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财政:立新破旧 量入为出 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024年以来,海安市财政局通过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严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全力保障了“三保”等重点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
一是“立新破旧”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市镇两级支出责任,对区镇收支范围划分、收入支出基数、转移支付政策适时调整,增强区镇财政的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科学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增强预算统筹能力,有效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资金需求。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往来清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有效增强综合财力。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突出精准、注重效益,统筹财政资源,谋划编制好2025年预算。加快推进资产盘活处置变现,力争在下半年形成更多实实在在的盘活收益,缓解财政运行压力。
三是“锱铢必较”履行财政监管职能。树立好“大监督”理念,进一步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加强与省市联动,与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的互联互通,围绕重大财政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资金使用实效,紧盯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将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衔接,发挥财会监督“乘数效应”。
四是“枕戈待旦”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拓宽化债资金筹集渠道,关注货币和金融政策动态,做好临期债务分析,严密监测资金流动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国库库款运行情况监控,科学测算库款流量、余额,确定月度库款可用额度,坚持保重点、保基本、防风险原则,兜牢兜实基层“三保”,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