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省、市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及我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我局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对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定位,以“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三高两新”行动,帮助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活力,助力企业平稳发展、提档升级,为法治海安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市高分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苏中苏北唯一。连续五年被省政府通报表彰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南通唯一。市科协(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入选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一)履行政府职能,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我局建立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局办公会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通过开展各类科技与科普公益活动,主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宪法宣传日”、“安全生产月”、“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出动人员1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展板35块,悬挂横幅12条,解答咨询3000人次。持续在新媒体发布科普微视频、科技新政解读、科普周周见、青少年科普等图文信息近300余条。深入开展科技人才政策宣传月活动,提高科技政策的知晓度,先后开展政策宣讲20余场次。持续深化“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强化科技行部门每名机关干部的科技人才政策宣传意识和本领,编制了《科技人才政策汇编》《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实操手册》《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政策宣传手册》,共计印发2500余份。全年共分3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62家,净增59家,总数达461家,南通领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近800家。4家企业入选新一轮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占南通1/4。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3项,争取省资金4500万元,立项数、资金总额均居南通第一;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立项3项,南通最多;省双创团队入围3家。铁锚玻璃实施的“YAG透明陶瓷技术”、鹏飞集团实施的“锂矿物提锂低碳节能工艺技术研发”等2个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坚计划项目悬赏金额分别为1500万元、300万元,南通最多。海安农商行科技支行对科技型企业授信279户,金额61.85亿元,用信余额为54.74亿元。120家企业办理“苏科贷”业务,新增贷款额4.395亿元,同比增长220%,合作银行由原来的4家扩大到11家。“科创贷”4家企业放款1300万元。45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4亿元,同比增长42.86%。
(二)认真做好依法行政制度落实
我局始终把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当成重点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考核培训等方面依法行政规章制度建设,持续完善《行政首长问责制》、《重大行政决策制度》、《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等12项依法行政制度,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加大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度,狠抓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根据政府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及时增加单位依法行政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将具体工作要求落实到负责人和科室。
(三)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按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我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力度。一是认真落实每周科务会、室务会制度,对各科室提交的议题,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开展集体讨论和研究,科学提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意见。二是严格执行党组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三是规范专家评审活动,发挥专家评审对科技决策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今年先后召开项目申报工作会议6次,对申报的每一个项目都由分管负责人带领职能科室进行初步审核和形式审查,同时,邀请专家对初审项目进行把关,确保项目申报成功率。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普法
文明执法普法的前提是各项规定做保障,我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市科技局、科协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市科技局、科协关于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专题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二是政府网站公开,保证文明执法。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将科技政策、项目申报和科技工作的行政事项向社会公开,公开事项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办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本单位共有行政权力事项5项,行政权力事项决定均在上级机关,今年未收到来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矛盾纠纷调处申请,无社会矛盾纠纷。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科技局、科协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科技局、科协政府信息公开审核报送制度》等6项政务制度,确保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进一步加强。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加大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等相关工作培训力度,切实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作一项日常性重要工作贯穿全年。三是利用门户网站做好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今年,通过海安政府门户网发布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办事指南、工作动态等各类政务信息100余条,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
(一)提高站位,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
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局主要负责人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召开2次党组会,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听取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二)强化学习,不断筑牢第一责任人思想防线
局党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按照局领导班子专题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明确集中学法的时间和内容,保证学法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年底还将对推进法治建设情况进行述职述法述安。今年以来,分12次重点学习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理政新思想、《宪法》、《行政许可法》、《反有组织犯罪法》、《国家保密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
(三)强化宣传,不断营造普法宣传良好氛围
积极推动法治建设下沉科研一线,注重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各类科技与科普公益活动。今年以来,我局主要开展了科技进步法进企业、科技人才政策宣传月、科普活动周等活动。通过组织参加专题讲座、部门培训、企业调研、线上答疑等活动,培训人员500人次;组织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高企申报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共8次,受众人数达4000余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治国理政的论述领悟不深,把握精神不透。二是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神领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还存在以会代学的现象。
四、明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初步打算
1.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等方面的论述,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的浓厚氛围。
2.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条例》等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持续扩大海安市“1+13+1”科创政策体系的覆盖面,通过开展集中专题授课、深入基层送法、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等形式,营造浓烈的学法氛围。
3.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度,做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