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区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开放开发为龙头,以转型提升为重点,以民生福祉为根本,以效能提升为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担当、创新突破,全面做好区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努力为海安建设“产业高地,幸福之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更加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手段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现将相关工作明确如下。
一、扎实推进生态设施建设。实施鑫来路南延道路、特色园区区间路绿化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道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升城乡交通通行能力和区域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园区绿化亮化、排污管网、西场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328国道沿线污水管网工程、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及外接管网连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持以绿色园区发展为方向,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纵深推进“263”专项整治工程,持续打造高标准生态园区。从严落实“河长制”,狠抓农业面源污染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水美乡镇建设成果;推行“五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清洁家园行动、垃圾综合治理、改厕等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
三、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目标,有序推进老集镇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洋蛮河商业集聚区建设,启动规划西场老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环境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及时依法查处违法搭建。完善安置小区功能配套,加强各类小区管理治理,使美丽小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充分发挥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作用,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引导全社会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程度。
四、全面加快农业转型。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坚持“集中、集约、集聚”的发展原则,推动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快速集聚农业优质项目,加快推进天成、婷婷等农业大项目达产达效。支持特色民宿、农家乐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高品质乡村旅游体验。
五、着力推进富民强村。全面落实各项富民政策,鼓励支持各类群体创业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招引总部经济和二三产项目,进一步盘活村居资产资源。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确保高标准农田、新型合作农场、“三个全覆盖”试点取得新进展。深化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形成长效增收机制。力争实现村营收入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
六、持续打造美丽乡村。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要求,加快街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绿化综合示范村、卫生村和国家级宜居示范村(居)。推进328国道、大西线、陈壮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四好农路”建设5.2公里。加大整治村居环境和绿化美化亮化力度,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点行政村覆盖率达70%。
七、落实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以“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有效控制失业率。加强各类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和联动,提高扶贫救困工作精准度,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所有人口实现脱贫。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保险对接工作,积极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推进医疗、文化、体育等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八、发展更加均衡的社会服务。加快建成新生幼儿园、七星湖幼儿园、南屏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启动中心卫生院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工程。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留守儿童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慰问、结对帮扶、心理指导等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多样化、项目化的志愿活动,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长效做好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积极创建“新家庭计划”项目,力争建成省市亮点项目。
九、创新更具实效的社会治理。积极防范化解社会面已经暴露的非法集资、环境保护、重大事故、群体事件等涉众型重大风险,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杜绝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十大行动”,切实抓出成效,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平安建设带来的实惠。建成“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体系。全面加强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探索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共融机制,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防范和多元化解。突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加大排查、整治、执法力度,有效控减事故总量,防范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