化清廉型机关建设。坚持从严加强教育监督、从严落实工作责任,把严的要求贯穿始终。一是党纪学习教育从严。在系统层面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机关作风、营商环境“双提升”动员大会;借助“5.10”思廉日活动,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学《条例》、聆听专家解读培训助学,参观新四军苏中廉洁教育馆,国企廉洁教育馆促学《条例》。组织直属机关青年开展“传承五四薪火,激扬奋进青春”主题活动。二是集中专项整治从严。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切实肩负起巡察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牵头对深层次问题加强研究,做到巡前即知即改、巡中立行立改。召开医药领域集中整治警示教育、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专项行动部署会议,组织开展系统内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
4.聚焦“银龄赋能”,突出常态化行业监管。将退二线的领导和退职的中层干部的影响优势转化为促进海安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强队伍。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动力强的老干部,成立机关作风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营商环境“三提升”督查组,实现“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回归“一线”工作,增强发展动能。二是抓落实。鼓励老干部紧扣专业知识拓展督查内容,通过督查转变党员干部职工作风、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服务环境,真正实现“银龄”人才价值最大化。三是固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定时对巡察自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访,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做到整改工作经得起检验,真正实现闭环管理。
二、重点职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1.医药卫生改革纵深推进。研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会同多部门制定《海安市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以“人员下沉、乡村(基层)诊疗量占比持续提升等”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两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化运转,以县域药联体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区域审方中心试点工作;医疗质控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信息数据中心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主动对接市医保局,开展首次医疗医保协同机制会商会议,联合印发《海安市医疗医保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机制》,强化医疗、医保业务衔接和行业监管,推动协同共建,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2.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序时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滨海新区(角斜镇)卫生院应急综合楼及市人民医院装修改造等工程,持续做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均衡各区镇街道医疗资源布局。积极优化急救站点设置,加快滨海新区急救分站建设进度。大力推进人才强基工程,选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首席医疗专家4名、区镇(中心)卫生院科技副院长10名,设立基层名医、中医专家工作室11个,安排30余名城市医师到基层服务,推动优质人才资源下沉。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开展2024年度春季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目前已完成体检程序;开展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活动,确认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基层骨干人才共136名,兑现骨干人才奖励补助。
3.基层服务配置不断完善。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总要求,持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投入;结合行政村地理位置,积极整合优化村卫生室资源,着力提升镇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下发《关于开展海安市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着重强化近3年来新入职人员能力提升,采取专题讲座和科室轮转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全脱产系统学习,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强化乡村医生基本保障,为适龄乡村医生缴纳“五险一金”并纳入区镇(中心)卫生院工会管理;通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巩固全市15分钟的健康服务圈。
4.综合指标评价定期开展。以两家龙头医院为试点,大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大数据智能挖掘技术,对重点指标智能分析,从数据背后找寻提升空间,挖掘“增收节支”潜力,推进医院预算一体化进程,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医共体建设为纽带,引导各成员单位实现人、财、物精细化运营管理。截至目前,全市门急诊207.1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2.2%;出院9.3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7%;手术2.1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5.9%。
(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1.强化重点监测,提升传染性疾病防治水平。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与处置,落实病例报告、哨点医院、病毒变异等新冠多渠道监测和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上半年,我市共流调处置流行性出血热1例、登革热1例、猴痘1例、新冠病毒XDD变异株感染者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以及百日咳8例,处置韩洋小学呼吸道腺病毒暴发疫情和实验小学水痘暴发疫情各1起。持续做好慢性传染病防治,大公镇省级“无结核社区”建设被纳入南通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肺结核“三早”策略,开展重点人群结核检查,全市肺结核发病率较2023年同期同比下降31%。成功举办南通市继教项目“结核潜伏感染和预防性治疗培训班”,深入区镇开展“送教下基层”5场次、专题培训2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131人。
2.推进试点项目,优化慢病防控管理能力。将慢病患者档案真实性、规范性作为重点工作重点突破,通过村级自查、镇级和市级季度抽查方式对全市慢病健康档案进行多轮次核查。结合现场督导及电话核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迅速落实整改,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坚决杜绝不实健康档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规范性。同时基于HIS系统继续落实35岁以上人群就诊测血压制度,完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监测报告功能,继续探索慢性病患者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患者依从性和管理规范性,一季度现场督导36家村卫生室的慢病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推进整改。
3.紧跟政策要求,增强职业健康监管效能。成功召开海安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制定《海安市粉尘健康危害早发现专项行动(2024—2025年)工作方案》,布置相关工作排查、督导工作任务。以区镇为单位,面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员开展专题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指导培训全覆盖,全市2492家企业3120人参训。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对治理企业多次上门告知、指导、检查,195家纳入治理的企业已有118家完成治理。积极组织《职业病防治法》宣讲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文艺表演及职业健康知识有奖竞答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惠及近2万名劳动者。
(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1.优质医疗服务扩面提质。中医院成功创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肿瘤科、脾胃病科获评“省级中医重点建设专科”,挂靠“南通市中医针灸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市县级医院首家;成功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检测统计中心课题1项。市人民医院依托国内知名医院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加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1+4+X”培育计划有序推进;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联体单位,成为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协作医院。市人民医院邀请国内肝胆外科权威、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姜小清教授团队建立工作站,多名专家定期坐诊手术,成功开展多例高难度手术;市中医院“国家级风湿病区域诊疗中心”、“邹燕勤国医大师海安市中医院传承工作站”等高效运转,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措施,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规范落实“一号管三天”工作要求,积极谋划“先医后付”工作方案,努力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
2.“一院一品”助推资源下沉。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疗健康集团为纽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卫生院专科特色发展,6家中心卫生院科室被评选为南通市城乡基层特色科室。加快推动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建设,曲塘中心卫生院已建成省级血液透析中心,市级居民健康体检与管理中心、妇女儿童诊疗中心,李堡、城东建成市级消化内镜、妇女儿童诊疗中心,南莫建成市级居民健康体检与管理中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今年3月,四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被南通市卫生健康委授牌接诊分诊中心建设单位。
3.基层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进一步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达63.0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2.45%。借助医共体,市级专家定期到镇村参与签约服务,让签约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专家同质服务。组织开展5.19“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活动,海安电视台、海安日报、健康海安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报道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持续推动家庭药师工作室建设,利用家庭药师工作室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居家药学服务家庭105家,服务重点人员140人,建立(更新)用药档案140份,整理家庭药箱83个,用药评估55例次,开展合理用药指导87人次,有效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用药管理能力。
4.中医传承发展加快推动。延伸中医服务链条。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相关工作,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并对全市相关医疗机构加强指导。根据省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计划,遴选技术骨干参与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强化中医馆人才储备,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基层卫技人员参加省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对上一年度参训人员开展培训结业考试。按照我市三年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工作计划,对高新区中心卫生院、墩头中心卫生院创建省四级中医馆建设工作进行现场督导,督促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提高中医阁新建质量和速度。
(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1.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所转院”建设,调整市妇幼保健院运营方案。进一步完善“四部制”管理,加强科室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实施全市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全市孕产妇、儿童、妇女三大群体整体健康水平。全市辖区产妇数、辖区活产数小幅提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19%,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60.50%。有序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妇女“两癌”筛查任务数3.7万,已完成筛查1.95万人 ,任务完成率52.7 %,达序时要求。优质推动孕前优生服务,开展婚前医学检查1546人次,婚检率94.0%;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91 对,任务完成率45.46%。
2.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年初,省卫健委已同意市人民医院增挂“老年医院”标牌。强化生命健康监测,统计上报慢阻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例等2363例,并及时做好基层信息反馈;有序推进老年人健康体检,截至目前,完成老年人健康体检17.03万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70.61%;持续开展“百岁老人健康有约”项目,服务95周岁以上签约老年人1892名,上半年累计上门服务9955人次,市镇专家上门服务1301人次。
3.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市、镇、村三级管理网络。截至目前,我市系统在册4915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级网络系统管理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884名,报告率为5.63‰,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均为99.37,服药率为96.07%,规律服药率为93.84%。精神分裂症服药率为94.9%,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为92.93%,面访率为98.82%,体检率40.98%,五项核心指标综合得分363.11,位列南通市第二。
(五)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1.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印发《2024年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开展2024年海安市灭蚊蝇活动的通知》《海安市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等通知,结合第36个爱卫月活动和全市季节性蜱虫病防治形势,积极开展冬春季灭鼠灭蟑、春夏季灭蚊灭蝇等除四害行动。积极开展省健康县建设、省健康镇、村(社区)建设,全面指导市科普馆、健康主题公园、旺池社区、飞亚化工等15个省健康县建设考评点位,并于4月2日接受省健康县建设省级考评,取得了较好成绩。
2.构建生育友好社会环境。落实14部门《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加强部门协同,加强媒体互动,开展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活动。加快健全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赴东台、常州参观学习托育体系建设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健全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连续3年将普惠托育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托育机构备案工作,目前全市已有43家托育机构通过国家系统备案,备案率居南通市前列;推动全市普惠托育提质扩容,全市千人口托位数达5.1个,居全省前列。
3.塑造健康向上社会心态。持续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初步建成,4月份已经开始试运营;辖区内村(居)心理咨询室建设覆盖率达100%,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均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民政局、市心理协会合作开展“阳光心态”社会心理知识普及及个案危机干预公益项目,完成1438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为重点企业干部职工开展《突发事件后心理防护与自我关怀》心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临近中高考升学考试期间,开设公益咨询服务,并提供夜间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为考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减压服务。
(六)综合监督管理
1.卫生监督执法常抓不懈。落实依法执业专项检查要求,开展日常自查479次,完成南通市医疗美容和中医诊所专项检查任务32次。扎实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巡查监测4434户次。今年以来,共完成行政许可办理业务660件,满意度100%。规范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醒函、信用修复流程告知书“三书同达”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提醒告知,让执法有刚性更有温度。
2.信访维稳工作有力有效。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专员依法依规、严谨办理信访事项。加强源头预防化解,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守住“四个不发生”工作底线,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围绕“钉子案”“骨头案”持续攻坚,严防越级进京上访;加强信息研判和应急处置,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及时处理阳光信访平台和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今年以来共处理阳光信访件5件,12345热线投诉386件,其中“海心安”工单12件。
3.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坚持小切口、抓关键,依托卫健系统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对安保消防、高压配电、危化品等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共6340人参训。对全市卫生健康单位围绕消防、电动自行车、危化品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排查整治,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组建10个专项督查组,采取定期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由联系片区负责人带队,通过看台账、查记录、现场督查来检验工作实效。
(七)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今年涉及到我委的海安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共有4项,具体如下:①为9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上门医疗保健、就医绿色通道等服务;②提升全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能力,新增普惠托育机构3家、普惠托位150个;③启用海安市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建立完善中小学生心理数据库;开展“海心安”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推动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进社区;④启动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按省二级甲等标准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整合全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各项工作均按照工作计划有序进行。同时,我市还需承担江苏省、南通市民生实事项目任务,例如全市妇女“两癌”筛查项目、23价肺炎疫苗接种任务、癌症高风险人群筛查及65周岁以上卒中高风险人群免费筛查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