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间管理
(一)设施棚室
1.检查加固,防止坍塌
关注天气情况,在低温雨雪来临之前,仔细检查棚室内的结构,及时加固老旧骨架,增加临时立柱,增强棚室的抗风雪能力;修补破损棚膜、通风口,拉紧压膜线,防止大风揭膜;雪天在棚膜上和棚室周边撒融雪剂、食盐等及时清除积雪,防止大棚坍塌;检查设施周边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倒灌。
2.增温防寒,保果增效
(1)覆盖增温
可在温室、大棚外覆盖保温被,内加设二道幕、小拱棚等多层覆盖结构,减少热量散失;选择铺设透光性好的无色透明地膜,减少土壤热量向上散发;在设施四周设置防寒沟,填充如秸秆、泡沫板等保温材料,减少土壤热量的横向传导;在靠近侧风口、顶风口、出入口用地膜、棚膜等可搭设高于植株株高的风挡,防止冷风直吹植株。
(2)设备加温
利用应急增温燃料块、暖风炉、电热风机、空气电加温线、增温灯等进行加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有条件的可安装水暖系统,均匀增温。
(3)及时补漏
及时检查棚室放风口、出入口以及覆盖材料的密闭性,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堵漏,减少热量散失。
3.增光蓄热,提温保产
擦洗棚膜,增强棚膜的透光率,在增强棚室蓄热的同时,促进植株营养积累、增强抗逆性。同时保温被、草苫等要晚揭早盖,晴天早上光照较强后(9:00-9:30)再揭棉被、草苫。下午4点左右根据棚室内气温,以及气温下降的规律提早覆盖保温被、草苫。在草帘、保温被等覆盖物不能揭开时,后墙张挂反光幕,开启农用钠灯、LED灯等进行人工补光。
4.通风排湿,减少病害
气温下降,棚室通风排湿受到一定影响,棚室湿度增加,病害易发,可通过三段通风排湿。在早上揭苫(棉被)后1小时,中午前后室内温度升高后,以及傍晚放苫(棉被)前,打开顶风口(小缝隙)10-15分钟,保持棚内相对湿度60%-70%,减少病害发生。
5.防范火灾,安全生产
低温天气用电负荷增加,要定期检查棚室的电线线路接头、连接端是否松动、绝缘外壳是否完好,避免短路引起火灾,保障安全生产。利用火堆、火炉、增温块等明火增温时要注意火焰不能过大且远离棚膜,时间不能过长,期间要有专人看管,定时通风排烟,同时配备好消防设备。
(二)露地生产
1.覆盖保护,防冻增温
对于露地栽培作物,可以通过搭建简易小拱棚、覆盖地膜、无纺布、稻草等方式来提高地温,保护根系。
2.清沟理墒,减轻渍害
及时清理沟渠,保持排水畅通,避免积水结冰,冻伤植株根系。
二、农艺管理
(一)水肥管理
1.控制浇水,安全越冬
低温雨雪天气下,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避免因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根系缺氧和冻害。如需浇水,可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只浇小行,建议选在晴天中午进行,水温与地温相近时,浇水后第二天及时通风排湿,待地面稍干时进行一次浅中耕,促进根系生长。
2.叶面追肥,增抗稳产
暂停施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可以通过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芸苔素内脂等肥料溶液的方式进行补充养分,提升蔬菜抗低温能力。
(二)植株管理
低温雨雪天气要停止整枝、绑蔓、打杈等农事操作;降雪前做好植株绑扎和支撑工作,如使用木杆、钢管等材料进行加固;久阴骤晴要防止植株闪苗,在早晨温度较低、光照弱时揭草帘,中午温度高、光照强时盖草帘遮阴,如发现植株萎蔫立即回帘遮阴,待植株恢复后再揭帘。
(三)病虫害防治
低温天气下,病虫害活动有所减弱,但仍需密切关注。及时清除棚内、田间的病叶、病枝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棚内湿度大时,不宜喷雾防治病虫害,可利用微粉剂弥粉法、烟雾剂熏蒸法熏棚防治。如瓜类霜霉病、灰霉病,茄果类蔬菜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每亩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克;茄果类蔬菜灰霉病,每亩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350克,5-7天1次,连续熏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