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安市文广旅局工作总结
来源: 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01-15 16:11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以实施公共文化阵地利用率提升、艺术生产精品率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文化遗产传承度提升、文旅市场满意度提升、党的建设规范度提升等六大工程为主线,奋力开拓文广旅事业高质量走在前列,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和青墩遗址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市图书馆获评部颁一级馆,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总分馆制先行建设单位,两馆总分馆覆盖率达100%。文化站覆盖率达100%,“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市村级文体活动室、共享工程服务点设置率达100%,231个村(社区)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总覆盖率达100%。

(二)文明实践服务创新发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按照一个统一标识、一套领导班子、一组管理制度、一支志愿队伍、一份实践菜单等“五个一”要求落实到位。成立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区镇综合文化站为二级阵地,文化站长为区镇一级文化服务负责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三级阵地,专职文化管理员为村(社区)一级文化服务负责人。规范和明确文联组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剧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及各区镇等16个文化志愿服务分队的职责和目标,全市现有文化志愿者人数3500多人。积极向“海安文明实践”公众号及国家、省、市媒体投稿,展示文化志愿者服务风采,扩大文化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及相关单位公众号、微信等进行广泛宣传。全年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共组织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5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15万人次。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劲。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文化艺术中心公益性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大小剧院服务功能充分彰显,成为满足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窗口;开设声乐、器乐、戏曲、书法、绘画等30多个公益培训班,活动内容丰富、普及度高、覆盖面广,实行错时、延时培训,周培训人数达2000人;承办2020年“海安春晚”,青墩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新华社、江苏公共文化云、海安播报、智慧海安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达100万人次;书画院、美术馆全年举办书画展览20多场次,每场达1500人次,受到书画爱好者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剧院举办高质量文艺演出60场,上座率较高,群众反响好。图书馆精心策划“名师讲堂”、“经典阅读”等品牌阅读推广活动,“书香海安”微信公众号获评第二届江苏全民阅读十佳推广媒体平台。公共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团队2000多个,免费讲解服务人数超过6.5万人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多次,举办韩国钧作品、乡贤书画、廉政书画、大运河文化等主题展览9次。区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常态化开展图书阅读、艺术讲座、展览展示、游艺健身、非遗传承、创作排练等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开放时间得到保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功能齐备,阵地作用日渐凸显。

(四)文艺精品生产成果丰硕。2020年有2件作品入围省五星工程奖决赛。今年先后创作音乐作品《喊一声青墩》、《这里的人们热心肠》、《凤凰庄上唱凤凰》、《他俩》、《鼓乐随想》,男女对唱《水乡莲歌》;舞蹈《永不消逝的电波》、《草狮舞》,《发绣》、《男将出海》,《青石的记忆》和《婆婆就是妈》;语言类节目小品《躲生日》、《捐款》、《决口》、《突围》、《那年的年夜饭》和《偷牌记》;美术作品《唐氏天使》、《我的喜马拉雅》等近20件件原创艺术作品。其中美术作品《唐氏天使》入围中国美协“悲鸿精神——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我的喜马拉雅》入围江苏省第14届五星工程奖美术展,美术论文《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入选中国美协“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扬州”征稿评选,小戏《偷牌记》荣获“中华颂”第十一届全国小戏小品大展优秀作品奖。四重唱《勿忘父母》、评话《火烧城皇庙》、女声独唱《最美的脸》参加江苏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

(五)文旅活动影响力凸显。精心组织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160场次、送展览800场、送培训70场。以村“两委”为承办主体,举办“乐一天”农民艺术节231多场;实施“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工程,根据村民个性化点单,选拔农村文艺小分队到村民家门口演出900多场。成功举办青墩文化艺术节、青墩文化论坛、523文化艺术节、海安春晚等活动,以及河豚节、捕鱼节、梨花节、荷花节、品蟹节、百叶节、羊肉节等有影响的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2020年11月份海安文艺轻骑队开赴云南宁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六)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目前,海安共有16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用于文物建设、修缮、布展,累计超过2000万元,其中七战七捷纪念馆重新布展投入近600万元,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对纪念碑碑体修缮和园内环境改造提升投入近300万元,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重新布展投入近800万元,高凤英烈士墓新建陈列馆投入500多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对韩公馆、苏北参政会会址、楠木厅等历史建筑进行维修。2020年完成辖区内文保单位的“两线”划定,完善“四有”档案,完成韩公馆防雷工程。文物的安全检查常抓不懈。

(七)非遗传承保护积极推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 7个项目进入省级非遗名录(海安花鼓、罗汉龙、苍龙舞、焦氏扎染、钩针技艺、莲花落、糯米陈酒酿造技艺),14个项目进入市级非遗名录(里下河号子、角斜灯彩、冰雪酒、里下河灶画、胡集竹编、唱凤凰、唱麒麟、里下河小方糕、顾如铭剪纸、贲氏刻纸、陡锅米糏饼、板凳龙、九狮图、河蚌舞),65个项目进入县级非遗名录(附件1)。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杨培杰、焦宝林、丁永生、仲美娟、谭薇薇),市级非遗传承人6名(章仕虎、顾如铭、陈永康、焦会茸、仲明、陈加国)。“海安花鼓”“海安龙舞”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八)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入选南通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5个,数量南通第一,计划总投资14.65亿元,截至三季度已完成90%,完成南通市高质量考核任务。组织南通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复核8家,新申报1家。获批省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70万元,文旅纾困资金30万元。获评南通市“纳税十强文化企业”2家,“十佳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文化产业十佳创新人物”1人,净增“三上”文化产业单位7家,文化娱乐业GDP核算工资总额增幅二季度、三季度分列南通市考核第一、第二。523文化产业园成立丝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523文化艺术节暨“一带一路”丝路国际文化交流节,完善园区景观照明和绿化,出租率达90%以上,新招引9家文化产业单位入驻。

(九)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里下河金三角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通过规委会评审,设计水上游线串联各景点。通扬运河江淮里历史文化街区完成规划编制,江淮文化园通过4A级景区复核,立发古城项目顺利签约,新四军联抗纪念馆通过3A级景区验收,滨海观光海堤及标志性雕塑建成,新增8家海鲜美食特色餐厅。新建、改扩建纳入国家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厕所22座,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68万元。重点文旅项目海安博物馆(韩公馆)、乐百年健康小镇正在进行4A级景区创建景观资源质量评估准备,力争通过评审1家,已通过南通市竣工达产考核亿元旅游项目4个,前三季度完成旅游项目投入28.3亿元,全年预计完成38亿元。东部家具文旅商圈、森农田园公社等项目规划完成初稿,西泊3A景区提升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乐百年小镇温泉酒店已封顶并正在装修,龙湖山庄温泉基础设施到位,温泉客栈准备土地出让,滨海新区温泉已出水完成检测,温泉展示馆完成设计,正在招商体验项目。玉果房车露营地、国恒酒店已对外营业;实施青墩遗址环境改造工程,拨付60万元用于南莫镇增设青墩旅游厕所。曲水湖山庄、汉铭文化研学基地、洪家滩樱桃园宾馆、魏建功纪念馆等正在建设,序时进度明显。

(十)旅游宣传推介成效明显。持续叫响“河豚之乡、休闲海安”,不断放大海安旅游品牌影响力。继续树立南通至上海高速重要节点高炮广告,开通入境旅游欢迎短信。组织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道德模范、退役军人等群体“爱家乡、游海安”系列活动。在苏州举办海安旅游宣传与招商推介会,12月份邀请长三角百家旅行社、投资商走进海安考察踩线。保持海安旅游节庆品牌优势,一镇一品,策划并举办梨花节、乡村旅游节、荷花节、羊肉节、海鲜节等十多个节庆活动,曲塘镇、老坝港分别获得江苏省羊肉美食之乡和海鲜美食之乡称号,河豚节、里下河捕鱼节和大公梨花节等受到人民日报、凤凰网、新浪等重大媒体竞相报道。疫情防控陆续开放省内、省外组团游后,登记接待住宿组团游客已超过3万人次。

(十一)文旅市场健康有序。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尚有9个行政权力事项,144个公共服务事项。工作成效进一步彰显。加强文旅市场巡查,检查文旅市场经营单位1100余家次,出动检查人员3000余人次,立案8起,结案6起,罚没款6万余元,到账6万余元。对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扎实工作措施,全力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265人次,专家172人次,开展检查344家次,发现隐患574个,已全部纳入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其中525个隐患已通过现场复查闭环办结,有52个隐患正在整改中。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监看监听工作。每天监看监听广播电视节目平均不少于200分钟,每月监看监听广播、电视不少于100小时。全年对12家星级饭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收视情况进行了2次专项检查,对社会酒店进行了1次暗访,共计检查28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5人次。与公安、市场监管、 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次,抓好源头管理,对电器市场等销售门店进行暗访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7人次,发放宣传单8563张,检查居民小区12个、有线营业厅10个。针对疫情影响加强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共建设区镇级平台10个,村级平台212个,户外智能终端3570个,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疫情期间共计使用村平台204个(包含10个镇平台),应急广播2355个, 在全市应急信息发布上发挥了应有作用。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协助文旅企业申报省级补助资金,成功为6家旅行社办理申退手续,退回质保金80万元。放宽奖励标准,取消年累计组团来海1000人以上才可享受奖励的限制,在享受原定30元/住宿过夜人(天)数标准的同时另奖15元/住宿过夜人(天)数给旅行社。在旅游系统12家星级饭店、12个乡村旅游区、49家推荐饭店中推出消费券,拉动企业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