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K12380210/2012-01691 分类: 其他\其他    通知
发布机构: 海安县人民政府 文号: 海政办发〔2012〕215号
成文日期: 2012-12-10 发布日期: 2012-12-10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海洋与渔业局海安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海洋与渔业局海安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来源: 海安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2-10 累计次数: 字体:[ ]

\r\n

\r\n

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r\n

\r\n

海政办发〔2012〕215号

\r\n

                              

\r\n

\r\n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海洋与渔业局

\r\n

海安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r\n

                            

\r\n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r\n

县海洋与渔业局《海安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r\n

\r\n

\r\n

                         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r\n

2012年12月10日

\r\n

\r\n

\r\n

\r\n

海安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r\n

(2011—2020年)

\r\n

\r\n

县海洋与渔业局

\r\n

\r\n

    一、水产业资源条件综合评价

\r\n

1.1 水域、滩涂资源

\r\n

海安县地处江苏省苏中地区,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全县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55公里,现有人口95.3万。全县共有水面9万亩,其中内陆水面8.43万亩,滩涂垦区池塘水面0.57万亩(包括工厂化温室15万平方米)。在内陆水面中,可利用水面7.7万亩,其中池塘2.27万亩,河道河沟水面5.43万亩。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县有近6000亩低洼地被改造成提水养殖(这部分水面未统计其中)。另外,由于新长、宁启铁路及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农村水利工程改造,部分水面被平整,同时又新开了部分池塘,水面积略有增加。

\r\n

全县水面按其资源分布构成三大板块,即老坝港海洋经济综合板块、里下河地区优质商品鱼生产基地板块及河南(包括其它内陆水域)地区以特种水产为主的生产基地板块。海洋经济综合板块主要集中在老坝港、角斜镇,该板块以海洋捕捞及海淡水特种水产养殖为主,条斑紫菜、鳗鱼、河豚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鲟鱼、彩虹鲷、南美白对虾等的养殖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鲥鱼养殖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条斑紫菜已形成育苗、养殖、加工、二次加工和精加工一条龙生产,鳗鱼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里下河优质商品鱼板块由海安县里下河地区的六个镇组成,是南通市唯一的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该地区总水面4.05万亩,水质嫩爽,盛产多种优质鱼类、虾类、蟹类,鳜鱼、翘嘴红、青鱼、鳙鱼、青虾、克氏螯虾、中华绒螯蟹、黄鳝等,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圩内河沟养殖、网箱、网拦养殖、河蚌育珠及提水养殖是本地区的生产特色,南通市水产良种场座落其中。河南特种水产生产基地的板块由雅周、孙庄、曲塘、海安镇、胡集等镇组成,该地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高、水生植物较为丰富,采有纯天然的增养殖生产方式,出产的草鱼、鳙鱼、青鱼、鳜鱼、翘嘴红、黄鳝虾类、蟹类等水产品口感鲜美,深收消费者青睐。

\r\n

1.2 自然资源评价

\r\n

1.2.1 气候条件

\r\n

海安县地处中纬度黄海之滨,北亚热带北缘,气候具有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特点,季风环流是支配我县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①风。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风向频率超过50%,4月盛行偏北风,5—7月盛行南风和东南风,频率由40%左右升高到70%,9月偏北风频率高于其它风向。本县年平均风速约为5—7m/s。②温度。全年总日照为2176.4小时,日照百分率49%,全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19.06千卡,热量条件较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6℃,>0°有效积温5317.7℃,>10°有效积温4652.9℃,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③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21.9毫米,年雨日117.1天,年际间差异悬殊。

\r\n

受东南亚季风影响,我县冬冷多风,夏热多雨,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南下的季风影响,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常有寒潮袭击;春季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季节,冷暖空气互相争雄,天气多变,时晴时雨,乍暖还寒,受海洋影响回温慢。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常有台风暴雨袭击。秋季是冬季风取代夏季风的过渡季节,一般年景天气温度少变,秋高气爽。由于每年季风进退迟早和势力强弱不同,降水和温度年季间和季际间变化较大,经常有春、夏、秋、冬低温阴雨和雨涝、风台、寒潮、伏旱、冰雹等气象灾害出现。

\r\n

1.2.2 海洋水文

\r\n

1.2.2.1 潮汐状况

\r\n

海安县沿海属半日潮汐,潮差较大,越靠近海岸线浅海区分潮越明显,海安近海最大可能潮差达6.68米。我县外侧海区测得最大潮差达9.28米,江苏南部海区平均高潮间隙向北缓慢增大。长江北口海区平均高潮间隙为11小时左右,至我县外侧一带才是下一周期的22 分钟,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而近岸和辐射沙洲脊群中心区附近,浅海分潮最为显著,海安县海滩外侧最大可能潮流可达5节以上。我县外侧海域属Ⅲ区潮流场,平均大潮流速在3节左右,涨潮流速3.7节,沙脊之间为2.9节,高潮前5时转为落潮流,高潮前2—3时落潮流场最强,落潮流速达3.6节,沙脊之间为2.7节,高潮后1时又转为涨潮流。

\r\n

1.2.2.2 悬浮体含量

\r\n

近岸悬浮体含量高,向海逐渐降低,我县近岸悬浮体含量比近港地区偏低,含量一般在0.4—1.3g/L。辐射沙洲南翼近岸水域含沙量比北翼小,夏季含量低,冬季含量高。

\r\n

1.2.2.3 温盐分布概况

\r\n

海安近海水域平均温度最低出现在2月,表层最低水温4.8℃底层最低水温5.0℃,最高月平均水温出现在8月,表层水温27.4℃,底层水温26.0℃。近岸水域受陆地径流影响,各月平均盐度变化范围在29.53‰—32.24‰之间,在枯水期(12—5月)盐度较高(31.32‰—32.22‰),夏季秋季(6—11月)盐度较低(30.60‰—31.06‰),盐度年变幅在9.7‰上下。

\r\n

1.2.3 生物资源状况

\r\n

1.2.3.1 淡水鱼类资源

\r\n

据历史资料和调查,海安县淡水鱼类资源相当丰富,主要鱼类品种有50种以上,隶属鲟形、鱼非形、鲤形、鲶、鳗鲡、颌针、鳢形、鲻形、合鳃、鲈形、鱼由形、鲽形、鱼屯形等13个目,分属鲟、鱼非、鱼是、银鱼、鲤、鳅、鱼危、鲶、鳗鲡、鱼箴鳢、鲻、合鳃、脂、塘鳢、杜父鱼、舌鳎、鱼屯等18科。主要经济鱼类有鲟鱼、鲥鱼、刀鱼、凤尾鱼、银鱼、青鱼、草鱼、鳙鱼、鲢鱼、团头鲂、长春鳊、鲤鱼、鲫鱼、翘嘴红鱼、蒙古红鱼、细鳞斜颌固、鱼参条鱼、鱼旁鱼皮鱼、麦穗鱼、泥鳅、黄鱼桑鱼、长吻鱼危、鲶鱼、鳗鲡、乌鳢、鲻鱼、梭鱼、黄鳝、鳜鱼、鲈鱼、沙鳢、松江鲈鱼、窄体舌鳎、暗色东方鱼屯等。

\r\n

其它水生动物资源也较丰富。甲壳类有长臂虾、淡水白虾、鳌虾、中华绒鳌蟹,爬行类有鳖、龟,贝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黄蚬、湖螺、田螺等。

\r\n

1.2.3.2 天然饵料资源

\r\n

天然饵料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

\r\n

浮游生物是鲢、鳙鱼及各种鱼类幼体的主要饵料。浮游植物以兰藻、硅藻类为多。绿藻、甲藻类次之。其他还有金藻、黄藻、裸藻类。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和砂壳虫、钟形虫等;轮虫如臂尾轮虫、晶襄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等;枝角类如水蚤、秀体蚤、象鼻蚤等;桡足类如剑蚤、镖蚤等。

\r\n

底栖动物主要有:黄蚬、背角无齿蚌、鸦嘴蚌、螺类,水生昆虫幼虫及水生寡毛类动物。这些底栖动物是底层鱼类(如青鱼、鲤鱼)的天然饵料。

\r\n

水生植物,主要是维管束植物,有挺水植物如芦、菰等;沉水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苤菜等;漂浮植物如芜萍、紫背浮萍、满江红、槐叶萍等。它们是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的天然饵料。

\r\n

1.2.3.3 海洋生物

\r\n

浮游生物,海安海区浮游植物种类繁多,以适温、适盐范围较广的近岸低盐广布种和暖温带种为主,共有180多种。浮游动物资源相当丰富,生物量平均在133mg/m3,浮游动物90多种,优势种主要有真刺唇角水蚤,国华哲水蚤,中华假磷虾,强壮箭虫等。种类组成以温暖近岸低盐种为主。

\r\n

底栖生物,我县滩涂属淤积泥质沙滩,底栖动物较多,动物各门类的都有,优势种有文蛤、四角蛤蜊、青蛤、泥螺、缢蛏、沙蚕等。近海底栖动物种类有100多种,与潮间带生物群比较,多毛类比例明显减少,甲壳动物总数明显增多,尤以虾类更为明显,主要有文蛤、青蛤、缢蛏、泥螺、四角蛤蜊、锯缘青蟹、脊尾白虾、葛氏长臂虾、哈氏仿对虾、沙蚕、三庞梭子蟹等,种类组成以广温低盐暖水性种类为主。

\r\n

游泳生物,我县近海共有鱼类150多种,其中软骨鱼类有20多种,硬骨鱼类有130多种,优势种群主要有:小黄鱼、梅童鱼、银鲳、刀鲚、小带鱼、大带鱼、鳓鱼、灰鲳、鲅鱼、马交鱼、黄姑鱼、黄鱼、海鳗等。

\r\n

二、开发利用现状

\r\n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水上海安”的战略决策,把水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列入海安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使我县水产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r\n

2.1 淡水养殖基本情况

\r\n

2.1.1 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里下河地区水产业新的活力

\r\n

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高程1.7米以下的数万亩低洼地易受涝害,属于中低产农田,利用价值较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利用里下河地区低洼地开发提水养鱼,发展水产养殖做好“水文章”的战略要求,各乡镇通过认真调查摸底,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水产生产发展规划,从2001年始,全县掀起了利用低洼地围田发展水产养殖的热潮,为该地区农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

\r\n

2.1.2 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了里下河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r\n

里下河地区传统养殖品种主要为四大家鱼,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农民从事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为了探讨水产增产增效途径,从2000年开始,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会同各乡镇水产技术人员,经过调查研究,根据我县水面资源的特点,在全县实施 “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双增工程:一是推广池塘中套养鳜鱼技术。因鳜鱼追食池中小杂鱼、小虾及濒死病鱼,减少小杂鱼、虾争食争氧,减少鱼病发病机率,减少饲料、鱼药成本,亩放鳜鱼25—30尾,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亩增效益200—300元;二是推广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亩单产可达25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亩纯收益2000元以上,成为里下河水产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县养虾面积达1000亩以上,可为农民增加收益300万元以上;三是推广里下河圩口闸内增养殖河蟹技术。里下河圩口闸内水面水活、溶氧高、水草丰富,增殖养殖河蟹,在不投饵的前提下,可产100克/只以上的优质河蟹50—75公斤,亩增纯收益300元以上,墩头、南莫、白甸的不少圩口闸内水面增养殖河蟹,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r\n

2.1.3 发展休闲渔业,成为全县水产业新的亮点

\r\n

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能人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利用我县河网密布这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海安镇投资近千万元,兴办了以垂钓、餐饮、住宿为主的“北海农庄”,提高了海安在外的知名度;曲塘镇曲塘村韩士高从几亩鱼池开始,扩大到现在近100亩水面,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休闲滚动式发展,集美食、健身、休闲于一体,堪称海安休闲渔业的精品;白甸镇瓦甸村村民李伯稳利用低洼地围田建成高标准垂钓池30亩,稻田养蟹30亩,可同时垂钓常规水产品、特种水产品,山庄集食宿、娱乐、休闲于一体,为里下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止2011年底,全县休闲渔业已发展到近80家,水面逾千亩,其中投资额超百万元的达到9家,休闲渔业的发展,既为农民致富增加了新的发展门路,同时也形成了全县水产业新的特色。

\r\n

2.1.4 质量安全建设,确保了里下河水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r\n

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2002年开始,各镇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摆上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一把手抓质量安全建设,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取得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里下河各镇共注册水产品商标5个,制定企业标准8个,获得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7个,总面积16270亩,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10 个,具体是南莫镇“青墩”牌无公害中华绒螯蟹、青虾生产基地各2000亩,白甸镇“西泊”牌无公害鳙鱼、青鱼生产基地各2000亩,墩头镇“墩河”牌无公害中华绒螯蟹、鳙鱼生产基地各2000亩,“尚洋”牌无公害河蟹、克氏螯虾生产基地4270亩。

\r\n

2.2 海洋产业状况

\r\n

2.2.1 海洋渔业

\r\n

“十一五”以来,根据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下降的新情况,我县把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积极拓展外海渔业作为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的重点,保证了海洋渔业生产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海水养殖面积近30万亩,养殖区域不断扩大,仅在蒋家沙、东沙、竹根沙等海域紫菜养殖筏架面积已达2.8万亩。养殖品种向多品种延伸,有海水品种20多个,主要有紫菜、文蛤、沙蚕、竹蛏、四角蛤蜊、对虾、梭子蟹等。在我县滩涂上建有全国最大的紫菜现代化育苗基地2.8万平方米,紫菜养殖生产是我县海水养殖业的新亮点,海水养殖业也已成为我县沿海经济发展、渔民致富主要支柱产业。

\r\n

2.2.2 海洋工业

\r\n

水产品加工业、船用设备制造、修船业、渔网业等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县沿海有水产品冷冻加工厂,进行海水鱼类、文蛤、泥螺、沙蚕的加工生产。拥有33条一次加工自动干紫菜生产线,6 条紫菜深加工生产线,2005年,紫菜养殖总量占全国的1/6,加工量占全国的1/5,效益占全国的1/4,“海波”“渔家娇”“餐侣”“海坤”牌紫菜获部级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海波”、“清馨”牌紫菜获美国有机作物改良协会有机食品认证。渔网行业稳中求进,渔网织机110台套,2005年生产渔网8000多吨。海洋医药和功能食品方兴未艾,“海波”牌紫菜、“六绿”牌甲鱼、“乡村”牌麻虾酱、“中洋”牌河豚鱼和鲥鱼等一批水产品及水产品加工品投放市场。

\r\n

2.2.3 “老坝港现象”

\r\n

老坝港镇是海安县唯一的渔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把一个业绩平平的小镇打造成享有盛名的“中国紫菜之乡”、“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渔网之乡”。他们一是抓特色经济,围绕产业做大做强规模。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作为老坝港捕捞业支柱的养鳗业一落千丈,仅1995至1996年,老坝港渔农民在鳗鱼产业上整整损失了一亿多元。面对严峻形势,镇党委、政府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了“救活养鳗业,培育紫菜业,巩固渔网业,快步上台阶,建设大产业”的决策思路,由传统的捕捞向特色经济转移,从而救治了整个鳗鱼产业,培植了渔网产业龙头,发展了紫菜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抓能人经济,发挥龙头示范辐射作用。他们认真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镇村干部带头兴办实业,党委政府对带头办实业的镇村负责人从资金、税收、人员培训、土地的流转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倾斜,至2005年,全镇8个行政村中,镇村级负责人创办的企业已达10家,6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分别率先创办了兰波、海兴、镇海、时代、海洋滩涂等企业,从而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三是抓商会经济,催生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为使紫菜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1997年,老坝港镇组建了江苏第一家紫菜商会—海安县紫菜商会,商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协调解决紫菜养殖、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问题。商会的成立,使该镇紫菜生产企业结成了一个联盟,使老坝港紫菜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大大提高,有效地开拓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老坝港镇又按行业分类成立了鳗鱼商会、渔网商会,这些商会的成立为全镇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3年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市政府领导将“老坝港现象”总结为是能人经济、特色经济、规模经济、商会经济、“双带”经济(党员带领、带头致富)和“双向”经济(镇政府与企业之间服务和反馈的关系)。

\r\n

三、渔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r\n

3.1 渔业经济总量偏低

\r\n

与毗邻县市比较,虽然单位资源产出率较高,但由于渔业总量较少,渔业经济在全县农业GDP中所占份额偏低。2005年,全县渔业总值仅为2.6亿元,占农业GDP的8.2%。

\r\n

3.2 规模经营水平偏低

\r\n

适度的经营规模和较高的规模经营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县渔业规模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在:1、达到规模经营的品种较少。目前在我县只有条斑紫菜、鳗鱼、河豚鱼、沙蚕、甲鱼、河蟹的养殖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它产品的生产经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2、经营水平较高的规模企业不多。由于资源、投入、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实现规模持续增长存在一定困难,渔业中规模经营水平不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

\r\n

3.3 海洋经济层次不高、后劲不足

\r\n

如何有效配置、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有效需求,实现海洋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r\n

3.4 淡水水体有富营养化趋势

\r\n

由于海安属于畜禽生产大县,畜禽业所产生的废弃物易倾入水域中,水体有富营养化趋势,如不及时治理,必将阻碍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r\n

四、滩涂、水域养殖规划

\r\n

4.1 指导思想

\r\n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出台的发展水产养殖方针政策为保障,以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为宗旨,用科学的发展观对海淡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规划,加强渔业与全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

\r\n

4.2 基本原则

\r\n

4.2.1 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的原则

\r\n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是确定该区域具备何种功能的首要条件,它决定了渔业特定区域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合理性;该区域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等社会属性是确定该区域规划的重要条件,它决定了应该选择何种功能以实现最佳效益。

\r\n

4.2.2 四效益统一原则

\r\n

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渔业开发利用的根本目标。要根据资源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容量,科学地处理好渔业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渔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一切开发渔业的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一旦开发程度超出资源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容量,就会影响和破坏渔业生态平衡。

\r\n

四效益统一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不仅要贯彻于渔业的总体开发事业中,而且要贯彻于各项具体的开发活动中,既要明确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明确其保护目标、重点的措施,实现四效益的统一。

\r\n

4.2.3 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r\n

规划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已有区划规定,将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在具体规划时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

\r\n

4.2.4 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

\r\n

应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如:中洋集团种质资源保护区、里下河重要商品鱼基地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应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滩涂发挥最佳效益。

\r\n

4.2.5 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r\n

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滩涂功能的定位作用,协调处理各产业水域滩涂的使用纠纷,做到水域滩涂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同时,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规划的实施,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鼓励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水域,尽可能地减轻近岸养殖压力。

\r\n

4.3 规划目标

\r\n

4.3.1 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

\r\n

4.3.2 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滩涂,依法保护商品鱼生产基地、种质资源保护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

\r\n

4.3.3 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r\n

4.3.4 合理布局养殖规模、密度,加强渔业投入品的监控,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r\n

4.3.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r\n

4.3.6 建立与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养殖机制。

\r\n

4.4 区域养殖规划

\r\n

4.4.1 规划范围

\r\n

全县内陆水域、垦区水域、工厂化温室、海堤外至潮间带及辐射沙州。

\r\n

4.4.2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区所辖海水养殖区分成三个类型:堤内滩涂养殖区,滩涂养殖区和浅海养殖区。

\r\n

4.4.2.1 海堤内滩涂养殖区

\r\n

根据《海安县海洋功能区划》,我县将海安北凌新闸以北、北凌垦区以东滩涂围垦总面积3万余亩,利用海水涨潮灌进海水进行虾、蟹、贝类和经济鱼类的养殖,是海安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r\n

4.4.2.2 滩涂养殖区

\r\n

北凌新闸港槽以东至如东分界和将要围垦滩涂外侧,以及北凌新闸港槽以北地区两片滩涂,海安县老坝港滩涂养殖场等十多家养殖单位历年来一直在此海域从事紫菜、沙蚕、文蛤、四角蛤蜊等的增养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沿海渔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r\n

本次规划划定滩涂养殖区两个,面积57.8km2

\r\n

4.4.2.3 浅海养殖区

\r\n

近年来,我县沿海海水养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特别是紫菜养殖,发展快、规模大。我县目前在蒋家沙、东沙、竹根沙等海域共养紫菜2.8万亩,力争使我县紫菜养殖业成为全国紫菜养殖基地、苗种供应基地和科研基地。

\r\n

本次规划划定浅海养殖区1个,面积51.791 km2

\r\n

4.4.2.4 增殖区

\r\n

增殖区是指由于过度捕捞、不合理采捕或环境破坏而使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或破坏,需经过繁殖保护措施来增加和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的资源恢复保护区。在增殖区内要采取禁捕期、移苗增殖法使资源恢复,在捕捞时,实行按采捕标准,捕大留小。近年来,在我县与如东交界海域滩涂,由于一些养殖单位非法滥捕、酷采,使文蛤、沙蚕、四角蛤蜊、竹蛏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r\n

本次规划划定增殖区1 个,要达到年产沙蚕300吨,泥螺500吨,产值4000万元。

\r\n

4.4.2.5 捕捞区

\r\n

我县邻陆滩涂外侧,一直是我县沿海渔民从事海洋捕捞、小取为生的区域。本规划在确定海水养殖主导功能的同时,划定海洋捕捞区一个,即我县毗邻海域。

\r\n

4.4.3 里下河优质无公害商品鱼生产基地

\r\n

本区包括里下河所辖镇水面,内塘、河沟水面4.05万亩,提水养殖0.8万亩。

\r\n

4.4.3.1 内塘精、混养。在稳定四大家鱼养殖的基础上,套放鳜鱼、甲鱼、鳗鱼、彩虹鲷、河豚、翘嘴红等名优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合理利用水体空间,以期获得单位面积最大效益。也可单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

\r\n

4.4.3.2 圩内水面半精养。圩内水体具有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渔业水域等多种功能,水质肥、活、嫩、爽,沉水植物丰富,适宜多种鱼类栖息生长,常规品种以放养花鲢、草鱼、青鱼、鳊鱼、鲫鱼为主,特种水产品种以河蟹为主,搭放鳗鱼、鳜鱼、翘嘴红、黄颡等。

\r\n

4.4.3.3 提水养殖。以河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黄鱼桑等特种水产品为主,适当搭放花鲢,改善水质。

\r\n

4.4.3.4 网箱养鱼。利用水面开阔具微流水的河道,网箱养殖鲢、鳙、草、鳊等,网箱设置成品字型、梅花型,保持一定的箱距,不得影响河道航运、泄洪等其它功能。

\r\n

4.4.3.5 休闲渔业。在现有渔业休闲基地的基础上,围绕垂钓、休闲、旅游三大目标,完善休闲功能,提高品位,提升档次,使休闲基地面向大众,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r\n

4.4.4 垦区水产标准化示范板块

\r\n

该区水域集约化程度较高,工厂化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左右,以鳗鱼、河豚、鲟鱼、鲆鱼等特种水产为主,内塘水域养殖四大家鱼基础上,重点发展河豚、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彩虹鲷、脊尾白虾、甲鱼、鳗鱼、斑点叉尾回等养殖品种,紫菜养殖及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养殖企业洗网场所不得对渔业水域造成污染。所有生产企业必须执行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工企业注册商标且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r\n

4.4.5 河南地区、里下河和垦区以外地区优质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

\r\n

在稳定四大家鱼养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河南高沙土须采取池塘保水措施,按照精养鱼池标准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养殖条件。

\r\n

4.4.6 增殖区

\r\n

北凌河、拼茶河、如海河、焦港河、通扬河、新通扬河、通榆河、丁堡河、曲雅河、串场河是以引排水、交通、水源供给为主要功能的河道 ,是鱼类繁殖、生长、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是鱼类生殖洄游通道,该区域以鱼类增殖、放流为主,为非养殖区域,以流动作业的方式捕捞,不得使用定置网的作业方式捕捞。

\r\n

4.4.7 不得划为养殖水域的水域

\r\n

海安镇翻身河、洋港河、小焦港河、各镇供工业园区排污的水域、李堡镇及曲塘镇居民区生活污水排放的水域均不得作为渔业养殖水域,待治理达标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水产养殖。

\r\n

五、保障措施

\r\n

5.1 坚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r\n

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发展海淡水养殖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要组织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和服务力度,为海洋与渔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根据新时期渔业发展的特点,围绕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化经营、开拓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外向型渔业经济发展等重点,抓住渔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渔业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改进领导方式,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r\n

5.2 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

\r\n

按照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在稳定常规养殖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的同时,以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为抓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河沟养殖要从生态养殖入手,在稳定滤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基础上,加大河蟹、青鱼、鳊鱼、草鱼、青虾抱卵虾、鳜鱼、鱼等种苗的投入量;池塘养殖要从立体养殖、综合利用入手,根据水源、池塘地理位置、养殖基础设施、机械配套、养殖水平等条件,选择河蟹、青虾、鳜鱼、鱼、花骨鱼、黄鳝、甲鱼、鳗鱼等优势品种套放套养,条件较好的可主养附加值较高的河豚、泥鳅等。

\r\n

5.3 优化区域结构,发展特色渔业

\r\n

充分利用里下河渔业资源优势,变区域优势为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两个万亩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墩头镇多种经营服务站优质鱼苗繁育基地、渔业休闲基地的功能配套与完善、千亩优质吨产基地的创建、铁道公路取土坑改建成精养鱼池工程等,利用里下河河沟水质良好、水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大河蟹种苗的投放量,叫响野生河蟹的品牌,提高海安里下河渔业的知名度。

\r\n

5.4 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水产使用品质量

\r\n

近年来,农业部先后公布了若干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品标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全县各渔业生产单位和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组织标准化生产,并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制定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渔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渔药,渔药使用实现处方制,防止滥施滥用,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r\n

5.5 贯彻实施养殖证制度,确保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r\n

认真贯彻实施养殖证制度。《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生产单位和渔业经营者要依法申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依法组织生产。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整顿渔区生产秩序,网箱养鱼要在划定的区域按照规定的模式进行生产,并申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缴纳水面占用金,对强占国家、集体水面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打击。

\r\n

5.6 培育、壮大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经济人队伍

\r\n

近年来,全县相关企业注册了若干个水产品牌,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品牌资源,在能人带领下,建立以合作性质为主的股份合作社,在坚持“谁办、谁管、谁收益”的原则下,可以由镇水产技术服务部门牵头,也可以是能人牵头,通过规范其运作行为,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打造全县渔业经济特色。

\r\n

5.7 加强海域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r\n

深入广泛宣传《海域使用管理法》,积极配合省、市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早日完成“海如线”的海域勘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海域使用证》的发放工作,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使用权证制度,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用海,禁止破坏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海洋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海洋开发。蒋家沙、东沙、竹根沙等海域是适宜条斑紫菜栽培的重点区域,相关生产企业要充分挖掘海域资源,合理布局,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条斑紫菜生产基地。

\r\n

5.8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r\n

进一步加大《渔业法》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的宣传与贯彻实施力度,渔业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要精通渔业法律、法规,渔业生产经营者要依法生产。要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各项工作,坚持做好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促进渔业资源的保护与修复。要依法开展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淘汰和更替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渔具渔法,切实保护渔业资源。进一步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不懈地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渔业执法管理。严格执行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继续开展海洋非法捕捞专项治理活动,继续做好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和渔业无线电管理工作,加强渔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r\n

\r\n

\r\n

\r\n

\r\n

\r\n

\r\n

\r\n

\r\n

\r\n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县人武部,县各人民团体。

\r\n

\r\n

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2月10日印发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