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目标,坚定政治站位、提高工作定位,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全力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
一、坚持目标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推进两区赋权,推动“简政放权”落地。今年4月,实施开发园区全链审批赋权工作,推进开发园区内涉企投资审批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赋予开发园区立项、环评类共9项市级审批权限,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加强跟踪指导,安排两区工作人员跟班学习,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承办能力,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赋权工作开展以来,两区累计办理项目立项、环评审批共141个。
2.开展数据归集,助力数字政府建设。组织区镇(街道)、村(社区)及相关部门,对全市20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业务办理系统141个,其中省部、市级系统131个,自建系统10个。制定数据归集实施方案,用数据对接、直接办理、二次录入等方式,将数据归集到一体化平台。发布政务服务地图,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
3.创新服务举措,企业开办进入“即办时代”。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标准服务。根据《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公安局、人民银行、税务局、人社局、公积金登记中心等部门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改革,规范服务事项、加强部门联动、夯实责任落实,推行企业开办标准化服务。1—6月,全流程新办企业2517户,其中半天办结2303户,半天办结率达91.49%。
二、坚持项目驱动,持续增添发展动能
1.优化项目流程,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会同住建局、建管局、资规局等相关部门学习《南通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工作意见(试行)》,通过大胆探索在信用承诺制基础上,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序实施“项目预审机制”“开工手续预先办理”“豁免审图”“工程质监安监手续后置”“信用承诺”改革举措。拟定《关于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的实施意见》(试行),待条件成熟后施行。
2.突破审批瓶颈,精准服务重点项目。积极投身“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重点开展亿元以上在谈项目先期介入服务,巩固放大原有特色;开展项目立项、环评等环节先期介入服务,为东部家具“绿岛”、常安纺织科技园“三中心一库”等项目提供靠前服务。牵头做好项目集中预审工作,研究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项目审核工作暂行办法》,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项目布局,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截至目前,共完成集中预审项目37个,完成项目审批、核准、备案368个,环评审批110个。
3.做实代理代办,实现“交钥匙”服务。制定完善星级代办员评比办法,强化对全市285名代办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做实“代办制”。完善区镇项目服务代办员信息更新申报工作,制订出台2021年项目服务代办员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已集中培训7次。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制定1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面向全市代办员广泛征集意见建议200余条,采取清单推进、销号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急难愁盼”问题。
三、坚持便民惠企,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1.注重服务质效,扎实开展“政务服务提升年”活动。组织区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开展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操作培训10场,安排专人指导、编制培训手册、制作培训视频,扎实推进学习培训见行见效。推动“适老化”服务,设置“老年人专座”,配备轮椅、老花镜、医药箱等设施,提供专人咨询引导、政策解答、协助填表等便利化服务。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今年上半年共电话回访近3万个,平均满意度99.78%,收集群众反馈意见309份,整理汇总开展二次回访,下发书面整改交办单,确保问题见实效。
2.精准梳理事项,“一件事”改革纵深推进。以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接梳理“异地就医”“医疗救助”“助残服务”“开小餐饮店”“开便利店”等8个民生类“一件事”目录清单,并将办理窗口试点向为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民生类“一件事”就近办。截至目前,办件量达116045件。牵头组织申报南通市第三批“一件事”事项清单,梳理并报送“失能(失智)与残疾类别等级联合评定”“临时救助”“开兽药经营部”3个“一件事”事项服务指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实实在在的便利。
3.聚焦群众关切,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对企业开办专区、市场监管窗口、人社窗口进行优化调整,深化对接事项少的部门,整合建立综窗,不断拓宽综窗的广度和深度,方便群众进一扇门,到“一窗”办成所有事。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283名政务服务人员,通过大屏、展板全面公示亮身份、亮服务、亮承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比党性、比效能、比贡献,抬高标杆、争先进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面开展评标兵、评示范、评先锋活动,评选出季度服务标兵26名、示范窗口10个,年度“最美政务服务先锋”32名。召开专题表彰大会,树立典型、鼓舞士气、激发干劲。
四、坚持公平公正,持续提升交易质效
1.依托“互联网+”,不见面交易全覆盖。策应“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政府采购、工程建设交易、国有产权交易全面进入全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时代。率先在南通市采用电子保函,增加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选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累计为1053家次投标单位提供服务,节约资金10.13亿元。以国家级标准化为引领,升级服务标准,精简服务流程,提档改造评标区,实现全部项目全过程电子监控。交易全程电子化真正实现从“以场所服务为核心”向“以智慧平台为核心”的转变,持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级。
2.推进政策落实,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广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引导建设单位,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运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全市共有41个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招标,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注入动力。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在方案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一些大型施工项目中,推广使用“评定分离”,全面落实招标人首要责任,实现招标人责权统一,构建竞争有序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全市共有37个项目在评标办法中使用了评定分离方式确定中标人。
3.加强交易管理,提升平台交易监管水平。放宽招标代理机构准入条件,取消招标代理机构名录库,实行动态备案制。修订出台了《海安市招标代理机构规范化考评管理办法》,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宽进严管”。组织业务骨干对区镇交易中心进行检查指导,检查交易项目66个,发现存在问题的项目25个,相关检查情况已经通报各区镇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4家涉嫌串通投标的单位,移送有关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