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民政局202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海安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6-08 09: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高质量现代民政为目标,狠抓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民政工作长足发展

(一)加强疫情管理,抗风险能力更加增强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养老、殡葬等社会服务机构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持续守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底线。按照全省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我市31家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工作人员坚持“吃住在院”,保持养老机构“只出不进”,实行“人物同防”,落实消毒制度、体温监测制度。稳妥有序恢复养老服务秩序后,实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推动养老机构身体状况适宜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实现“应种尽种”,接种率达74.6%,南通领先。13名挂钩干部扎实开展好26家挂钩企业服务工作,落实常态走访,累积到企业督查超7轮100人次,解决企业难题达10余个,切切实实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二)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秉持温情救助理念,最大化用足、用好重残重病“单人保”、就业成本抵扣、家庭收入豁免、渐退缓退、救急难绿色通道、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762户6472人,保障标准为750元/人月,发放低保救助资金1781.1万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3623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22人,供养标准为179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3601人,供养标准为975元/人月,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154.2万元。纳入低保边缘家庭248户451人、支出型贫困家庭11户30人。下拨临时救助资金40.59万元(其中省补资金20万元、市财政资金20.59万元),用于各类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

二是做好节日期间困难群众慰问工作。对全市10662名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节日补助资金209.07万元;开展春节“一村一户”困难群众慰问,共发放236人23.6万元。对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尿毒症患者进行慰问,发放慰问品424份1.1万元。

三是加强民政定补对象规范化管理。出台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民政定补对象规范化管理的通知》(海民〔2022〕17号),结合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动态管理水平,通过增加存量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复核频次,共建市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有力推动救助率精准提升和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四是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围绕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学习培训、强化摸底排查、强化问题整治,按照区镇街道先行摸排、集中收集操作疑问、市局组织培训答疑、规范化规模化全面铺开、先纸质排查后系统录入的步骤,扎实有序推进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管理平台中梳理困难群众20535人,其中已纳入保障范围对象19507人、未纳入保障范围对象1028人,已全部完成入户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发现问题9个,已全部解决,列入重点关注问题清单986户,已落实区镇和村居帮扶人。

(三)加强养老体系建设,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有效满足

一是深入推进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明确孙庄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升级方案。曲塘镇敬老院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场地浇筑和围墙施工,整个工程项目即将完成。南莫镇沙岗敬老院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域已基本改造完成,并结合社会化服务运营正常开放给周边老人服务。

二是关注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年预算政府购买服务经费2500万元,及时落实2022-2025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招标,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开标,4月份正式签订项目合同。5月份,新项目顺利对接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根据新要求及时调整了政策配置和服务内容,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上门服务。

三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序开展。上半年,海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隆政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完成改造,李堡镇三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瑞海集团丽景美域居家养老服务站装修改造正在进行,城东镇界墩日间照料中心已完成前期设计和预算,正准备挂网招标。目前,纳入连锁化、社会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数已达27家,其中日间照料中心5家、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3家、农民集中居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家,日接待老人活动超过2000人次。

四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1家,其中公办社会福利院1家、农村敬老院20家、民办养老机构10家,已实现所有区镇、街道养老机构全覆盖,养老床位4342张,实际入住老人2000余人。10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康复医院1家、护理院3家、民营医院转型养老机构5家、普通型养老机构1家,拥有养老床位1143张。福康护理院、海阳护理院的床位使用率均已超过了50%。今年,曲塘镇至康护理院、万泉湖养老公司等多个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年内新增养老床位300张以上。

(四)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治理基础持续夯实

一是推进社区建设。市“农村居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建设”课题通过省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完成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各项实验任务。下发《关于核定社区干部编制》的通知,核定(增)了城市社区干部编制,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超大型社区规范化建设,审议通过了海陵社区拆分方案,并向市政府上报了近期社区调整意见。开展基层工作弱项短板排查整顿工作,全市241个城乡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围绕自治组织建设、自治制度落实、自治机制完善等问题开展了自查评价、问题梳理、综合分析。继续推进南通市“一村(社区)一品”新型农村社区品牌建设工作,全市56个新型农村社区共征集了48个建设方案,已筛选28个上报南通。

二是夯实社会组织管理。严格审批手续,规范注册登记,上半年新登记社会团体6家,变更1家,注销2家。新登记民办非企业4家,变更2家,注销6家。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对2家社会组织下发取缔通知书。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开设“建言献策”栏目,制定《海安市行业协会商会满意度提升专项工作计划》,组织各行业协会商户认真开展收费自查工作,目前已收集自查表82份。开展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印发《关于开展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共收集《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统计表》43份。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共排查出78家,其中注销了7家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对71家未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依法督促整改或注销登记。清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民办非营利教育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建立防控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履行监管责任。

三是强化地名管理。上半年实施命名36个,其中公共道路31条、居民小区5个,完成《国家地名信息库》本级地名数据专项质量提升建设3064条、《南通市公共地名地址服务共享平台》道路和小区核准300余条。开展省级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摸排、申报工作,完成了红色地名的资料整理、材料上报,我市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成功入选。按照民政部《国家标准地名词典》的修改意见要求,完成了本级2-8地名大类所有词条目修编和释文的编撰工作。

(五)加强特殊群体关爱,各项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一是聚焦民生实事项目起好步。目前3类2022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或运营。洋蛮河办事处1家新改扩建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正在完善改造方案,计划6月底完成设施改造。1家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西场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已完成材料申报,目前正在规划工作方案。曲塘镇和西场办事处2家新改扩建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已完成选址规划、项目招标,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

二是聚焦困难群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早部署。做好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3类群体的数据梳理、报表填报和政策说明,督促区镇坚持全面排查、精准排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坚持建章立制、常态长效。目前,已完成平台数据录入97%。

三是聚焦未保提质转型早谋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确定海安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改建项目,利用社会福利院住院部2层作为未保机构的相对独立办公场所,计划今年完成改建任务。同时,及时调整未保领导小组成员,成员单位职责文件(征求意见稿)已形成。“爱伴童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待中标公示签订合同后,组织项目实施区镇和承接单位完成对接。

(六)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婚姻登记更加规范。上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225对,补领婚姻登记证281对,离婚申请509对,离婚登记274对,查询婚姻档案200份,婚姻登记合格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每周邀请心理咨询师、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到婚姻家庭辅导室开展辅导服务,开设幸福婚姻视频讲座《陪你共度离婚冷静期》,约150多对夫妇经婚姻家庭辅导室的劝和、劝解而回心转意、重归于好。

二是流浪乞讨救助更加亲民。上半年市救助管理站共接待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7人次,其中站外救助2人次、未成年人5人次、智障人员1人次、护送返乡1人次、购票返乡8人次,寻亲成功率100%。结合“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每天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城区主干道、火车站、在建工地等公共场所进行街头巡查和救助,确保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度过寒冬。

三是清明祭扫保障安全。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祭扫工作专班,共对全市清明祭扫疫情防控工作开展3轮督查。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清明祭扫工作的通告》《海安市文明殡葬倡议书》,从严控人流到全封闭管理,重点做好骨灰存放室、集中焚烧区、油料存放库、消防通道等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群发通知短信100万条,通过张贴通告(倡议书)、扩音器播放、网格员微信群群发、悬挂横幅等多渠道,倡导“丝带寄哀思”“鲜花表真情”等更加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

四是文明殡葬常态推进。上半年市殡仪馆预计火化遗体4800具,累计为群众减免基本火化费和遗体接运费近320万元,为134名九类人员免费赠送价值200元的惠民骨灰盒约2.68万元。落实死亡人员信息全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卫生部门在开具死亡证明的同时要求丧属签订不装棺重葬承诺书,对未安葬骨灰定期进行巡查,已安葬骨灰“一点三照”进行销号。定期巡查家中存放的空棺,未发现一例装棺重葬现象。对城区和集镇区内历史遗留的散坟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落实,镇村正在进行动员,根据疫情形势程度统筹安排集中整治。

五是福彩销售扎实推进。上半年,福利彩票销售稳中向好,全市共113家代销站点和2台智能投注机,实现开机率100%,预实现电脑票销售2500万元,即开票420万元。通过有效开展促销激励活动,有力促进了彩民购彩热情,销量增长趋势明显。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未保提质转型存在现实矛盾

涉及未保机构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没有专项的建设经费,本级财政未予立项。只能每年从局里经费中列支,进度缓慢。相关机构都是挂牌成立,没有独立人员编制和专门工作人员,独立运行困难。

(二)殡仪车辆管理有待加强

我市殡仪车辆在服务过程中仍存在服务乱象,需要进行整治。已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讨,目前已拟定《海安市社会殡仪车辆及驾驶员改革方案》,待方案成熟后报市委、市政府,组织推动殡仪车辆改革,从根源上规范管理、打破垄断。

三、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切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聚焦基本民生,进一步织密兜牢保障底线

持续推进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好专项排查“回头看”,加强同人社、卫健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确保问题见底、整治到位,并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温情救助、精准救助,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做好民政定补对象提标测算工作,及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保障水平,7月底前完成民政定补对象提标工作。做好汛期困难群众安全管理工作,印发《关于全面做好汛期困难群众安全工作的通知》,全力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排查梳理防汛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整改或转介相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无死角”“无漏洞”。做好低收入困难对象补充保险“低补保”项目实施,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聚焦群众关切,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继续重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由我局直接接管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站)的总数力争达到30家以上。积极拓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力争实现我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能力评估和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全覆盖。力争新建中高端养老机构1-2家,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300张,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占比不低于65%。继续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全市等级养老机构的占比达养老机构总数的50%以上。跟踪服务好曲塘镇至康护理院、曲塘镇花庄医院、隆政街道万泉湖养老服务公司、城东镇润华护理院、四海集团敬孝道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继续实施敬老院提档升级,完成曲塘镇敬老院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建设,鼓励敬老院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落实孙庄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

(三)聚焦共享共治,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围绕“固本强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的工作导向,完成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七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人员出缺补选工作,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28个新型农村社区“一村(社区)一品”品牌建设工作,以品牌建设推动化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完成海陵社区等大型城市社区的拆分工作,提升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形成城乡基层治理“能动善治”新局面。实施社会组织“双随机”抽查,对其组织架构、内部制度和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帮助相关单位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推动等级评估,广泛动员并精心指导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积极申报,实行一次性“以奖代补”。启动第三届公益创投项目,引导存量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历练,提高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组织管理与社区治理水平。继续开展《南通市公共地名地址服务共享平台》道路和小区的核准工作。

(四)聚焦特殊群体关爱,进一步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继续做好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对接,强化督导,做好跟踪,保质保量完成全年进度要求。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月”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做好相关配套准备。儿童节开展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完成“爱伴童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采购招投标工作,做好项目跟踪。督促各区镇(街道)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文明殡葬工作班子不散、人员不减、力度不松。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对照前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主动作为、抓紧整改,做到阶段整治与长效管理齐头并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安葬行为监管,禁止乱埋乱葬、乱建坟头、坟头硬质化,切实规范殡葬管理秩序。

(五)聚焦精准高效,进一步完善民政服务能力

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全力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继续做好婚姻登记,在七夕节组织开展“推进婚俗改革,弘扬新风正气”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推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婚姻辅导服务。推动建立全市各区镇救助工作信息联动机制,做好救助对象返乡后的回访,开展常态化街头巡查并做好“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深化社会福利院管理,加强膳食管理,强化居室卫生,完善配套适老化服务设施,用人性化、家庭式的服务温暖老人。加强殡仪馆各班组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各项政策法规及业务操作流程,着力打造工作流程规范化、业务技能专业化、服务标准规范化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职工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

(六)聚焦党建引领,进一步推进管党治党责任制落实

切实扛起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以党建工作引领和保障业务工作开展。强化政治建设,使系统上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行“五心”工作法,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党心暖民心+”党建品牌。夯实基层基础,狠抓领导班子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为全市民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