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法护江海・安泽万家”法治惠民项目启动
来源: 海安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05-26 字体:[ ]

近日,我市首届“法护江海·安泽万家”法治惠民项目正式启动,涵盖民生各领域,以全方位法治保障、多层次精准服务、零距离便民惠企,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护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庭审课堂・让正义看得见

将司法审判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每月精选与民生热点紧密关联的典型案例(电信网络诈骗、物业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等),打造“庭审+课堂”沉浸式普法模式,设置现场观摩庭审、法官以案说法、互动答疑等环节,让法律“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实施单位:人民法院)

二、公益诉讼助力整治“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房前屋后”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以“如我在住”精神助力解决噪声污染、垃圾异味、乱堆乱放等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确保百姓生活干净有序、环境与健康意识持续增强。

(实施单位:市人民检察院)

三、实施翼展忠诚 警航护安项目

紧紧围绕“数智警务”部署,聚焦民生需求,优化警航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快速反应和精准处置能力,将警航广泛应用于社会面巡防、警情处置、大型活动安保、基层治理等工作,助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安全保障。

(实施单位:市公安局)

四、深化“暖心+”系列服务

以助农、助商、助企、监管等为抓手,优化便民疏导点建设,打造市集街特色品牌,推出商家特色经营活动“三套餐”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普法、培训、监管、执法专业服务和上门指导,从“被动迎检”到“预约服务”、变“到场检查”为“飞行检查”,积极打造“暖心城管”品牌形象。

(实施单位:市城管局)

五、“瘦身效应”助力项目审批“一站通达”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标,以法治化、数智化双轮驱动为核心,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制度重塑、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构建“一窗受理、同步审批、同时办结”的集成化审批模式,解决企业“落地难、投产慢”问题,推动“建成即投产”,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实施单位:市数据局)

六、用好法治文化阵地 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

依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等学校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宪法精神,提升法治素养。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开展宪法讲座、模拟法庭等“一月一主题”进校园活动,持续增强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实施单位:市教体局)

七、组织法织密权益保障网,“三资”管理浇灌共富花

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内部监督,促进公共空间治理。针对村支部书记、村会计等群体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履职能力。

(实施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八、强化法治保障,提供外商全方位周期服务

通过“全方位”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效、“全过程”收集问题加强政企沟通、“全周期”处理问题形成闭环办理,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商更全面、营商环境更优化、项目落地更便捷。

(实施单位:市商务局)

九、“法治护航・审惠乡村”——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法治化建设

对村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研究编制《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推动村级组织健全内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确保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实施单位:市审计局)

十、“监管送法、服务惠企”执法普法活动

以“执法+普法”零距离服务为核心,打造“专题授课+案例警示+互动答疑”三位一体现场教学模式,实施“一镇一课”“一企一策”法治体检,通过沉浸式普法、以案释法和跟踪问效,系统解读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全周期环境管理。

(实施单位:生态环境局)

十一、一路好“法”景 旅途乐无忧

用好“海安文旅”等线上平台,以典型案例、漫画解析、情景演绎、答题竞赛等形式普及旅游法律知识。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等文旅阵地,播放法治电影、展示法治海报等持续打造“家门口的普法点”。邀请法律专家、执法骨干进企业开展法治课程培训。

(实施单位:文广旅局)

十二、规范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

加强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各方责任,进一步厘清职责,实现农村建房集约节约用地,营造舒适宜居环境。

(实施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三、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破解不动产“登记难”

贯彻落实“营商环境集成试点”改革,着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零材料受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单位:市资源规划局)

十四、护法同行 护士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

通过专题讲座、系统培训等多元化形式,精准破解护士群体法律知识薄弱、执业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有效闭合法律认知与临床实践间的断层。

(实施单位:市卫建委)

十五、消费维权工作站

扩大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覆盖面,加快“服务站”建设,构建“保障退”服务网络,调研消费者核心需求,确定“放心消费险”的保障范围,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实施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十六、“法治网格”调解工程

整合网格员队伍资源,将矛盾排查、纠纷化解、普法宣传全流程嵌入基层治理单元,推动人民调解服务下沉、法律法规宣传入户,大部分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前端化解,基层诉讼案件量同比下降,群众法治意识切实提升。

(实施单位: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十七、“法”护家安——巾帼普法宣传

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主题,针对矛盾纠纷多发家庭、外来务工、困境妇女等群体需求,联动律师行业妇联,深入区镇、村社区,开展“说法+议事”“庭院+普法”等活动,推动矛盾排查、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关爱帮扶等一体化运作。

(实施单位:市妇联)

十八、“枫桥+金融”全链调解工程

构建“风险预警-纠纷调解-协议执行-反馈优化”四维联动机制,创新多元衔接模式,实现金融纠纷“前端预警-中端调解-后端执行-长效治理”的全周期管理,形成可复制的金融纠纷调解服务标准样板,助力区域金融生态优化。

(实施单位:海投控集团)

十九、涉渔解纷新路径:一站式中心护航蓝色经济

围绕渔业矛盾纠纷解决、渔民权益保护等问题,创新涉渔纠纷处置方式,通过“民情码头”收集民意,开展援法议事。组建“海上法律明白人”队伍宣传法律,快速调处涉渔纠纷,全面推进法治渔村建设。

(实施单位:滨海新区)

二十、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服务模式,通过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和法律明白人的本土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妥善解决企业治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劳动用工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施单位:李堡镇)

二十一、恒科·法企通

聚焦企业突出矛盾,启动嵌入式法律服务点(恒科·法企通)建设,打造“零距离响应、全链条护航”的服务模式,构建快速维权通道,让企业与职工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统一。

(实施单位:曲塘镇)

二十二、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聚焦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检制度、严规范、优保障”推动辖区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提能,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施单位:雅周镇)

二十三、打造“鸿法同行 企员同心”法治阵地

聚焦法治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沉浸式普法宣传、伴随式法律服务、多元化矛盾化解等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单位:墩头镇)

二十四、“园”聚众治 惠民益企

立足基层,紧扣“惠民”“益企”两大主题,以西园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站为平台,“站、点、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法治惠企志愿服务,探索法治服务进社区治理促企业发展新途径。

(实施单位:胡集街道)

二十五、法润庭间·治惠乡邻

聚焦老年群体法治需求,创新构建法治服务新阵地。组建普法志愿团队,依托“法治庭院”,推行指纹打卡学法、积分兑换机制,打破老年人参与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的空间壁垒与心理隔阂,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与满意度。

(实施单位:孙庄街道)

二十六、十点观测·法治筑基

立足各村实际,合理布局10个“基层治理民情哨点”。“关键少数”深入一线,开展走访交流,了解群众诉求,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排查化解矛盾隐患,积极宣传法律法规与政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施单位:隆政街道)

二十七、未成年人全链条管理

立足辖区教育全覆盖特点,对问题青少年建立重点帮教名册库,实行“一档一册”动态管理,推行责任单位牵头、教师和辖区干部联动的“1+N”结对教管模式,构建“党建引领、家校协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新路径,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实施单位:开发区洋蛮河办事处)

法治惠民项目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全市各区镇街道、各部门将坚持问需于民、创新服务,以务实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用法治温度提升民生福祉,奋力谱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