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从教师到人大代表情系教育促成长——记市人大代表刘秀红 | ||
|
||
|
||
见到市人大代表、南莫小学校长刘秀红时,她正站在教学楼五年级教室外,认真观察着学生们的上课情况,不时与旁边同行的老师交流着意见。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映照出她专注而坚定的眼神。 二十余年如一日,刘秀红将自己满腔的热情与心血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面对教学中的难题,还是管理上的挑战,她都从未退缩。失落、挫折与动摇,在她坚韧的意志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她以校园为家,以学生为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书写着一名乡村教师及人大代表的崇高使命与深厚责任。 刘秀红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南莫,后来有幸成为一名乡村老师,又走上了管理岗位。她想,无论在哪里做老师,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 作为老师,刘秀红是钻研教育改革的“先锋者”;作为人大代表,她是民众声音的“代言人”。 2022年下半年,我市启动小微学校资源整合工作,南莫镇邓庄小学被撤并整合至南莫镇中心小学。面对这一涉及众多家庭教育问题的重大决策,刘秀红深知必须深入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于是,她带着民意记录本,走进每家每户,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家长们纷纷表达了对撤并后孩子上放学问题的担忧。刘秀红认真记录,系统梳理,随后撰写了《关于开通南莫镇中心小学至原邓庄施教区免费校际班车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南莫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刘秀红不仅积极参与校际班车路线的定制,还提前优化乘车站点,制定乘车规范和安全预案。 2023年2月6日,南莫镇中心小学至原邓庄施教区的免费校际班车正式开通,孩子们上学更加便捷,家长们也更加放心。 “我常常心怀感恩之心,用主动担责解决客观难题,砥砺前行步入更高的境界。”刘秀红表示,当下她较为关注乡村教育的现状,外来务工子女占比超三分之一,单亲留守儿童、双亲留守儿童超二分之一,家庭教育水平、学生习惯基础都比较低。对于这类情况,她直面现状,不埋怨、不放弃,想方法。 作为人大代表,刘秀红曾提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建议,有效地帮助了孩子与家长。但仅有课后延时服务远远不够,刘秀红坚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梦想,带队践行了“闲暇种梦”假日生活指导、“家家访谈”零距离关爱等家校共育指导活动。 “每年的春天,我们都会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和适’课堂文化节,开展‘和适’课堂论坛、全员赛课、育人故事交流、专业成长故事分享等系列活动。”刘秀红深有感悟地说,“和适”的教育,要适应当下的发展、适应儿童的立场、适应乡村的文化,这也是学校举办“和适”课堂文化节的初衷。 刘秀红还致力于引领学校教师深入探索农耕文化,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涵盖“醒德、醒智、醒能、醒趣”四大方面。刘秀红说,“四醒”课程的设立,不仅可以厚植孩子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怀,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还能助力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如今的南莫小学,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继续奔跑,又焕发了新的活力,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国际沙画优秀教学机构、南通市新优质学校、南通市“幼小衔接”优秀学校,沙画等社团每年都有数百人次在全国、省市大赛获奖…… 往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刘秀红表示,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她将继续坚定地在乡村教育路上奋勇前行。在本次人代会上,她也将提出建议,加大乡村教师的扶持力度,如给客籍教师增加一些住房补贴或者提供周转房,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谱写乡村教育的幸福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