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外贸持续下行的压力,海安坚定稳定外贸基本盘,持之以恒优结构、千方百计增动能。全年对外贸易逐步回稳向好,结构不断优化,全面实现了稳中提质的目标任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增幅列南通第二。其中,进口54.6亿元,同比增长44.2%,增幅列南通第一。
民营企业敢闯,贡献突出抢眼。民营企业是海安外贸的主力军,占全市外贸比重超50%。以弘盛新材料为例,该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聚合—纺丝—帘布”的产业链布局,通过提升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盈利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依托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创新发展,向成为尼龙行业龙头企业的目标迈进。2023年,弘盛新材料进出口实现15.88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市进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为全市外贸保稳提质做出了巨大贡献。
放大进口优势,开辟外贸新通道。在外贸出口业务亟待提振的大形势下,凤山港巩固出口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进口业务,利用ICT项目“沪海同城化”的便利,为海安进出口企业开辟了又一条跨境运输通道。2023年7月,江苏金洲粮油集团首次采用水路运抵方式直达海安,集装箱到达上海洋山港之后通过ICT驳船运输至海安凤山港,运输方式改变后每年能节约物流运输费用达100万元。枢纽海安优势彰显,该集团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又成功实现进口由代理转自营的重大转变,2023年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进口原料21万吨,成交金额15.14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全市最大的进口企业。
平台持续发力,助力企业发展。2023年,海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探索创新贸易新通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对外贸易,为海安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的货物出口提供了“境内关外”的退税便利,也为境外商品进入海安给予了“家门口保税”的政策优惠。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不出1个小时,就顺利通过了申报流程,货物上午就可运输至工厂,投入生产线。2023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实现2.2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5亿美元,出口额0.7亿美元;进出口货值4.4亿美元。
服务“再升级”,以“营商”促“赢商”。在企业“出海搏浪”的过程中,海安始终“想在前面”“陪在左右”。持续推进“5520”重点外贸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10亿元以上外贸企业2家,5亿元以上外贸企业2家,亿元以上外贸企业4家。多次对接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组织200多家企业开展多场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引导75家企业在海关备案,17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建立海外独立站。出台《关于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高频次举办外贸形势分析暨出口信保政策宣讲会、百展千企拓市场研讨会等外贸政策宣讲培训活动,覆盖近500家外贸企业,助力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组织近100家外贸企业申报2023年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外贸稳中提质和服贸量质提升)项目,兑现资金916.31万元。
- 2024年海安市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第四批)“接线员岗位”技能测试成绩、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 2024年海安市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第四批)“接线员岗位”技能测试成绩、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4年海安市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第四批)笔试成绩、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海安市城市管理局(滨海新区)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笔试成绩、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4年海安市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第四批)“接线员岗位”笔试成绩、进入技能测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4武汉高校“海安日”系列活动举行
- 南通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座谈会在海召开
- 南通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座谈会在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