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利用外资方面。抢招优质外资项目,以国家放开制造业外资准入门槛为契机,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集中精力集聚一批欧洲、日韩绿色低碳制造业项目,做大台资,不断提高外资项目质态和发展水平。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强化对全球500强、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管理中心等中高端功能性机构的招引。围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领域,加大招引力度,力争实现新突破。优化外资招引方式,发挥招商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全面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再动员再出发大会各项部署,坚持招商“四项机制”,放大“两懂两会”招商能力提升班的实战实训成果,持续开展主平台外资和招大引强攻坚,面向欧洲、日韩等地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发挥海安籍侨领的作用,借力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强化与省商务厅驻外经贸代表的对接,深化与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五大行”“四大所”的战略合作,探索推进与行业商协会等组织的合作,着力突破一批高价值外资产业项目。拓宽吸引外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新上项目,通过未分配利润、外债、资本公积等转增注册资本,推动金锻工业、万州胶黏等重点企业扩大投资。以“产业焕新、空间再造”行动为契机,围绕汽车零部件、电梯等产业,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寻求国际并购。加强与央企香港公司的对接,鼓励我市重点企业境外发债资金以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实施返程投资。
2.对外贸易方面。培大育强外贸主体,纵深推进“5520”重点外贸企业培育计划,持续抓好代理转自营、外地转本地企业的增量挖掘和培育。深入挖潜近年新落户、新投产项目,重点服务好亚威变压器、林达鸿利、璞腾油气等15个新增长点,力争形成目标增量。大力招引外贸总部型项目或第三方贸易公司,将新落户的外贸总部型项目视同产业类项目考核及服务。鼓励企业创牌提质,缩短供应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探讨俄罗斯“以货易货”的发展路径,发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品牌效应,用好中欧、中亚等国际班列及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现有开放平台,完善 “储、运、工、贸”全产业链功能,力争形成更多增量。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拓展中间品贸易,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放大电工电气、新材料产业带优势,助力企业构建出口产业联盟,共同竞逐蓝海市场。推广数字贸易,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围绕电工电气、家居建材、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链,宣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参加专业展会,开展B2B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双向建立海外仓,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服务体系。紧抓阿里巴巴国际站本地服务中心落户契机,谋划成立跨境电商集聚区,引导资源要素集聚,营造外贸全生态链发展氛围。
3.对外经济方面。强化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实时跟踪服务已成功备案或有明确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组织企业学好用好RCEP政策,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继续争取政策、资源、资金等支持,打造集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项目库和企业库,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对外经济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拓展对外合作方式,落实外经贸协同发展战略,引导天楹、联发、鹏飞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鼓励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国际并购、兼并重组、境外资源合作基地、产业合作园区等多种途径到境外投资。引导企业由劳务分包、工程承包向总承包转型,由承建商向综合开发商转变,鼓励企业通过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M(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总承包)等模式与国内外著名承包商合作。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督促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企业不断完善合规建设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引导对外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对外劳务市场联合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劳务中介机构无资质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建立对外劳务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源头管理,促进我市对外经济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4.商贸流通方面。做优载体增活力,加大对体验式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的招引力度,优化商贸结构。大力推动海洋广场、喜润城等商圈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深化县域商业“领跑县”创建成果,高质量发展农村电商,丰富多层次商业业态。推动商文旅体场景互嵌,打造消费热点,唱响“海量优惠·安享消费”四季歌。用好政策措施,提振大宗消费、绿色消费,扩容服务消费。摸清底数挖潜力,摸清批零业重点细分行业、专业市场、重点单位的数量、体量、质量等情况,为定向培育、达限纳统奠定基础。建立健全数据监测体系,对商贸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服务。建立项目招引、落地、达规纳统、数据上报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真实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力促数据应统尽统。培育龙头强动力,坚持“对外招引+本土培育”双向发力,针对成长性好但未入库的优质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推动入库形成增量。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存量资源招商,加大对优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消费端商贸业项目招引力度,靠前服务季铭国际塑料城、四方新材料,东方福利网、方程豹,喜润城、洲际酒店、禧缘荟等单位,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5.招商引资方面。完善招商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外资、重大项目、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体化招商”。进一步完善共引共建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区域壁垒,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动项目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培育部门的职能优势、行业优势,激发其招商责任意识,完善以项目招引、信息收集为核心的考评机制。以项目落户为核心,对重点项目实行“提级管理”、“专人跟踪”,建好用好多部门会商机制,及时研判、科学决策,加快项目推进。拓展项目招引渠道,聚焦“两高三新、五群十链”产业定位,深入挖掘企业链条,加大对节点型、链主型、功能型项目的招引。树立“资本配置资源”理念,加强与知名基金投资机构合作,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好企业家、乡贤、海安籍侨领作用,牵线搭桥,介绍项目。深入推进“产业焕新、空间再造”,加强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成果应用,激活存量资源招商。精准举办招商活动。持续开展外资、重大项目、科技、服务业主题招商活动,按南通市要求唱好活动招商“四季歌”,做到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特色,初排市级层面专题招商活动20场次,以活动推动高新区总投资35亿元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开发区总投资20亿元的偏光片项目等重大项目早签约、快落地。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在意大利、德国、日韩等国家设立委托招商办事处或经贸联络处,构建全球招商网络。系统抓好招商队伍培训,按照“懂产业、懂经济,会招商、会服务”的标准,不断提升招商人员洞悉产业方向、整合招商资源、敏于捕捉信息、善于判断决策等能力。继续用好星级招商人员评定机制,探索建立招商实绩与岗位、职级晋升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招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商贸安全方面。扎实推进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和要求进行业规划、进产业政策、进法规标准、进行政许可。开展商务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针对重点行业领域摸清底数,提高市级层面检查覆盖范围,掌握真实情况,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组织安全专家对商务条线相关人员和各区镇街道商贸企业轮流开展《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指引(试行)》学习培训,提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自觉排除重大安全隐患。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在加油站(点)、商场、街区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通过大屏幕、标语、横幅、挂图等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扩大社会化宣传和应急科普覆盖面。积极展开联合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主动与相关监管和执法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联动,及时移交排查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配合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机制。针对商务领域安全突出问题进行联合执法攻坚,彻底消除重大安全、消防问题隐患,确保全市商务领域安全稳定。
7.党的建设方面。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党组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商务耕读”青年理论读书班三大载体,持续开展集中深入学、交流研讨学、专家辅导学、实地调研学等学习活动,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高商务干部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能力。建强战斗堡垒,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交流、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过“政治生日”、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树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党建理念,结合“六共六强”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产业强市先锋行动,用好书记项目这一有力抓手,持续擦亮“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引导商务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让党旗在基层企业、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严格正风肃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融入日常、严在平常、抓在经常,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扣“12·9”国际反腐败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以巡视巡察为契机,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促进标本兼治、长效长治。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抓落实,努力锻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商务铁军,让高素质干部队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