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蚜虫发生与防治
来源: 农技耘 发布时间:2021-03-29 15:27 累计次数: 字体:[ ]

草莓蚜虫是草莓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很多,有桃蚜、棉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等。据调查,江苏地区主要以桃蚜发生为害为主。桃蚜多群聚于草莓花序、嫩叶、嫩心和幼嫩花蕾繁殖、取食。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草莓植株汁,吸食处形成褪绿色,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衰弱,并传播病毒,是病毒病的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蚜虫分泌物可封闭植株气孔,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

一、发生条件

桃蚜成虫中,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2.1mm,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0~2.6mm,体色多变。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在大棚内可全年危害。一年能繁殖10~40个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蚜虫不需经过两性交配即可单性繁殖,而且一只雌蚜从生下来就可以开始繁殖,后代数以亿计。一般春、秋季完成1代需13-14天,夏季仅7-10天。发育最适温度24℃左右。温度高于28℃或低于6℃,相对湿度高于85%或低于40%,不利于桃蚜繁殖。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为减少蚜虫对草莓的危害,首先,建议莓农清理大棚周围杂草和草莓残叶,减少蚜虫来源。其次,可以在草莓大棚四周或垄面种套种韭菜或葱蒜,如果是高架草莓栽培模式可以在栽培架下方种植盆栽韭菜或葱蒜,利用植物发挥的气味来驱避蚜虫。

(二)物理防治

1. 防虫网阻隔。在大棚顶门和两侧裙边处通风安装25-32目防虫网,防虫迁入。注意防虫网目数适中,过小不利于蚜虫防治,过大影响通风,棚内温度较高,不利于草莓春季生长。

2. 黄板诱杀。黄板挂于草莓垄上方,高度在植株上方30~50cm处,大小为30cm*30 cm至30cm*50cm,每亩30~40块。

3. 功能膜避蚜。银灰双色地膜覆盖垄面,利用银色光对蚜虫的趋避性驱避蚜虫。

(三)生物防治

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草龄、食蚜蝇、食虫蝽、蚜茧 蜂及蚜霉菌等。注意在使用天敌防治时,要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农药种类,保护天敌。

(四)化学防治

1. 洗衣粉灭蚜。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黄酸钠,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可用洗衣粉500倍液+0.3%的红糖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2. 烟熏剂杀蚜。适合于大棚草莓防蚜。每亩用10%杀瓜蚜烟雾剂0.5kg,或用10%氰戊菊酯烟雾剂0.5kg。把烟雾剂均分成4~5堆,摆放瓦块或铁制容器上,傍晚用暗火点燃,日早晨通风。注意人员安全,及时移动蜜蜂。

3. 喷药防治。在生长期间用1.3%苦参碱1000倍液,或0.5%藜芦碱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适量用药和交替使用农药,增强药效。提醒,在草莓采摘期间注意用药安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