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更大力度转作风、提效能,积极营造担当作为争一流的浓厚氛围,现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制定开展“双聚双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上级纪委全会以及海安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双聚双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双聚双争”(聚焦大项目,争创“最佳环境”;聚力达小康,争当“最强先锋”)行动,切实解决新时期统计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的“担当不力、落实不快、服务不优、能力不足”等作风效能问题,持续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机关作风效能名片,为推动海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的作风效能保证。
二、工作重点
(一)聚焦大项目,争创“最佳环境”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在招引大项目落地上求突破,在服务大项目入库上发挥职能作用。
1.在招引大项目上求突破。针对招引大项目信心不足、挖潜不够等问题,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紧盯高新项目质态,坚持招大引强选优。解放思想,提升目标引领力。紧盯亿元、5亿元项目用功发力,围绕新技术运用、新产业培育、新服务推广等高新科技领域,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全局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招大商”六问六思活动:问方向思出路;问目标思策略;问优势思产业;问短板思政策;问瓶颈思方法;问成效思作风;科学研判机遇、激发动能,克服展准情绪、增强政坚信心,努力形成“招大商、大招商”的良好格局。创新方式,提升整体联动力。围绕旗舰型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重特大项目,不断完善多种招商方式,拓宽信息渠道。
2.在服务大项目入库上发挥作用。落实“放管服”“不见面审批”改革新要求,着力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全力做好企业入库服务工作,打造统计项目服务品牌。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定点联系企业在人员、设备、原料、资金、物流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真正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紧盯企业办事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继续探索服务模式创新、品牌升级,努力打造统计服务品牌,持续提升助企发展服务力。
3.规范与企业交往关系。严格执行《海安市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海办发〔2019〕97号)制度,从严规范全局党员干部服务监管项目企业,既要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担当作为,坚持“正面清单”应为必为,当好“店小二”“急郎中”;也要坚守底线、洁身自好,做到“负面清单”有禁必止。扎实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中梗阻”“一线阻”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干部职工在服务项目企业群众中的不卡不帮、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源头治理“清而不亲”“亲而不清”政商关系。
(二)聚力达小康,争当“最强先锋”
以决胜全面小康为引领,始终坚持高位对标、严明责任、狠抓落实、从严监管,时刻保持“争先锋、站排头”精神,争当实干争先促发展的“最强先锋”。
4.抓重点、攻难点,争当最高“发展”先锋。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痛点难点,实施精准攻坚,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攻坚克难,提升统计发展力。对标全面小康监测指标逐项梳理,不断深化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精细管理,建立日常评估、专项评估、重点评估、季度评估等工作机制,有的放矢攻坚克难,力促重点指标劣势转优。全局上下必须以勇争一流的执着和拼搏精神,坚决打赢高水平小康建设的“收官战”。关注民生,提升群众向心力。紧紧围绕老百姓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畅通诉求渠道,加速问题化解。实行紧急问题立即办、疑难问题挂牌办、重大问题联合办等机制,严格执行首问、首接负责制,确保“件伴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积极开展民意代言、事务代办、便民代理“三代三帮”活动,严查行动少、落实差,办事拖拉、推诿扯皮,过度留痕、不求实效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5.抓落实、快执行,争当最能“担当”先锋。针对新形式下担当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持续狠抓担当作为、争先进位,以全体党员干部担当系数换取发展质量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压实责任,提升闭环组织力。围绕决胜全面小康要求、高质量发展指标、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坚持“以点带面”,强化责任落实,组织推进,确保统计工作畅通有力。继续实施“清单式”体系化管理、细化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定标准、定措施、定人员,抓重点、攻难点、保节点,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全局各科室均按照“谁分工、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专题谋划、动员部署、例会协商、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构建层层会抓、敢抓、善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各科室不能仅当“二传手”、简单分解任务传递压力,要更加强化自身履职尽责、注重业务指导问题化解,不断完善主体明确、各负其责、联动有力的“网格化”组织推进机制,高效凝聚担当有为、勇争一流的强大正能量。强化管控,提升担当执行力。针对少数干部不愿冲锋担当、不敢开拓创新、不善攻坚执行等问题,持续深化“三项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形成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鲜明导向,强化奖优罚劣,加快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早干晚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发展氛围,努力做到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持续完善各项机制,树立“三比”工作导向,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快速落实的执行力,努力提升工作质效。继续推行“施工队长”工作制,逐级形成“头雁领飞、群雁竞飞”良好局面;不断健全“专班推进法”“一线工作法”“1510”等工作机制,集成专业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快速破险解难,逐层提升争先进位的执行力。
6.抓管理、强监督,争当最美“勤廉”先锋。针对单位“松”“软”“散”、干部“庸”“拖”“懒”等问题,狠抓监管提效,促进公职人员严于律己、勤政廉政。深化治理,提升日常监管力。持续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出增智提能作风建设“组合拳”。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按照海安市委要求,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治月”活动,围绕“治‘松’严纪、治‘软’强责、治‘散’聚力、治‘庸’提能、治‘拖’增效、治‘懒’正气”等整治重点,以“学、照、查、改、立”贯穿全程,抓实学习教育、问题排查、整改提升、长效管理等环节,不断激发争当先锋的政治热情和定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岗练兵等业务培训、竞技活动,锻造业务精兵,不断提升点时俱进的综合能力。推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建立岗位“AB角”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继续推行作风效能不良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强化廉政风险里级化防控,促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勤廉履职。问效问责,提开源头净化力。常态化开展勤廉效能检查,完善通报曝光制度,实名通报曝光作风效能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及时调查处理各类作风效能问题,对查实的问题,严格按照“四种形态”进行问责,以问效问责倒逼全局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责任
成立海安市统计局“双聚双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形成真抓实干的整体推进合力。
(二)注重宣传教育,进一步放大效应
大力宣传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双聚双争”具体内涵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打造奋勇争先的作风效能环境。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及时报送作风效能建设信息,交流经验,推动全局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狠抓督查考评,进一步提升实效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主题教育实施情况实行全过程督促检查、管理控制、考评问效,务实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决胜全面小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助力护航。
海安市统计局
20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