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商务经济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商务局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巡视整改为抓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聚力“质”的提升,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外资方面:牢固树立抓真项目、真抓项目的外资发展导向,集中精力集聚一批欧洲高端制造业项目,突破一批日韩先进制造业项目,着力做大台资项目。提升欧美、日韩利用外资比重,不断提高外资项目质态和发展水平。发挥两区吸引外资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打造集聚优质项目的绝佳平台。做实中意海安生态园,猛攻意大利,强攻中西欧,加快突破特色产业。提升外资项目要素保障水平,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达产。加强对项目落地后结汇、付汇、运营等情况的分析预警,确保企业规范有序、合法合规从事经营活动。外贸方面:加大考核推动力度,把新招引总部型外贸企业作为当前稳外贸工作的头版头条,迅速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培大扶强外贸主体,深入推进“5520”重点外贸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发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绿色家居)作用,鼓励并指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的创立,培育自主高端品牌,注册海外商标,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放大平台优势,优化运营中欧班列(海安-东盟)、沪苏通铁海快线班列、ICT等平台运营模式,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各类国内重点展会,制定我市重点境外展会目录,持续举办“海安名品境外展”活动。加大RCEP原产地证书模式推广力度,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发展新业态,加大跨境电商企业招引力度,引导企业关注海外仓的建设,争取增量。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平台建设,推动外包业务开展。加大服务外包类领军人才的招引力度,充足人才储备。外经方面:力争实现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000万美元,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8000万美元,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额6000万美元。搭建建筑业与央企、国企合作的平台,实现国际项目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投资促进活动,积极对接国家承包工程商会,谋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加强我市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企业之间的联动,探索本土企业合作空间。继续多途径宣传“一带一路”政策,引导服务我市更多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二)加快“量”的增长,壮大商贸发展新动能。加大优质批发企业招引,多元化引进交易平台企业,突破批发业销售额增幅指标瓶颈制约。推进建筑业、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个转企等工作,优化批零住餐企业质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海量优惠·安享消费”特色消费促进活动品牌,扩大绿色消费、体验消费、品质消费、夜间消费等新兴消费。完善商业体系建设,组织一家社区参与南通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力争完成1个乡镇商贸中心新建或改造工作。高效推进电商示范建设,力争2023年底完成1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市级电商物流中心、9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4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新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3户以上,打造地方子品牌3个以上。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电商培训人数3000人次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三)拓展“强”的步伐,实现项目招引新突破。立足新常态,突破紧环境,坚持“抓大不放小”,集聚集约发展。锚定产业龙头型项目、外资外贸型项目、科技创新类项目、人才密集型项目、总部税源型项目、基金金融类项目,提升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依托优势产业,做实链式招商,细分领域精准选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抢抓南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机遇,谋划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未来产业赛道,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将现代服务业、新基建、新经济等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的范畴,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新一代制造业赋能。坚定不移“走出去”“请进来”,做好“后疫情时代”招商推介活动,以“小分队”出击为主,精准化组织,多频次推进,快出快办,提高活动实效。策划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促成全国知名产业协会来海举办论坛、峰会,扩大城市影响力。找准与央企深化合作的契合点,承接总部经济。构建市场化招商体系,借力第三方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寻求与上海、深圳等地区的知名创投基金、风投基金合作与招引,形成基金资源优势。推行全市层面的招商共享机制,引导重特大项目向两区主平台集聚,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聚,科创项目、专精特新项目向科创平台、工业综合体及标准厂房集聚。探索制定个性化考核标准,最大程度凝聚各条战线的招商合力。整合招商力量,出台激励政策,打造优秀招商队伍。
(四)营造“稳”的环境,拧紧商务系统安全阀。牢牢守好发展底线,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企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多方责任,确保商贸流通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常态化开展商贸领域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加强政策宣传,力求做到全覆盖、齐动员、共参与。依托平台处理和化解好单用途预付卡投诉和纠纷,确保商贸流通领域秩序安全、平稳、有序。做好重点商业场所、进口货物和境外涉疫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的监测调剂,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坚持“严”的基调,从严治党凝聚向心力。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以书记项目为牵引,重点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进一步落实餐饮行业党委工作,通过活动发挥党委功能作用。开展“云端”支部党日活动,与上海所在地党组织结对开展主题活动,形成市驻外招商党支部特色。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坚持深化整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以本次整改为契机,全面推进商务局工作提质增效。结合廉政算账月、关键节点等,强化廉政警示教育,真正做到“清廉商务,日朗风清”。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二十大学习”专栏,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市商务局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招商再突破、开放再出发、消费再激活,锚定“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抢抓“上海卫星县城”发展机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商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