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卫健委2022年工作总结
来源: 海安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2-12-15 14:2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海安”建设为目标,以公共卫生安全为底线,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今年作为南通市唯一上榜的县市区,受省政府表彰激励。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被南通市委组织部命名为首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海安市级机关唯一。海安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度南通市卫生健康大会上,获得通报表扬的奖项最多(23项表彰中获15项表彰)。

一、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细化优化分工

1.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及时制定调整《海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2年版)》《海安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2022年版》,适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建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为指挥长的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16个专项组和12个应急处置专班,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和运转机制;综合工作组建立了由市卫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日常工作专班。指挥部上下始终保持应急指挥体系激活状态,一旦发现阳性,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平急转换,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分别领衔流调溯源、隔离转运、核酸检测、社区封控等处置工作,实行专班管理、集中办公、24小时连续高效运转,及时决策部署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资源统筹调度,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高效处置4.20小规模疫情及10.12聚集性疫情,均在1周内社会面清零,2周内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截至11月20日,共处置39例阳性病例。

2.责任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对卫健委、红十字会班子成员工作分工进一步优化调整完善,明确所有班子成员的疫情防控包干区域。调整完善市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执行“AB”角责任制,A角为主,B角为辅,同时配备了C角,作为特殊情况下备急所需。对委班子成员、疾控中心班子成员参与市疫情防控各应急处置工作专班予以明确。统筹调配医务人员参加集中隔离观察点、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等工作。组织机关党员、退二线干部组建18个督导组,对全员核酸检测进行6轮次督查,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及时形成报告并反馈给各点位,以督导明职责、促整改、优服务,全面提高核酸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二)强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新建成人民医院、双楼两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李堡、曲塘、南莫3间PCR实验室,全市6家医疗机构合计拥有100台套核酸检测设备,理论最大日检测量达6.9万管。制定完善区域核酸检测方案,强化“采、送、检、报”各环节全流程管理,基本能够在全员核酸采样开始后12小时内完成全部检测任务。建立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后备人才队伍,先后组织3轮为期4天的核酸检测实践培训,并通过省级考核。

二是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建成122张、100张床位的传染病救治病区,李堡、曲塘、南莫发热门诊综合楼全面投入使用,应急医院及雅周、滨海新区发热诊室按序时建设,完成双楼中专方舱医院改造建设,配备1000张床位,逐步建成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分片包干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单位的医疗救治保障,全年安排6000余人次医务人员、2000余车次参与保障。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作用”,配备12辆负压救护车,建成救护车洗消中心,每次转运后按规范消毒。

三是加大排查管控力度。2022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爆发,防控压力加大。卫健委通过疫情信息系统对管控人员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与督查。截至目前,累计管控国内重点地区来海人员共104621人,其中来自中高风险地区144人,采取集中隔离管控措施4705人,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共8502人。调配人员参加卡口核酸采样,强化外地来海返海人员“落地检”+“3天3检”,做好节日前后、二十大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设立应检尽检点28个,愿检尽检点50个,24小时采样点8个,黄码人员采样点1个,全员核酸采样点261个,合计开展39轮次全员核酸检测调度采样人员58534人次。统筹全市检验人员6208人次,建立24小时核酸检测专班,全年检测样本240万管、2800万人次。

四是增强集中隔离能力。按照省市要求按照常住人口数每万人60间储备集中房间5297间(43个隔离点),其中正常启用隔离点14个(4.20疫情启用23个隔离点),房间数1761间;已建成暂未使用隔离点29个,房间数3536间。今年以来,最大限度地统筹隔离房间使用,共集中隔离各类风险人群17387人次,其中,入境人员1583人,累计支援南通大市内疫情以及周边上海、无锡疫情相关风险人群来海集中隔离4224人。

五是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结合“5.12国际护士节”“8.19中国医师节”等时间节点开展表彰慰问,注重正向激励。举行援沪医护人员慰问活动,举办卫健系统援外事迹报告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一线工作人员的浓厚氛围。对经受考验、表现突出的同志,优先纳入发展对象、干部推荐人选。制定了《关于建立疫情防控临时性补助机制的实施细则》,对相关工作人员发放疫情防控临时性补助,其中集中隔离点医务人员和市外接驳转运人员按实补助,其他单位实施定额补助,卫健系统2020年度共发放补助630万元,2021年度共发放补助702.28万元。

(三)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1.规范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今年以来,省、市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高度重视,南通市专门开发上线了疫情防控管理应检尽检系统,将所有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目前我市重点人群底数约18万人左右,按照相应的频次要求,系统每日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对未及时进行检测的对象进行预警和弹窗,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赋黄码措施。目前此项工作已常态化开展,形成了综合工作组牵头,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类别,各区镇街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综合工作组每日按照主管部门和行业类别进行应检未检情况通报。

2.保障疫情期间正常医疗服务。在两次本土疫情期间制定就诊联系表、就医流程图,组建1012疫情风险区域医疗保障服务群,24小时处理群内就医需求,全面保障涉疫患者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连续性,及时救治发生急症的风险区域人员。根据不同就医需求对人员分类处置,明确市人民医院为危重患者救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仁济院区、曲塘中心卫生院为一般疾病“黄码”医院,满足中高风险区域、集中隔离点以及“红、黄码”人员医疗服务需求。两次疫情合计接诊中高风险地区普通患者225人次,为27名黄码、2名红码血透病人提供血透治疗,急救服务118人次,派出负压救护车208次,肿瘤患者放疗5名,孕产妇保健服务5人,精神病人上门服务2次。

3.严格医疗机构管理。强化入口管理,规范预检分诊,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院感防控监督和管理工作,完善院感防控各项制度措施,按规定要求配齐配强85名感控专兼职人员,开展3场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培训工作人员 2565人次,并组织考核3 次。常态化对全市164家医疗机构、206家村卫生室,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多轮次“四不两直”疫情防控专项督查,查处56家医疗机构,处罚824200元,约谈主要负责人19人。积极推进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机构院感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全市61家医疗机构已完成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目前2家已经完成建设,其他10家二级医院正在进行招投标采购,预计2022年12月底完成建设。

4.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积极构筑免疫屏障,根据国家及省市统一安排,在推进18岁以上加强针接种的同时,从3月初起我市正式开展序贯加强接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86.04万人215万剂次,全程接种率94.81%。积极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60岁以上人群共接种25.1万人,第一针接种率88.24%,位居南通市第五;全程接种率85.32%,位居南通市第一。

二、统筹谋划推进卫生健康工作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制定出台《海安市深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入学习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改革文件。市中医院持续参与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积极申报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紧密型医共体实质化运作两大医共体分别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医共体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医共体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市财政每年对每个办公室安排人员经费100万元。牵头医院代表成员单位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总额预付费协议。分级诊疗制度愈加完善。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建专家工作室3个,全年派出专家346人次,开展远程诊疗8311次,向基层下转4067人次,基层上转3101人次。

2.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龙头”医院能力稳步提升。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肿瘤科通过省重点建设专科复评,“海安市癌症防治中心”顺利挂牌,电子病历系统通过省5级验收,在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第645名,等级B+,处于南通市县级综合性医院第1名。市中医院顺利接受省中医药管理局初步调研,向成功创建三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被确定为省老年医学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单位,在2021年度三级公立中医院“国考”中位列第191名,等级B+,全省第13名。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强化。依托与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协同创新平台,两家龙头医院在人才培养、科研能力、重点科室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市人民医院特聘医学院教授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冲刺省自然、国自然课题,获得2022年市卫健系统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市中医院充分利用苏大实验平台,进行新制剂研发,实现“止血合剂”制剂成果转化,“健肠止泻合剂”获省药监局审批备案并投入临床使用。两家医院合计撰写SCI期刊论文18篇,影响因子最高为5.203,申报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项,新增7个南通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6个南通市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9个市级临床(中医)重点建设专科,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卫生领域核心竞争力。院前急救体系逐步形成。加强急救平台建设, 120调度指挥系统进行全新升级,完善微信定位和电话定位功能,为特殊人群报警提供便利,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全年共出车20042次,转运急救患者19642人次。中医院新建急救分站投入使用,人民医院改建急救站,上湖、墩头新急救站有序建设。医疗服务模式持续创新。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市人民医院取得“省互联网医院”运行资质。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全市范围开展提供47项上门护理服务。截至10月底,累计服务3700人次,用户满意度100%,进一步缓解了行动不便人群的“看病难”“护理难”等问题。

3.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总要求,制定《海安市乡镇(中心)卫生院“一院一品”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促进形成与我市龙头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格局。组织10家乡镇卫生院继续参加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5家达推荐标准,5家达基本标准,达标率100%,推荐标准比例全省前列。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执行,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今年作为南通市唯一上榜的县市区,受省政府表彰激励做强基层专科特色。市人民医院顺利挂牌“省基层内分泌特色科室协同级孵化中心”,对雅周中心卫生院内分泌科开展技术试点帮扶,设置专家工作室,新康明眼科医院眼科通过南通市基层特色科室验收,墩头中心卫生院消化内科、白甸镇卫生院检验科等积极对标找差开展创建,等待验收,逐步形成了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二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共同构建一个体系完善、覆盖全面、方便快捷、服务可靠的县镇村三级网络诊疗服务体系。强化医疗硬件设施建设。市应急医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相关设备安装,年底前可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市上湖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设有序推进,进入二期装饰装修阶段,进一步完善医院功能布局,制定了三定方案,目前已招聘医务人员26名在市人民医院培训,完成医院设备设施招标采购流程和清单制作。雅周中心卫生院和滨海新区(角斜镇)卫生院发热诊室正在进行建筑施工,两个项目年底前可实现主体工程封顶。李堡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已交付使用。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对全市224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达标改扩建,更新打印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在南通市率先配置可穿戴式12导联心电记录仪。2022年度,经南通市卫健委复核,全市新增5家省甲级村卫生室,35家村卫生室达省基本标准,目前共有10家甲级村卫生室,占比数位于南通市首位。每季度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督查,依据考核结果预拨基药补助经费9943.11万元。通过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用药需求,不断提升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4.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加大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全市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7名,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45名,6人被确定为南通市医学重点人才,12人被认定为海安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加强医疗卫生技能培训。注重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培训、学术讲座49场,5206人次参加,内容涵盖疫情防控、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等;组织全市103名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南通市护理管理岗位培训班;开展全市乡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包括省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16人)、镇级规范化培训(49人)、全科医生务实进修(24人)、中医适宜技术务实进修(24人)、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62人)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实施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编写《海安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进政策宣传》用于省市农村订单定向招生集中宣传活动,卫健委主任走进海安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中专题介绍了《海安市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今年省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核批我市8名本科生、43名专科生招生计划,招生指标全部完成,学生数量、质量双提升。持续做好医疗对口帮扶。今年,我市共选派7名医务人员支援陕西汉中,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支援略阳县6人、留坝县1人,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当地老百姓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5.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弘扬国粹精华。举办首届“海安市中医节”活动,评选出2名“海安市中医药突出贡献奖”、10名“海安基层名中医”。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等方面助力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扬州大学签订国际科研合作协议,助力中医药走出国门。以能力储备提升服务质效。市中医院17层新急诊科研综合楼全面投入使用,城东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被评为省5级中医馆,李堡、南莫两家中医馆接受省级验收。组织182名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动中医药队伍建设,规范中药处方临床使用,强化中药制剂研究,制成中药制剂52种,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以多样活动传承中医文化。深入开展中医“养生节”“膏方节”“中医文化巡讲”“岐黄校园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示、宣传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市中医院建设成500多平方米中医药博物馆,与市文化艺术中心合作,在“非遗馆”内建设中医药展示馆,与海安市高级中学合作,在校图书馆内设立“国医馆”,在紫石中学东门两侧设置“百草园”,在全市形成较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今年在政府大楼增加了驻点医务室,为政府工作人员2000余人次提供中医药治疗、保健服务、核酸检测等,成为宣传中医药的新窗口。

6.医疗卫生综合治理成效凸显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对全市6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合理用药等专项督查,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专项执法检查252家医疗机构,立案查处24起,罚款人民币17.5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82元,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净化医疗卫生环境。联合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联合信用办、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护理院、医疗美容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继续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指导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充分发挥18个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作用,建立健全质控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质控活动,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指导,进行质控监测、分析、反馈。院感质控中心工作经验被南通市质控中心在全市推广,并被评为“南通市优秀质控中心”,主任崔荣霞被评为“南通市质控中心先进个人”。强化疫情防控督查。制定“‘两抓两提’强作风,筑牢疫情防控网”专项活动方案,对全市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场所、核酸采样点等重点领域和场所开展多轮次督查。采取“联合检查、自查互查”的方式,梳理问题清单、查补薄弱环节;通过经常性、随机性巡查及点对点“回头看”,实现检查反馈、整改提升、跟踪督导、巩固长效的全链式闭环监管。

7.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海安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对全市224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诊疗设施设备落实持续更新,组织100名乡村医生参与全科务实进修、中医适宜技术进修等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百岁老人健康有约”服务项目(海安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扩大2022年“百岁老人健康有约”为民办实事项目服务范围,将95岁以上老人纳入服务对象,惠及全市1666名老年人。1-11月累计上门16176人次,市镇医院专家上门服务2459人次。癌症、卒中高风险人群早期筛查全面启动(南通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癌症筛查总体进度62%,卒中高风险筛查完成90%位居南通前列水痘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安全有序南通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1-2周岁、4-5周岁8700名儿童接种水痘疫苗,60-85周岁18500名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疫苗,项目于10月份正式启动,目前正在序时开展中,12月底前确保完成。脊柱侧弯筛查快速推进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联合市教体局成立领导小组,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疾控中心成立技术小组快速推进项目完成10-17岁学生检查24581名,完成率50.94%,预计10月底将全部完成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顺利对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海安市区域pacs平台,并与省影像平台联动,预计年底实现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共享。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工作(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3月份联合市教体局、老干部局、民政局组织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培训,截止10月底,我市共完成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培训5264人,任务完成率105.28%。11月份,组织3名老年人代表我市参加南通市老龄办组织的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8.高质量指标争先进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省高质量发展指标27条)鼓励基层民营医院聘用各类卫技人员,符合条件随报随批不断提升指标值目前53.82%,位列南通市第4人均期望寿命(南通高质量发展指标39条)召开高质量发展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座谈会,从人均期望寿命的各项影响因素入手,探讨提升方法。去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3.01岁,在南通排名第5位,比2020年期望寿命提高了0.02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南通高质量发展指标44条):积极与财政、医保、统计等部门协调,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研究申报指标间勾稽关系,目前,南通市初步审核确认我市该指标值为21.16%,低于省指标值24%(南通市该项指标实行达标制、不排名,低于指标即为满分)。

三、用心用情保障重点人群福祉

1.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效显著。按照重点人群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计生特殊家庭等健康管理服务包。目前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达56.26%,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1.21%,均位于南通市前列。全市首诊签约114270人、“点单式”签约49017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签约4216人。在城东镇开展的“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被学习强国、江苏网、健康江苏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推进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工作高质量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6万人次,健康管理率70.8%,完成任务指标的101.2%,有效保障老年人群身体健康。

2.老年友好创建工作高标落实。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022年市人民医院、南莫中心卫生院、福康护理院创建江苏省优秀等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墩头中心卫生院、大公镇卫生院、南屏医院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近日已接受省卫健委复评,经了解已通过复评,待正式发文。推动基层民营医院向康养转型发展,全市9家民营医院设置647张养老床位。高新区中心卫生院积极推进老年病医院建设工作,强化康复科建设,为老年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组织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10月,海安街道旺池社区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海安街道育才社区、新桥社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10月份已经通过南通卫健委检查,省卫健委将于11月份进行复核。

3.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妇女“两癌”检查扩面提质。联合财政、人社、妇联、总工会等部门制定海安市2022年城乡妇女“两癌”检查实施方案,累计宫颈癌筛查43248人,乳腺癌筛查41964人,筛查总人数位列南通第一名,2020-2022年三年检查周期以来,宫颈癌共免费筛查130919人,覆盖率61.61%;乳腺癌共免费筛查130038人,覆盖率61.19%,均居全省前列。城东镇中心卫生院和市妇计中心创作的“两癌”宣传作品分别荣获江苏省“两癌”综合防治科普作品一等奖和南通市“两癌”综合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一等奖。孕产妇健康保健持续优化。1-10月份,辖区产妇数2128人,建卡率100%,早孕建册率94.4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31%,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7.87%。孕产妇家庭医生点单式签约新增2087人,其中个性化服务1877人,常住人口应签尽签。儿童健康管理细致全面。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健康检查服务,进一步完善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服务流程;实行体弱儿和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按要求进行转诊、随访。1-10月份,全市辖区活产数2162人,新生儿访视率99.26%,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抽查超过98%。优生优育“一站式”服务巩固发展。规范实施婚姻登记、婚前保健、孕前优生、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52名活产儿,提供了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服务;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范围,为优生优育提供全流程保障。

4.多举措推进托育服务。积极培育普惠示范机构。大力推进托育机构备案管理工作,今年新增备案机构13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备案机构23家,居南通市前列;新增省示范机构1家、省普惠机构2家、南通市级普惠机构3家。推进社区托育服务。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联合规划、住建等部门,推进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托育用房建设,验收通过3家小区配套托育用房,打造“家门口的普惠托育园”。支持“托幼一体化”模式,在全市3所公办幼儿园增设托班服务,先后招收170名婴幼儿入托,目前运转良好。加大托育机构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多项托育支持政策,帮助全市托育服务机构纾困解难。今年已为全市备案托育机构累计减免各项政策费用约55万元。对今年5月底前备案、疫情后复托的民办托育机构发放一次性纾困补贴资金53万元。加强托育行业监管。对托育机构实施“每月实地巡查、每学期飞行抽查”的监管机制,牵头市场监管、消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托育机构专项治理,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做到即知即改、限期整改,累计关停无证无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托育机构7家,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托育服务秩序。

5.持续关注其他特殊人群。关注职业健康工作。巩固粉尘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11家粉尘超标企业进行集中约谈,落实除尘整改措施,跟踪落实回头看。与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成员部门联合发布《海安市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出台《海安市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2021年以来新增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用人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4家存在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立案调查。对全市120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共发出限期整改意见书102份,立案36起,较去年同期增加140%,但罚款金额仅为23.1万,较去年下降三分之二,通过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督执法,切实做到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关怀精神障碍人群。推进省委巡视反馈的“关于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问题”整改任务,抽调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及精防人员组成诊断评估组赴各区镇,开展了三轮集中现场诊评,共计新增确诊严重精神障碍37例,其中有18例患者征得监护人同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省级试点建设工作,专程赴常熟、张家港开展现场学习,目前已形成工作方案并召集相关部门讨论,拟报市领导研究确定。做好人道救助工作。开展元旦春节、七一、重阳节“博爱送万家”活动,从加强资金配套、明确救助范围、严格救助程序三个方面认真谋划,确保慰问救助款物及时发放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手中,做到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程序规范。2022年度,共发放慰问款物48.35万元,惠及群众3000余人。开展“博爱光明行”活动筹集资金5万元,配套资金3万元,合计8万元,为更多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福音。血液供应保障稳定,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全血采集7014人,献血量224.20万毫升,机采采集343人,627个治疗量,挽救超过300人次的患者生命。完成造血干细胞有效采样入库126人,再动员22人次,高分辩采样7人次,1人成功捐献。

四、全力以赴聚力“健康海安”建设

开展慢病监测和慢病管理。巩固国家慢性病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及干预、万步有约健走大赛两个国家级慢病防治项目,智能化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成功入选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实施项目;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组织市级机关、事业单位406人参加全国第七届健走激励大赛。

推进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组织区镇及相关部门参加全国爱卫办以及省爱卫国家卫生城镇新标准线上培训,持续督导滨海新区、李堡镇、墩头镇、白甸镇、雅周镇5家单位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截至10月底,5家卫生镇创建单位全部通过南通市级考评。

深化健康促进创建。以省健康县区建设和健康细胞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健康建设。7月份,我市申报省健康县区建设,是南通六个县区中唯一申报的。积极开展健康社区(村)、省健康机关、省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细胞建设。市皮肤病医院参加省级线上评审并获评省健康促进医院,城东镇中心卫生院、高新区中心卫生院完成了创建申报工作。此外,还积极参与文明典范城市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

稳固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着力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构建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片包干包案制。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化解整改,今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处理阳光信访平台和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截至目前,共处理阳光信访件22件,12345热线投诉2440件,积极回应百姓需求,切实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五、守正创新强化党建引领发展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实施党建“红细胞四大工程”,打造“‘医’路向党 健康护航”党建工作品牌,切实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今年“七一”前夕,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被南通市委组织部命名为首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海安市级机关唯一。“‘医’路向党 健康护航”党性教育体验馆被市纪委推荐为廉政文化场馆接受全市14批次380余人次观摩。

1.聚焦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党建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架构,完善11项党建工作制度和26项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领导班子“第一书记”制度、“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制度。党组书记、主任吴金祥以《以榜样力量助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的精品课程获全市一等奖。加强支部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先后培育建成机关、皮肤病医院、针灸推拿学校附属医院3个“五星级”党支部狠抓队伍建设。严格选拔任用,规范换届选举,建立上湖医院党支部,将其纳入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管理;培养青年干部,持续实施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多角度、多渠道提振青年干部精神面貌;严格程序规范,广泛推优培育、发展党员,18名青年同志在“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2.着眼能力发展,提升履职本领。深化思想武装。定期组织专题活动、召开意识形态推进会、科室长例会等,培育“青翼理论学习小组”,让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开眼界、磨意志、提能力。加强“三微一端”新媒体领域风险防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系列部署,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紧紧围绕群众关注关切,大力推进政务阳光透明,着力抓好疫情防控政策发布、民生实事解读回应,持续完善公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政务公开向质量型转变。高标准完成人大代表建议26件、政协委员提案23件的办理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所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申报资料齐全在窗口即时办理,全年共发放392份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聘请职业卫生管理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定点帮扶,切实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由于疫情影响,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柔性执法,立案37起,其中30起均为警告,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减轻企业负担。

3.围绕党性提升,擦亮党员底色。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突出示范引领、警示教育,丰富现有的“医路向党 健康护航”党性教育体验馆的教育内涵,更新卫健系统的典型案例,让全体党员干部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初心力量,接受洗礼和熏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丰富党员教育活动。结合“算账教育月”和“5.10思廉日”,持续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组织党员前往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影视观摩、思想汇报等活动,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锤炼党员干部作风。以“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为抓手,积极开展“书记话作风”“青年话作风”“作风大家谈”活动,掀起学习热潮;围绕“十聚焦十查摆”,开展单位、科室、个人“三级联查”与重点工作、业务发展、行风建设“三位一体”督查相结合,深刻查摆问题,落实整改细节,在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推进中锤炼机关作风

4.紧扣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围绕老有所养、妇有所助、幼有所育,认真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努力提升党员干部形象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落实“双报到,通通在”活动。负责人深入复兴社区、平桥村、营溪村、南莫镇等,举办“医路向党 健康护航 献礼盛会”义诊活动,让优质医疗服务下沉社区,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开展困难帮扶工作。班子成员带头参与帮扶工作,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帮扶联络员,定向帮扶滨海新区汤灶村、来南村、江海村共17户低收入农户。今年中秋节前已经完成一次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17000元,计划年内再完成一次走访慰问,预计全年发放慰问金总额34000元。打击无证行医不放松。制定了《海安市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无证行医高峰时间对各区镇上报的摸排线索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66人次,开展监督检查79户次,查处无证行医案件15起,罚款人民币62万元,没收人民币0.909万元,没收药品器械若干,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3起,向如皋市卫生监督所移送线索2起。经过整顿和规范,全市无证行医行为有所收敛,游医、黑诊所、药店坐堂行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得到好转,人民群众安全就医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