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老坝港滨海新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沿海大开发,全面推进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招引和产业园区建设、新城建设,深入实施城乡一体、民生工程等,经济社会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3月,成立老坝港经济开发区;2011年10月,成立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2012年,完成核心区一期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及供水、供电等管网配套设施;2013年,形成石材、家具、生物、综合、新能源“3+1+1”产业园区;2014年,启动滨海新城建设,获得“红旗区镇”称号,南通沿海园区项目建设考核第一,省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进入待批阶段;2015年,南通沿海园区项目建设考核第一。
\r\n
主要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8%。其中,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增长16.7%;工业开票销售12.5亿元,增长3.2%;工业设备投入1.43亿元,增长5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34万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入14.5亿元,增长21.5%。
\r\n
超前谋划全域发展,科学统筹开发布局。“十二五”以来,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位规划引领开发建设,先后邀请南京大学、上海经纬等多家著名设计单位进行新区规划设计,完成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供电、供水等专项规划。确定了石材、家具、生物、综合、新能源“3+1+1”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全面启动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项目,快速推进新区旅游业发展。
\r\n
全力推进沿海开发,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围绕石材、家具、生物、综合、新能源“3+1+1”产业,加快项目招引力度。在行业内迅速产生影响,提高园区知名度,渐渐成为上海、苏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石材、家具产业转移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放大。累计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新建厂房面积达43万平方米。其中石材类项目16个,新建厂房面积19万平方米;家具类项目22个,新建厂房面积24万平方米;生物类项目1个,新建厂房面积0.3万平方米;综合类项目6个。新竣工项目数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形成开票销售超亿元。全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一期道路三横六纵55公里投入使用,二期道路全面贯通进入扫尾阶段,三期道路提速推进。完成河道整治56公里,全面竣工验收。盐土绿化栽种面积达40万平方米以上。区内公共设施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与市政道路同步推进,日益完善。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办理海域使用权证近8000亩。新城区内基本达到“九通一平”,满足项目落户需求。迅速推进滨海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新城功能项目建设,为产业提供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便利。重点完成滨海商务大厦、家具邻里中心、沪通石材市场、家具消防处理中心等,全力推进滨海新天地、金港广场人才公寓,迅速启动人民医院滨海分院、汽车站、物流中心、228国道(临海高等级公路)服务区等项目建设。完成玉龙湾公园内绿化、走廊、景观桥、景观湖等。完成中洋河豚湖开挖,建成6家渔家乐、快速推进老坝港渔村、角斜红旗民兵史绩陈列馆提档升级,加快了凡木屋休博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