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2021年总结
来源: 海安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1-12-23 09:09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预计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000亿元,完成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应税销售45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6亿元。

1.产业经济稳健发展。目前拥有百亿级企业3家(天楹、文凤、鑫缘),50亿级企业1家(金洲),30亿级企业2家,20亿级企业4家,10亿级企业5家,亿元企业130家。今年完成技改设备投入11.2亿元,新增规模企业51家。(目前,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360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天楹、威尔曼),新三板挂牌8家。冠优达完成申报辅导,弘盛新材料完成股改,楹环、海美新材料、科达科技、竣昌科技、富海生物5家企业入轨,瑞恩电气、科达科技完成定增并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文凤集团、鑫缘集团入围2021江苏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名单,铁锚集团、江苏天楹入选2021江苏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名单。中洋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天楹集团获评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威尔曼科技被认定为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兴华胶带、鹰球集团成功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兴华胶带获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瑞恩电气成功申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浚丰太阳能获评省级智能车间。铁锚玻璃、鹰球集团、华艺服饰、家惠油脂等4家企业进入第二批江苏省精品遴选库名单。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度入库6家,月度入库7家。新增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年度入库10家,月度入库7家。

2.科技创新动能强劲。全年认定高企39家,拥有高企145家,瞪羚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5家,科创型企业17家。南通市科创项目17个。全年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3项,重点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达60%,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度逐年提升。文凤化纤和南通大学合作的5D/3F锦纶功能性超细丝束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年新增授权300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达195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人、海外人才25人、创业人才13人。新增省双创人才5人,新增国家外国专家项目1项。获评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

3.项目建设一着不让。始终坚持“大抓项目”导向不动摇,打好市场化招商、“链长制”招商、共享平台招商等“组合拳”,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年共签约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3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个,总投资3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2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1亿美元项目2个,总投资10亿元项目1个。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7个。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个。完成续建重特大项目完成设备投资额27.47亿元,新竣工工业项目7个。达产工业项目2个。荣获2021年南通市项目建设上半年先进省级开发园区流动红旗。全年完成外资到账1.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1亿元。

4.城乡融合协同推进。精准发力城镇建设。聚力推进闸东路区域、新通扬河生态区、草坝路、隆安路、安泰路、漕平河改造、高新区实验小学周边等重点工程扫尾征收,完成协议签订交房189户。完成四大特色产业园搬迁220户、挂钩整理800户。丝厂区域村民房屋搬迁,协议开签18天,完成签订118户。对前期老旧小区、背街里巷改造实施“回头看”。完成纬赋花园提升改造,完成供电南和供电北小区、闸东小区等雨污分流。高新区实验小学进场施工。海安消防站点、胡集消防站点等一批民生项目已完成设计。完成恒海路、海福路、隆政工业小区污水管网、西园大道新建泵站等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紫石花苑纳入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银杏村及周边区域完成全部1200户管道施工。精准发力环境保护。4个市考以上断面平均水质优Ⅲ比例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全面完成了53台锅炉改造及“回头看”,4家企业VOC综合治理,234家餐饮单位油烟治理,15家内河非法码头取缔,8条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常态化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餐饮行业油烟净化督察。精准发力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完成海北村、胡集村等40个村庄规划编制。围绕小游园、农村公厕、生活污水有效治理三大板块,新增农村三级标准公厕19个、改造3个,建成公共绿地、小游园14个。全面治理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因地制宜处理污水,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70%。完成挂钩工矿等复垦面积1290.26亩。梳理排查用而不足、闲置用地56宗,面积4870.7亩,已完成盘活9宗1010.43亩。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2.3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