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资方面。抓优质外资项目招引。进一步发挥两区外资“主阵地”作用,发挥平台优势,推进外资项目招引。用好南通市与驻沪跨国公司总部资源对接成果,围绕高端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高密度开展外商拜访、项目对接活动,招引一批高技术类产业项目。鼓励汽车零配件、电工电气等领域优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吸引优质外资参与我市产业链创新链分工。抓外资项目要素保障。牢固树立“谈项目必谈外资”理念,将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质外资项目倾斜。提前分析研判项目在签约、注册、开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制约,及时协调对接要素保障部门,将“保姆式”服务贯穿项目推进全过程。密切关注艾瑞森、莉杨环保、盛莱纺织等一批受土地因素制约进度的重点项目,全力协助推动项目早到账、早开工、早投产。抓运营企业增资扩股。深化“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成果,做好政策宣传和企业服务,稳定外资企业在海投资信心,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新奥燃气、金锻工业、万州胶粘等企业通过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外债等方式增资扩股。
2.外贸方面。状主体。聚焦“5520”收官冲刺,督促区镇专人对接重点外贸企业,尤其是对美进出口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组织培训会、座谈会,精准助企纾困,提升竞争力组织企业参加138届广交会及巴西国际家庭用品礼品展等贸促计划内的重点展会,拓展客户与订单。盯牢上海、杭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外贸总部项目,全程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0家。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利用展会平台拓展客户与订单。引导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东盟等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对接会、分析会,开拓多元化市场。鼓励企业探索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力争海关累计备案跨境电商企业110家。优服务。全方位宣传外贸扶持政策,快速兑现政策资金。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每月走访重点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会同区镇推广出口信保,提供风险预警,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3.外经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加强与国家、省、市业务条线联动,积极争取政策、信息资源等支持。组织已走出去和意向走出去企业参与政策宣讲、风险防控、投资情况说明等培训活动,提升企业走出去综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一带一路”市场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境外产品结构、市场需求、投资风险等研究,助力我市产品、技术、管理、规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有效融合。促进经贸融合发展。密切跟踪我市企业境外项目建设情况,尤其是天楹、联发等重点企业在东南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建设运行情况,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整合全市优质资源,促进抱团出海。帮助重点意向企业在政局稳定区域布局研发机构、生产基地等,优化全球产能布局,破解单一市场依赖困境。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督促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企业不断完善合规建设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引导对外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对外劳务市场联合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劳务中介机构无资质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情况。
4.招商引资方面。突破短板项目。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攻坚行动,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月度例会与重点项目过堂会机制,定期梳理在谈项目进展,强化“一项目一专班”要素保障,梯次推进“谋、储、落”项目体系,重点推动薄膜及聚乳酸纤维、航天卫星太阳翼及工业气体等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瑞典环保设备、澳大利亚幕墙等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早签约、快落地,力争在50亿元、1亿美元以上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办好招商活动。境内强攻北京、上海、苏南、广深地区,重点组织好深圳、北京等招商推介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境外策应南通“BLUE NANTONG·南通(挪威)船舶海工产业合作交流会”、日本-韩国科技招商活动、“BLUE NANTONG·南通(德国)投资合作恳谈会”等一系列海外行活动,强化对欧招商,着力推进在手项目信息签约转化。招引优质项目。聚焦上海、苏南等科创资源“集聚区”,组织开展高频次、多样化的科技招商活动。持续开展高校“海安日”、“海安高校院所行”等活动,深入推进平台引才、飞地引才,鼓励更多海安籍在外能人和学子返乡创业就业。深化服务业招商推介会成果,密切跟踪项目信息,着力招引一批能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的高端消费服务业、集聚青年人气的新兴服务业项目,引入高端品牌、知名连锁企业、数字文旅、智慧康养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需求、集聚人气、提升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5.商贸流通方面。紧抓热点,再掀消费热潮。持续擦亮“海量优惠·安享消费”城市消费品牌,落细落实2025年促消费各项工作任务,多业态融合开展四季促消费主题活动,持续组织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联动商圈、部门高质量办好“消费有礼”、海安优品供应链巡展、第三届电商嘉年华、国庆车展、美食消费助力等促消费活动。紧密围绕演出、赛事、展销活动开展创新营销,以商圈、商街为主要载体,整合资源,融合多元消费场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紧抓项目,引培优质增量。深化服务业招商推介会成果,密切跟踪联系,推动岚图汽车、盒马NB等项目加快落地,优化品质供给。政策靠前发力,聚焦网上平台销售量大的电商企业、以旧换新活动参与单位和拥有多门店的连锁零售品牌等,做好项目储备,建立“潜力挖掘-定向培育-达标纳统”梯度培育机制,精准培育入库。组织新桥社区、海光社区和东城社区申报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发展社区型商业。紧抓调度,再保相对优势。实地走访了解企业情况,及时助企解决发展难题。围绕限上批零稳位次,住宿餐饮向前进的目标,保持定力、稳住节奏,盯牢重点企业、增量企业,关注减量企业、异常企业,精准监测调度、统筹抓好开票销售和数据上报,确保指标平稳运行。
6.安全维稳方面。持续抓牢商贸安全。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聘请专家在区镇轮流对商贸企业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持续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查找重大隐患线索和长期未整改安全隐患,联合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持续监管预付消费。加大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突出矛盾集中的行业类别,梳理排查违规发卡企业和行为,督促符合备案条件的企业应备尽备,对违规企业及时责令整改,联合市场监督部门对违规不改的企业进行处罚,促进全市预付卡管理良性健康发展。持续规范成品油管理。年内组织对加油站全覆盖安全检查,重点对民营加油站,转型、改造等加油站点开展专项检查评估,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流动加油和走私成品油行为,发现问题线索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