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2025年工作思路
来源: 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12-09 09:19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5年,卫健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聚焦健康海安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医疗机构运营管理。高效运行医共体“五大管理中心”“五大资源共享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对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推动医共体内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等统筹管理,提升基层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公立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对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监测指导。

2.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开展“专家巡诊助基层”活动,打造“343”巡诊模式,建立“提前预约、服务到镇,镇村吹哨、专家报到”机制,让群众在区镇(中心)卫生院享受到县级专家的服务。全面推进心脑健康卒中减残行动,开展脑卒中防治培训,提升基层医院脑卒中早期识别能力和康复管理水平。

3.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升级基层信息系统,整合医防融合一体化信息系统,完善健康大数据中台架构。健全县域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做好药联体审方系统试点建设;加快构建市级中心“云药房”,对全市中药处方审核、调配、发药、煎煮、配送等跟踪记录,实现同质化服务、规范化管理。

4.推动村卫生室优化整合。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科学稳步推动村居站点整合。在全市整合改建2家“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安排专家定期下沉,侧重强化医疗和社区康复,提升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

5.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效。加强区镇中心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全员培训与考核,重点强化35岁以下青年乡村医生基本诊疗能力训练,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利用已建成的86家中医阁,引导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和康复治疗。

6.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疫情防控和行政执法,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完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实施疾控监督员制度,及时对9家试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市镇两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

7.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实现共建共享,发挥市社心中心科普培训、心理疏导等作用;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网点服务能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为全市小学四至六年级、中学在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健全数据库并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8.逐步健全急救网络体系。加快墩头、白甸、大公急救站点建设,强化设施配备,提高抢救成功率。深化数字赋能,建立覆盖急救车、医院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上报机制,形成急诊急救资源动态电子地图,提高急救服务透明度,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和患者转运治疗方案最优解。

9.深化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民办托育机构存量,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增量。利用现有新建小区托育用房、社区综合体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小规模的社区托育园,形成“1+N”普惠托育管理模式,提升托育服务便捷度。

10.鼓励引导民营医院发展。加强行业监管,有效引导非营利性医院进行经营性质变更。根据自愿原则鼓励引导其加入县域医共体,提升镇村地区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民营医院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强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