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工委民主监督下,角斜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抵住外部环境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以上率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战疫情,“同甘共苦、发愤图强”千方百计谋发展,“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刀刃向内抓改革,“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全心全意惠民生,全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上半年,我们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全力以赴战疫情、促发展、保安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医护人员、民兵、志愿者发扬连续作战的过硬作风,奔赴交通卡口、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点等一线岗位日夜奋战,有序高效开展12轮全员核酸检测,全镇人民守望相助坚决打赢了新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坚持“红色滨海、五地新区”发展定位不动摇,紧紧围绕“跻身第一方阵、重夺红旗区镇”奋斗目标,制定出台《疫情期间重点优质企业保供稳产六项措施》,千方百计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82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1个,规模工业企业开票销售16.75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14.9亿元。全镇企业运行质态良好,各项重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市贡献份额稳步提升。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落地转化,项目建设量质双升。疫情期间率先开展“云招商”,成功签约10亿元玻璃纤维门、5亿元装备式建筑等一批重大项目。持续落实项目建设班子成员、局办负责人挂钩及周例会制度,同步推进23个优质项目,其中2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4个、5亿元1个。实施技改项目7个,总投资4550万元。紧盯重特大项目、优质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新开工项目11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南通市重特大项目锐剑科技一期厂房完成建设,10亿元项目新稷科技高标准厂房部分主体封顶,确认完成投资额1.2亿元。
二、聚焦科技赋能,创新活力加速释放。深入开展校企对接,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30万元以上项目5件。新认定1个“智改数转”项目。推动1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件专利获得授权。申报国家级人才23人,入围省“双创计划”答辩创新类1人、“双创团队”1个,入围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创新类1人、团队1个,各类创新资源和人才加速集聚。明芯微电子、航力重工等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
三、聚焦品质提升,城乡建设有条不紊。温泉展示中心、228国道加油站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六轨九年一贯制金港学校开工建设,加油站酒店综合体主体完工,供电培训中心完成招投标。2300户分散式污水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海港工业园3.5公里污水主管网建设,爱武河2公里河道整治。全力推动道路工程提标改造,完成风景路、建富路及顾富路黑色路面建设。
四、聚焦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强化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上半年共确认重大农业项目10个,全市前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村营收入1119万元,按序时达成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滩涂经济,在沿海滩涂划拨1000亩土地支持经济薄弱村增收,着力打造滩涂药材示范基地,丰满群众“钱袋子”。富港村成功通过省特田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今年全市首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五凌村被列为南通市生态宜居先进村培育对象,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
五、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标本兼治、科学治理,上半年省考断面袁庄水站平均水质达Ⅲ类,北凌河国考断面水质提升继续攻坚克难。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7%,PM2.5平均浓度为33.8微克/立方米,全市领先。有序开展重污染地块土壤状况调查,持续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有效化解,上半年调处各类环境信访66件,信访调处率100%。
六、聚焦共治共享,群众福祉持续增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职工五险实现动态全覆盖,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双减政策”有力落实,全镇学科类培训机构数实现清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持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小散乱”企业安全、环保、消防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建成专职消防救援站并投入使用,园区消防救援短板得到补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亡人数同比下降。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力落实,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2件,成功化解132件。
上半年,角斜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全体班子成员践行“一岗双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回复率100%。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司法、舆论、公众监督,办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件、政协提案2件,答复率、办结率100%。狠抓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进度,23件10项民生实事项目序时推进。此外,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慈善、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人武、消防、退役军人事务、民宗、档案、地方志、广电、老干部、老促会、老科协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供电、邮政、通讯、银行、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