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问政>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
访谈主题 海安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林在线访谈
访谈嘉宾 周林
访谈时间 2019年12月13日 12:00:00 - 12:40:00
内容简介 海安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林在线访谈
文字实录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本期节目走进直播室的是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林。周局长欢迎您!


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走进海安政风行风热线。欢迎广大听众、观众、网友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如果您有关于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咨询、建议或投诉,欢迎拨打热线电话88896919、88896929、88896941、88896110参与节目,我们将与您零距离交流。那周局长,在等待电话的过程中,请您向听众朋友们对司法局的职能做个简单介绍。


好的。今年适逢机构改革,原市政府法制办并入司法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重新组建后,工作布局呈现“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一个统筹”,统筹协调法治工作,司法局承担依法治理相关工作,接受市委依法治市办的统筹协调,从而实现了贯通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于一体,汇聚法治海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于一体。“四大职能”,就是在全面履职基础上,发挥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个方面职能作用。具体来讲,各大职能板块工作又各有侧重。(一)行政立法。该项职能在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以上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就我们而言,主要是配合上级机关加强立法协调,确保立法与改革相衔接,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二)行政执法。重点围绕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工作。(三)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工作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促进罪犯顺利回归为目标,认真做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实抓好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业务、“三大平台”建设等重点内容。


我大概有半年工资没有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反映的这个问题是半年工资,我想你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几个:一申请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我想更强调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矛盾纠纷,双方做一个平等的协商,大家把这个事情来解决。第二个也可以通过宗裁的方法。还有一个是向法院起诉。我们法律援助也可以跟进服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范畴,你跟企业之间有没有劳动合同,怎么约定的,你工作的这么长时间每个月的工作量包括考勤这些证据都要做适当的准备。如果你需要线下我们可以跟你联系,也可以拨打88812348。


我们邻居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三个子女都不尽赡养义务,能不能申请法律援助?


首先要讲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从婚姻法也有规定,我觉得三个子女要好好想一想。从道德层面来讲,我们海安有传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好不好申请法律援助,我们应当提供这个法律援助,对这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赡养问题我们律师要优先进行帮助。如果实在没办法可以到村委会找一下村主任,我们在村居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可以现场进行服务。


市委提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司法局今年提出了“品质司法”,请问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今年,我们以打造“品质司法”为目标,着力“五坚持”“五提升”(即坚持精准服务、坚持精致执法、坚持精细管理、坚持精专队伍、坚持精良品牌,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系统领先度、提升工作均衡度、提升干警认同度、提升社会美誉度),谋实战、出实招、亮实绩,努力为服务“强富美高”新海安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紧扣“第一要务”,唱响服务大局司法主旋律。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创新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紧紧扭住解放思想总开关,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总定位、总要求,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找到深化法治、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新路径、新方法。(二)坚持“一个统筹”,打造一体建设法治大格局。按照“一个统筹”要求,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形成推动县域法治建设的工作合力,为推进法治海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三)聚焦“两快两全”,保障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立足开放共治,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实“四化并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探索实习律师、司法警校、高校法律院系学生到司法所、镇服务中心、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跟班实习,创建“1+5+N”模式,整合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加专兼职调解员、法律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力量,汇聚分散的法律服务资源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中,提供精准高效便民的公共法律服务。(四)点燃“创新引擎”,丰富法治名城时代新内涵。紧盯“七五”普法规划向纵深推进,努力在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贴民心的宣传产品、顺民意的法律服务上下功夫,与普通民众的心理意识、生活实践、风俗习惯同频共振,推动法治观念从纸面走向行动,让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民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发展“枫桥经验”,建设多元共治海安升级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司法所工作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深做细做实我市多元融合、多元共治的工作机制,放大劳资、交通、医患、土地等领域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群众“有矛盾找司法,有纠纷找中心”,打造枫桥经验“海安升级版”。(六)落实“四个突出”,完善刚柔并济管控新体系。全面落实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司法行政刑罚执行一体化,提高教育矫治质量,重点执行分类管控、精准矫治、损害修复、智慧矫正“四个突出”。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被“我市获评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先进市”刷屏,这是继全国普法先进市“五连冠”后的又一重量级荣誉,我们司法局在普法之路上有何秘诀吗?


谢谢主持人。“七五”普法以来,海安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全民普法、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一)加强顶层设计。市委常委会形成了“一月一听”月度推进机制,牵头负责常委汇报当月法治工作完成情况。建立“每季一晒”巡查机制、“半年一评”观摩机制,通过市委书记率队观摩,区镇党委书记当场汇报、市委分管常委现场点评,推动工作落实。健全“法宣办+执法司法部门”普法联动机制,开展“一月一主题”以案释法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专业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活动百余场次。(二)做实精准普法。实施领导干部学法“2421”学法制度,形成了“决策先学法、行政必依法、凡晋必考法、年终必述法”的“一先三必”机制。大力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确定每年9月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建立了以课堂学法、法治副校长讲法、假期践法为主的青少年学法模式。推行“订单式、保姆式、休闲式”普法,开展“报警三次”农村婚姻家庭必访活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创新“法润民生微信群+110”对接机制,着力提升公众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提靓法治文化。把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步规划、一体建设。连续举办15届法治文化节,丰富法治文化供给,形成了“一年一节日、一年一主题、年年有实招、年年出实效”的法治文化发展之路。融入法治惠民实践,新建法治文化阵地11个、创作法治文化作品50多部、开展法治文艺演出800多场次。实施“文明共建、法治同行”三年行动,开展志愿普法70余场次,提升文明创建的法治化水平。开展“法企同行”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推进职工法治学校、法治图书室建设,形成开发区职工法治文化节特色品牌。


我们公司有个职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来交警调查到他喝了酒的,我想咨询一下这个能不能算工伤?


关于工伤是由劳动部门来进行认定,对于法律规定来讲,工伤认定的前提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当中你必须不能负主要责任。刚才讲这个人喝酒了,负主要责任,这不能算工伤。


我们期待着我市司法行政事业蒸蒸日上,给广大百姓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周局长光临直播室。

图片直播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