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行政审批局以国家、省、南通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指导,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夯基增效能、服务树品牌,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佳营商环境”,群众满意“第一窗口”,“办事更便捷”服务品牌。
今年上半年,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受理办件131万件,自助办件11.99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进场交易项目399宗,交易额11.7亿元,其中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节约资金2.7亿元,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项目增值2.21亿元。自2月10日起,全面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免收综合服务费约84.31万元;深化电子保函应用,加大保函使用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提供投标担保服务金额约8.46亿元。对实施的36个政府采购项目均落实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供应商免收履约保证金1524.31万元。
一、坚持便民惠企,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1.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统筹推进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只进一扇门 办成所有事”,基层政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强化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应用,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整改,推动“一网通办”由“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快完善自助设施服务功能,推动自助服务设备接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社保证明打印、公积金查询、医保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完善“好差评”机制,推动市镇村三级全覆盖,灵活评价渠道,简化评价流程,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群众主动评价率。围绕市级政务大厅“应进必进”,全面提升市级政务服务大厅整体功能定位,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梳理形成99个事项进驻清单。召开全市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座谈会,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
2.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充分发挥“一件事一次办”牵头协调作用,加强多部门联动,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制订出台了《海安市开便利店“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海安市药店“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落细。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不动产登记流程再造,优化窗口布局,力争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结”。协调相关部门在本局大厅增设道口审批专窗,配备专人,实现“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联合踏勘”服务功能。
3.大力推进“跨域通办”扩容增效。围绕“跨省通办”“省内通办”“通城通办”有关部署,梳理“海在外”“外在海”政务服务需求清单,制定了《海安市关于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有关工作的通知》《海安市“通城通办”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已梳理形成我市“省内通办”事项清单73项、“通城通办”事项清单76项(其中,已实现事项清单63项、计划实施事项清单13项)。“线上苏小登·南通e证通”服务平台已全面上线,我市21家驻地银行已开通账号并正常线上办件,实现抵押登记和贷款审批无缝对接,不见面即可办理不动产抵押“跨域通办”业务,今年以来共办理业务633件。
二、坚持项目为王,项目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1.靠前服务,持续做深做实项目服务。积极开展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全链代办,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质效,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修订完善项目审核办法,明确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提前介入环保服务,梳理批前服务清单37项,强化全流程跟踪指导,助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达效。今年以来,共完成项目立项215个、环评审批22个、节能审查1个、通过预审项目41个。
2.创新服务,持续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将医保参保登记、职工参保登记纳入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开办企业7个环节“全链通办”,半日办结率达93%,一季度,南通评价位居第一。推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登记。2月28日,与南通中孵创新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托管服务协议正式启动市场主体集群登记注册工作。4月初,颁发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推行市场主体注销登记便利化。将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拓展至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债权债务清偿完结的市场主体(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除外),公示时间由45天压减至20天。今年,办理2571户简易注销。
3.联动服务,持续提升项目报建质效。制定《海安市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简易管理实施方案》,同步启动我市低风险项目在工改系统内简易管理审批工作。目前,已孵化完成3个建设项目,2天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备案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配合资规局、住建局做好项目批前服务,已试点实现1个项目(曲塘镇润海清洁科技(海安)有限公司)一天内六证联发。制定《海安市工程建设项目电水气通信有线联合报装实施方案(试行)》,成立水电气综合报装审批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联合报审服务。牵头协调、指导、解决项目办证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高质量完成21个工业,20个服务业考核项目的“三证”办理工作,新增3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新增数量位于南通前列),合并办理质、安监、施工许可证106个,办理线上联合验收95个,办理人防工程审批30个,竣工备案办结101件。
三、坚持公平公正,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1.创新交易服务举措。主动服务,完成497宗重点工程项目招标计划。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22年度学习方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素质。推广实验小学等12个项目采用“云交易”拍卖,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推行公平性审查制度,组织审查112次,提出完善建议42个。
2.提升交易监管水平。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145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发现的95个问题已通报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到位。及时处理项目举报投诉,受理工程建设项目投诉事项5件,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办结率达100%。开展区镇公共资源交易“传帮带”,检查交易项目183个,发现存在问题的项目44个。常态化开展履约约谈,约谈6家次设计单位、7家次招标代理机构、1家施工单位。开展业务培训,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讲学比练”,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推进限额以下平台建设。召开5次现场推进会,2次培训会,确定12家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发布《海安市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海安市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监管平台操作指引》《海安市海陵商城管理办法》,为限额以下平台交易全面铺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