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南通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高质量现代民政为目标,狠抓民生实事工程项目推进,民生温度直抵人心。
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我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民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成效激发工作动力,以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果,切实推动解决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不断拓宽党史学习形式方式,充分用好海安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感悟,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系列党史专题讲座、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举办庆祝“七一”文艺汇演和党史学习主题演讲比赛,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二、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更加牢固
紧紧围绕高质量考核指标,深入贯彻落实新《低保规程》,对低保对象符合条件的实施增发、缓退政策,建立完善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的救助机制。按照南通市统一要求及时提高各类救助对象的保障标准。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体系有效完善,2178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失能失智人员照护保险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角斜镇敬老院、曲塘镇敬老院两家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并交由第三方专业运营,90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已明确中标单位并正式启动,将于三季度完成改造工作。高质量推进2家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照护机构改造工作,胡集街道胡集敬老院、角斜镇福苑居养老中心已完成扩建和特护区改造,预计三季度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曲塘镇敬老院照护大楼建设,新照护大楼总面积4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内农村失能失智特困老人的集中照护能力。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已实现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经济困难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全覆盖。
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培训、“两份清单”修订和双向评估协议签订工作,建立了“议事协商”示范点,实现“邻里乐吧”的实体化运作。二里社区和海陵社区两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鼓励村级组织盘活资产、企业捐助等办法增加投入,形成市镇村、社会各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格局,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开展“一村(社区)一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李堡镇杨庄村、雅周镇兴雅社区和城东镇界墩村三个试点项目初具规模。我市农村集中安置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项目,目前已指导全市135个安置区设置了居民组,建立了治理网格,管理属地化格局基本形成;10个规模安置区社区建制方案也已基本成熟。
五、基本社会服务稳步推进
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已制定《海安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试点建设李堡镇和孙庄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7月初已正式挂牌运营。有序推进镇、街儿童“关爱之家”建设,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已完成提档升级工作并开展运营,困境儿童救助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应发尽发。文明殡葬成效显著,土坟、豪华墓基本清零,无装棺重葬行为,殡葬用品和服务市场得到有效净化。镇、街按照“八有标准”进行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和提升,已实现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乡镇全覆盖。强化文明新风建设,群众办丧开支有效减少,安葬率大幅提升。
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常态长效
我市狠抓养老、殡葬等社会服务机构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守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底线。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不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政治自觉,有力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落实落细,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面,紧紧围绕“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标,认真开展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全市民政系统的安全稳定。汛情来袭,全市民政系统早布置、早排查、早落实,未发生困难群众因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生活情况。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抓短板补弱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制度完善,在养老、救助、社会组织管理、文明殡葬等方面,适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强化工作推进,深入推进党建+系列活动,围绕重点职能工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民政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办实事、开新局、求突破;三是强化安全生产,持续抓好养老等民政服务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牢民政安全发展底线、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