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完成送戏33场,送展览17场,送培训17场,“乐一天”农民艺术节39场,“万里千家”文艺演出154场;大剧院高质量演出10场;承办“凝心聚力·再出发”2022年海安春晚、“2021年度群众文艺创作节剧目会演”等大型活动;文化艺术中心推出线上课堂,利用“江苏公共文化云”这一平台开展多项网络课程,将市民朋友热爱的声乐课堂、国画课堂、太极课堂搬到线上,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也能畅享海量文化资源。
2.统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精心组织创作了一批歌颂党和祖国、赞美英雄和人民的文艺作品。以支教为主题的《春到小凉山》、展现春日风光的《万物复苏》等书画类作品10余件;创作《焰之梦/组照》摄影类作品1件;创作小品《站台》、《钥匙》、春晚喜剧小品《门前喜相逢》、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题材小品《检测》;创作展现海安水乡风情的舞蹈《运河水长》,呼吁关爱老人、展现家庭温暖的舞蹈《家有儿女》;创排打磨儿童心理剧《春城无处不飞花》。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冲刺省“五星工程奖”初赛等重点赛事。
3.推进非遗和文物保护工作。一季度申报县级非遗传承人16名,包括鱼汤面、水晶蹄子等传统美食类、曲艺等语言类、红木雕刻等传统技艺类传承人,囊括多种非遗门类;完成南通文保单位材料的申报工作,并在“海安文旅”公众号推广海安本地文保单位的特色内容介绍,提升市民群众对海安历史文化的认知度。
4.争取政策扶持文旅企业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出我市文旅行业纾困政策建议,摸排测算文化产业基金拟奖励项目,审核确定2021年旅游工作奖励资金272万元。同时协助指导海安文旅企业申报省级资金,中洋河豚庄园项目已申报省级文旅产业基金贷款贴息;魏建功纪念馆申报文旅产业扶持资金、江淮文化园申报景区提质扩容项目资金已通过省文旅厅初审并公示。
5.GDP核算指标排名有所提升。全市现有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31家,比去年同期新增6家,高新区3家,开发区2家,李堡镇1家。南通市一季度考核,文化娱乐业新增规上企业数3个,排名第1,营业收入增幅20.7%,排名第3;劳动报酬总额增幅0.6%,排名第6。
6.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入选2022年南通市重点项目12个(1季度通过新开工项目6个,排名第3),其中开发区6个,高新区个家,白甸镇1个,年度计划总投资额12.88亿元。一季度通过南通市考核投资额4.04亿元,投资进度达序时,排名第4。其中高新区印刷项目已竣工投产,金麟甲第非遗特色街桩基工程和中骏世界城土建工程建设完成,海洋文化广场地下工程建设施工中,魏建功纪念馆正在进行国学馆及会议培训中心内部装修,其它各项目也正按序时进度推进建设中。旅游业态项目通过南通市一季度新开工2亿元1个(金麟甲第),确认投资额2.8亿元。
7.文旅宣传推介有效开展。一季度申报高新区德兴村和开发区壮志村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单位,中洋河豚庄园申报省级工业旅游区培育单位;入选1家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创建单位(墩头镇水乡印象馆)。文旅节庆活动高质量举办。举办了海安市第九届乡村旅游节暨大公镇第十二届梨花节,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大公旅游及海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南通市考核“举办宣传推广活动”工作指标考核取得满分。
8.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强化安全监管力度。一季度共检查复查企业136家次,发现隐患67条,均已通过现场复查闭环办结。省厅查通报我市3家单位3条安全隐患、南通市局督查通报我市9家单位23条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并提交整改报告。紧抓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监管,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监看监听,对广告超时予以规范,加强对“会广播”、非法医药广告播出整治。
9.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利用官网、微信、应急广播进行安全提示、提醒,在各景区、星级饭店、网吧、游艺游戏娱乐场所投放疫情防控提醒。组织专班下沉督查检查,坚持每天一查、每日一报,抽查棋牌室281家,联合公安管制9家。检查文旅场所128家次,出动检查人员386人次,发现并整改疫情防控问题53个,对存在问题的28家场所责令立即整改,对其中的10家场所提出口头警告。积极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对执法水平、为民服务能力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积极开展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