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宜居宜业家园)建设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创新型、生态型、国际型开发区,实现大美海安、大美开发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抓手。我区历来非常重视城乡(宜居宜业家园)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乡建设成绩回顾
近年来,我区城乡建设工作创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以精心规划、精细管理为出发点加快建设,按照开发区概念性规划全面拉开了园区框架,完善了特色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坚定不移推进了产城融合,在提升城市(园区)功能,统筹城乡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
(一)城乡规划基本全覆盖。针对区镇合并的新情况,我区适时启动编制了开发区扩区概念性规划。规划提出我区要做大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做优软件服务外包、创新研发、休闲旅游,做强总部经济、商贸金融等产业。规划还对我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居住片区做了总体安排,是指导我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内建设发展的重要蓝图,在我区推进产城融合,改善城乡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城乡建设和特色园区发展需要,编制了全部城市功能地域和特色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全面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提升城乡形象,改善投资环境。
(二)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紧紧围绕“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效益化,政府投入产出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按照适度举债建设、滚动开发、力求平衡的建设方针,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十二五以来,我区集中精力、财力,有序推进了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新建道路里程72公里,雨水管网163公里,污水管网98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38公顷,路灯3682 盏,初步构建了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高效率基础设施体系。
(三)产城融合稳步推进
1.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的开发区东部产业新城概念性规划首次描绘了我区产城融合,在栟茶河以南,宁启铁路以东区域打造上湖生态核心,并围绕上湖水面建设上湖新城的美好蓝图。
近年来,我区按照概念规划要求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为提升产业服务功能、加快上湖新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委托易居中国和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编制了上湖新城发展战略策划、上湖新城控制性详细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上湖新城的建设全面提速。上湖新城东至东部大道,南至新生大道,西至宁启铁路,北至海防路,规划面积9.15平方公里(其中上湖水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15万人。上湖新城作为海安县城的副中心,定位为科技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以建成江苏沿海有影响力,有品位,地标性的现代新城,沈海高速上最亮丽的现代城市新区为目标。新城将引入总部基地、特色商店、专业服务业与休闲旅游业,为开发区以及周边地区提供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运动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建设具有活力和魅力的生活社区,全力打造行政服务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商务洽谈中心、科教研发中心、高端服务中心和会展营销中心等七大功能版块。
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区已基本完成上湖水面的开挖工作,建设了开发大道、动力大道、上湖大道、东部大道等环绕新城的主干道,环湖路、南湖大道东延、总部经济区次干道等道路正在推进,湖面整形、生态水环境、沿湖生态驳岸及景观绿化等工程将后续实施。上湖新城美好的规划愿景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来此落户,南通理工学院今年预计招生3200人,该校已成为上湖的靓丽名片。
2.七星湖区域大力实施了南城桃坞、北园菊圃、生态绿道等景观配套工程,大型广场、活动庆典、公共绿地、休闲度假、健康娱乐、观光旅游、活动集会、紧急避险、城市客厅等配套功能基本到位,七星湖景区获评国家三A级景区。七星湖周边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不少外地来海人士在此置业,七星湖已成为海安城东重要的居住中心。
(四)房屋征收安置服务全局
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中明确提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项目为零,一切为零”,但我区人口居住密度较大、人均耕地较少的现状,决定了要为项目落户、城乡建设腾出空间,必须大力推进房屋征收安置工作。2011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5000户,房屋拆除600万平方米,新建界墩花苑、新城花苑等农民安置房19000套、390万平方米。
二、城乡建设下步工作规划
未来5-10年是我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排头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建设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宜居宜业家园建设的殷切期望。
(一)发展目标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转型升级,以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内涵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打造环境优美产业园区。力争通过5-10年建设,基本确立开发区沿海开发枢纽、长三角北翼新兴经济高地,湖城共生、动感、创新、国际化生态新城的功能地位,开发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二)主要举措
1.做优规划编制
坚持“全局与统筹”,按照“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的标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好好开发区扩区概念性规划,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落实好既定城乡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
——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城区和各特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率100%。
——以中意海安生态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绿色规划、绿色建筑理念,打造低碳、环保标杆新城区
——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景观绿地系统、房地产开发建设、市政管网等专项规划,科学合理控制布设好区镇各项建设。
——加强重要城市节点和特色园区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对建筑风格、色调等规划要素进行引导,全面提升城市(园区)形象。
——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坚持规划刚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真正把规划作为指导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
2.做好产城融合。未来5-10年,我区将按照“先打造形象、后项目启动,先交通驱动、后产业升级,先配套开发、后人口导入”的顺序,在上湖新城区域、高铁站周边区域、七星湖周边区域加快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人才公寓以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功能型项目,使我区成为投资的创业园、生活的宜居城,实现海安一主一副“双城记”。
3.完善基础设施和景观功能
路更畅。继续优化提升我区现有路网体系,完善主次干道,补充支路,推进道路成网,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构筑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一体化的城区道路交通体系,支撑我区产业用地布局,促进经济发展。
水更清。科学、严谨编制管网综合规划,建立管网建设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采用综合沟等形式合理安排预埋管线,实现管网建设零破路。对已建管网基础资料全面摸排,纳入规划建设信息系统进行统筹管理。抓紧查漏补缺,重点城区和特色园区的管网适当超前建设,完善改造断头和功能不完善管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
景更美。按照建设宜居城区要求,以中意生态产业园落户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上湖新城打造成生态型、环保型、国际型城区。加大对上湖水环境治理和立公河、翻身河、老通扬河等景观驳岸的投入,构建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休闲、娱乐和健身区域,让百姓充分享受亲水乐趣。加快推进七星湖周边区域房屋征收,完善绿地景观和功能配套,打造亲切、宜人城市客厅。
夜更亮。继续加大路灯建设力度,以节能环保安全为要求,对部分无法架线供电的老旧小区新上新型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老旧小区区夜间出行难的问题。逐步采用节能型LED灯替换部分特色园区和次干道的耗能型高压钠灯,对新建部分道路路灯引入新的能源合同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立路灯工作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对路灯的常态、长效管护。
4.加快推进房屋征收
将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园区、上湖新城等区域的房屋征收工作。我区房屋征收尽管面临着群众期望值过高、拆迁手段单一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将按照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围绕重点工程项目拆迁,坚持全员上阵、合力攻坚,坚持“三榜公示”、阳光操作,坚持多措并举、狠抓关键,坚持强化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完成各项既定工作任务。5.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
对区内老旧小区开发时间、楼栋数、总住户数、总面积及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存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和计。对破损道路、绿化、排水管道等重要功能设施进行修复,合理施划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实施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县城老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老旧小区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
6.破解土地、资金资源要素制约
稳妥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用地结构,每年组织拆旧,退出农民宅基地不少于1000亩,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后多余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城镇化建设。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调整规划布局,做到多规合一,避免无序发展。加强低效、空闲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对低效土地通过督促业主自主开发建设,或通过政府有偿收回等方式盘活利用,提高利用率,缓解指标不足。积极争取点供计划指标,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全省重大产业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