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实干担当女支书 乡村振兴“领头雁”——记市人大代表于春燕 | ||
|
||
|
||
“于支书,我想承包田地种植蔬菜,有什么政策吗?” “于支书,可以在村里多搞一些娱乐活动吗?” …… 一大早,大公镇古贲村几个村民来到古贲村党群服务中心,向古贲村党总支书记于春燕咨询政策、寻求帮助,于春燕一一耐心解答,为他们出谋划策。 于春燕是海安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自担任人大代表后,在她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团结一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美化村容村貌,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有了新的提高,古贲村从外到内、从形象到气质都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古贲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推行土地流转。于春燕当机立断,立足本村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带领村两委成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她敢于突破传统,通过“小田并大田”的方式,将零散土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种地效率和产量。 “于支书自从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任劳任怨、跑上跑下地争取资金,修路、修桥,想办法解决了老年人种田的问题,现在小田变大田,而且统一耕种、连片种植,非常好。”村民何顺对这位女支书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古贲村累计流转耕地面积达93%,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还为村集体增加了38万元的收入。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这是于春燕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增加村民收入,她巧妙借助乡村能人的资源优势,自2019年以来,成功招引多个项目落户古贲村。同时在招商引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积极奔走,吸引众多项目落地生根。随着项目的落地,税收返还从最初的每年几万元增长到去年的40万元,为村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于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日常工作中她以身作则,时常激励我们。”古贲村党支部成员张春峰告诉记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于春燕总是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看似大大咧咧,实则心细如发。于春燕长期扎根基层一线,足迹遍布古贲村的每一个角落,倾听民声民意是她每天的工作常态。 在古贲村,有一位身体残疾、生活困难的老人,独自居住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居住环境恶劣。于春燕了解情况后,立刻着手为老人解决住房问题。她一次次地前往镇政社办、建设办等部门,详细地向工作人员讲述老人的艰难处境,提交一份份申请材料,努力为老人争取修缮资金,最终完成了旧房改造工程。 于春燕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老古贲集镇形象”的意见建议得到市人大的支持与肯定,争取到千万元的高标准项目落户古贲村,解决了村里水利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争取了路灯亮化工程,提升了村容村貌。 在其位谋其职。“今年市两会上,我准备在乡村振兴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赋能。”于春燕表示,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她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和责任,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以更高起点谋划村级发展未来,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更强的担当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