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海安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 ||
|
||
|
||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市检察院在市委和上级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一年来,6件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19个集体、24名个人获得南通市级以上表彰,工作做法被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36次。 一、聚焦中心大局,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检察力量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反腐斗争。主动融入社会治理。 二、践行为民初心,在纾解群众急难愁盼中增进民生福祉 积极破解民生痛点堵点。精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有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用心用情化解社会矛盾。 三、更新司法理念,在强化法律监督工作中展现法治担当 刑事诉讼监督精准规范。民事诉讼监督优化提升。行政检察监督有力有效。公益诉讼检察稳步拓展。 四、坚持强基固本,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政治统领凝聚奋进力量。素能提升夯实发展根基。正风肃纪筑牢廉洁防线。内外监督促进公正司法。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市检察院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认真执行市委十四届七次、八次全会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知重负重、担责尽责,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致力打造“五个海安”、奋力建设“五个强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以更高站位筑牢政治忠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持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检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组织检察人员政治轮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红蓝先锋·奉法护航”党建品牌提质增效。 二是以更强担当护航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平安海安建设,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助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努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围绕企业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法律需求,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更大力度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聚焦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充分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以更实举措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化“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用心用情做好检察为民实事。关注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综合运用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方式,多维度解忧纾困。加强未成年犯罪预防和综合司法保护,依托“安心护未”慈善基金项目,探索将慈善基金覆盖到社工帮扶、心理治疗、家庭教育指导等领域,使帮助救护惠及更多困境未成年人。聚焦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与职能部门探索建立涉民生案件线索排查处置机制,以检察监督助力新业态健康发展。 四是以更优质效深耕主责主业。刑事检察持续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全流程监督,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化完善,强化公诉能力建设。检察侦查树牢全院“一盘棋”理念,完善重大监督案件专班化办理机制,扩大品牌影响力。民事检察用好大数据监督模型,努力打造虚假诉讼、骗取补贴等检察监督综合履职案例。行政检察完善与行政机关的外部衔接机制,一体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有效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公益诉讼围绕安全生产等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做优“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监督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五是以更严要求淬炼检察铁军。大力推进文化强检、文化润检,以文化“软实力”推动海安检察事业创新发展。坚持实战演练,用好“周三夜校”、海睿法学社等平台,培育更多符合检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廉政建设、风险管控、办案质量防线,全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强化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