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由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海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海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海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海安市实验小学、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海安海师附小和曲塘中学协办的“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2022年海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举行。
当天,在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中央,由百名花鼓文化服务志愿者组成的传承队正在进行花鼓表演,整齐的步伐,铿锵的鼓声,美轮美奂的舞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开始拍照、录像,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非遗文化在现代的脉搏。
本次非遗集市将展示、展销18项海安本土特色非遗项目,口福眼福一应满足。参展项目包括海安剪纸、葫芦画、红木雕刻、糖画、石头画、扎染、柳编、绳结技艺、曹氏肤愈散、焗瓷和金缮、旗袍、熏鱼、水晶肴蹄、糯米陈酒、冰雪酒、桑果黄酒、麻虾酱、小磨麻油,更有非遗夜市活动点亮海安幸福夜生活。
绳结编织技艺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大家都在赞叹编织物品的美。“我从事编绳十年了,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现在有一个团队,专门做编绳,都是一些残疾人、家里有小孩不方便出门的宝妈等等,让他们能够有一些收入。我们不仅在传承非遗的文化,也在积极的推动非遗文化为现代社会做些贡献,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发展。”绳结技艺非遗传承人刘丽说。
“今天英雄中队的少先队员们第一次来体验扎染艺术,我觉得是了解我们非遗文化非常好的方式。我们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还组织过做糖画、葫芦烙画、剪纸等非遗文化活动。”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德育发展处主任罗维旭说,“这次活动之后,我们会让孩子把今天做的作品裱起来,同时将今天的活动制作成图文展板,放到少年宫去做展览。今后,孩子们还可以继续去了解扎染艺术和技艺,由此荡开去了解更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以“借力非遗保护,推进复商复市”为目的,充分发挥非遗见证历史、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展览、讲座、集市、征文、游学、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海安非遗项目丰富内涵,提升海安非遗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力。
“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和传承好海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海安的历史记忆。接下来,我们会更加积极的申报非遗项目,深入研究非遗内容,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同学们加入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让非遗代代相传。”海安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葛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