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产业是海安市的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正是梨果大批上市的时节。为提高梨果商品性,保证翌年花芽质量,特对采果期管理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采收
(一)确定采收时间
梨应适时采收,可通过果实硬度、生长天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个指标综合判定采收期,做到分期、分批采收。
(二)采摘技术
选择晴朗的天气,在晨露干后至上午12点前和下午3点以后进行采摘,摘果时手托住果实底部向上一抬,果柄即与果枝分离。套袋的果实连同果袋一起采收,在采后商品化处理时再解除果袋。下雨、有雾或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的果实,由于果面附着有水滴,容易引起腐烂,因此不宜采摘。采摘后及时运入分级场地,果实临时存放须置于阴凉处,避免果实受阳光的直晒;搬运过程中要轻装轻卸,避免挤压或其他机械损伤。
(三)分级
根据果实果形、色泽、单果重、大小和果面缺陷对梨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可参照《鲜梨(GB/T10650)》或采购商的具体要求。
(四)包装
梨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强,通常采用绵软纸单果包装或单果套泡沫网套,不采用普通塑料袋包装。
二、贮藏
(一)温度
入库时温度可在12℃左右,保持每3天降1℃降至10℃时,保持5天,再每3天降1℃,降至6℃时,保持10天,再每3天降1℃至1℃时,即可恒温贮藏,避免果实黑心。
(二)湿度
保持湿度在90%-95%,防止果皮失水皱缩。
(三)气体成分
O23%-5%,CO2<1%。
(四)病害
病害梨贮藏过程中的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青绿霉病、褐腐病和轮纹病,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冷害、高二氧化碳伤害。良好的果园管理、剔除病虫机械伤果实、减少机械损伤、入库前贮藏场所消毒、控制适宜贮藏环境,是防控病害的重要措施。
三、采后管理
(一)清园
采后应?清除病果、?病枝和园中杂草,?保持梨园清洁,?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基数。
(二)抗旱保墒
及时使用杂草、秸秆、稻草覆盖或采取?松土保墒等抗旱措施,有条件的果园还可使用喷灌、滴灌,?以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大量落叶和消耗养分。
(三)施肥
果实采收后建议喷施叶面肥,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一般在梨果采收后20天左右施月子肥,结合翻耕松土重施、深施。
(四)防治病虫害
梨树果实采摘后,病害应重点防治黑斑病、轮纹病等;虫害应重点防治梨网蝽、红蜘蛛、蓑蛾、星毛虫、刺蛾等食叶害虫。喷药时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