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haswjw/2024-00069 分类: 卫生、体育\卫生    通知
发布机构: 海安市人大常委会 文号: 海人发〔2023〕24号
成文日期: 2023-06-02 发布日期: 2024-05-29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印发《关于强化村居卫生室(服务站)建设,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医疗机构服务 能力情况的审议意见》的通知
印发《关于强化村居卫生室(服务站)建设,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医疗机构服务 能力情况的审议意见》的通知
来源: 海安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2024-05-29 15:21 累计次数: 字体:[ ]

海安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村居卫生室(服务站)建设,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认真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海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1.加强村居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要推动注意力、精力、财力向下,人才、技术、管理沉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平、均衡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一是加快建立健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实体化运行,完善医防协同机制,系统提高基层防治能力。二是要根据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数据结构情况,优化整合村居卫生室设置布局。对全市村居卫生室的场所、设备、人才配置全面梳理摸排,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落实改造提升计划。落实村居卫生室建设、管护主体责任,改建新建的村居卫生室设施设备应达到省定标准。三是加大村居卫生室人员培养、培训力度,合理安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招引指标,加快补充农村医学人才。务实推进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实行“下派制”“交流制”,加强“村”医“镇”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四是调动村居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村居医护人员工作量,适度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逐步增加村居卫生服务人员服务收入;尽可能调剂乡村医生回本村服务,对跨镇服务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度。推广线上健康咨询、远程诊疗、慢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服务模式。适度增加村居卫生室供药,使村民小病不再远行到城市。六是深化村居健康单元(细胞)创建,常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引导村居民健康幸福生活。

2.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规模化运作和技术、信息、资源等共享,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多地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流模式。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市级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医共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两家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协调发展。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保障。二是优化管理架构,探索实施医共体内部管理和运营一体化,逐步做到人员、业务、财务、绩效、药械、信息等“统一”管理。建立龙头医院向基层下派业务副院长、科室主任制度,帮助基层卫生院建设特色专科。三是强化三医联动,推进“结余考核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务实推进分级诊疗,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引导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病的主要治疗在大医院、后续康复到小医院。四是加快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功能完善的县域公共卫生平台和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推动各级医疗数据的互通与共享,方便医共体内随时随地可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鼓励支持两家龙头医院依托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医学检验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结果互认,提高诊断水平和救治能力。五是推进中心药房建设。市域范围内持续优化用药计划、采购、配送、供应、消耗等各环节流程,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药事工作全过程溯源闭环管理,加强医共体内用药合理调度,减少“带量采购”出现的“用不完”情况,有效降低资源浪费。

3.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推健康海安发展。

医疗服务能力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一是持续加强龙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和基层医院“一院一品”建设。深化市三级医院与长三角区域高校、三甲医院战略合作,重点提升龙头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针对外转较多的病种,柔性引进专家、开设名医工作室,提升临床专科特色与优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区域影响力。引导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化发展,促进形成“一院一品、全专并重、差异发展、优势互补”新格局。二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开通人才招引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外聘科技副院长,大力表彰“海陵名医”。坚持自学与送培相结合,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推行“县管乡用”制度,科学核定市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额内由卫健委、医共体统筹使用,打造新的“能量池”。三是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加强对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的考核和对基层卫生院的管理,深化医疗人员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引导各类医疗机构强化科室协同,优化服务流程,深化“回访”沟通,提高社会声誉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拓展中医文化节活动内容,推广冬病夏治、养生膏方、保健功法、中医膳食等健康理念和行为;升级中医院中药制剂中心,打造智慧化共享中药房,实现中药饮片统一目录,统一售价、统一煎煮、统一质量、统一配送,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