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茬口选择
选择好的茬口不但能避免一些土传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利用土壤内的有益菌群来促进大白菜的生长。
比如豆类茬口因其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对大白菜幼苗的发根很有利;土豆这类腾茬比较早的作物,可以有充分的整地时间,并且与大白菜不同科,病虫害不同;葱蒜类作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抑制白菜软腐病的发生,也是种植大白菜的好茬口。
二、品种选择
大白菜是冬春的主要食用蔬菜,同时冬春时节也是大白菜的主要茬次。生产上影响大白菜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节灾害性天气多以及病害(主要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严重发生。因此,生产上要围绕防治三大病害来提高大白菜的高产稳产,可选择抗病抗寒性好且优质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如早熟5号、中农62号、韩冬美黄等。
三、播种
(一)条播
条播既可人工播种又可机械播种。人工播种是在垄顶的中央划深0.6-1.0厘米的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沟中,覆土平沟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
播种面积大的可以用播种机播种,特别是在播种期较为集中的地区,机械播种可节约播种量,保持密度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二)穴播
按已定行距和株距在垄上挖穴点播,挖深0.6-1.0厘米、长5-8厘米、宽3-4厘米的浅穴,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在穴中,覆土平穴。穴播虽费工,但播种量小,株距较均匀,幼苗顶土能力强,植株营养面积均匀。
(三)断条播
根据行株距要求,在已定的株距位置上,顺行划7-10厘米短沟,然后进行播种。比较容易控制株距,便于间苗和定苗。?
四、田间管理
(一)间苗和定苗
大白菜出苗后需要及时查苗补缺,适时进行间苗,防止徒长。可以在白菜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主要拔除出苗过迟、子叶形状不正常、生长弱小和拥挤的幼苗,第二次间苗是在长出5-6片叶子时进行,选留叶片形状和颜色与本品种特性一致的幼苗,剔除杂苗。每次间苗后,应及时浇水,防止幼苗根系松动影响吸水而萎蔫。苗期结束后按照株距要求选留1株壮苗,之后可以喷洒一次芸苔素,不仅可以防治病害,而且还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中耕除草
前期杂草生长速度快,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损耗,中耕时要注意浅锄草,不要伤根。?
(三)水肥管理
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播种当天浇1次水,顶上1次水,出齐1次水,定苗或补栽后浇水,注意要浇小水,切勿大水漫灌。莲座期水不宜浇多,要求土壤干湿交替,间断性控水炼苗,控制长势。结球期需水量较大,结球前期和中期要求保持土壤湿润,充分供水;结球后期,需水量水,减少供水,收获前8-10天停止浇水,以增强大白菜耐储性。
结合耕地时施入基肥,及时整地耕匀耙细。施肥主要以一次性基肥为主,追肥次数不宜太多,2次即可,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养分补充,如在发棵期每亩追施复合肥25公斤,结球初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四)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等病害,可以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如蹲苗,来降低田间湿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宁南霉素500倍液防治。
霜霉病:为防治种子带菌,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发病初期应立即喷药,特别是老叶背部也要喷到,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交替喷施。
软腐病:发病初期用2%春雷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中生菌素1000-1500倍液等药剂灌根或喷洒,喷洒时着重喷在叶柄和茎基部。病株严重应及时拔除,并在周围洒一层石灰。
主要虫害是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可以通过堆草木灰,利用其碱性成分阻止害虫取食,从而防治害虫,且草木灰是一种天然的钾肥可以为白菜提供养分。
蚜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
菜青虫: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交替喷施。
小菜蛾: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10%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喷洒。
注意在采收前7-14天严禁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