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我局将围绕建党百年华诞及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青墩遗址挖掘、乡贤大会、文化强市、现代化建设等重大工作,我局将继续实施文明实践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文化市场监管强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等七大工程,强化领导,严格督查,狠抓落实,确保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各项考核指标在南通市保二争一,在全省位居第一方阵。
(一)推进文化场所效能提升。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在活动内容、服务延伸、功能拓展、供需对接等方面提升服务效能,形成经验成果。围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常开放,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摸排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情况,进一步明确文化管理员工作职责及下一步整改措施,常态化组织抽查并及时通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场所利用率,
(二)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积极准备,认真打磨,迎接文华奖大赛,力争获奖数继续保持南通市前列。组织江海剧社、艺术名家工作室成员和基层文艺骨干“走出去”,交流学习周边地区创作经验。精心组织2021年全市群众文艺创作节(剧)目会演,继续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三)统筹各类公共文化活动。高质量组织“三送”工程,确保全年完成送戏180场,送展览100场,送培训100场,“乐一天”农民艺术节231场,“万里千家”惠民文艺演出924场。集中力量办好海安春晚、青墩文化艺术节、海陵之夏、群文汇演初决赛等大型文化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优秀家庭文化室、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和优秀文化志愿者,并定期开展志愿者业务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四)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加大青墩遗址研究及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青墩遗址文化影响。持续放大海安花鼓、海安龙舞、焦氏扎染等地方文化品牌效应,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强非遗交流,举办非遗专题展览,参加江苏省文化馆组织的非遗文化走基层活动。
(五)做好文明实践相关工作。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结合城乡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推进精准化、专业化文化服务活动,叫响“花开新时代、文化暖万家”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志愿活动开展。
(六)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加强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针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组织开展督查,文化产业项目实际投资额、高质量考核、文旅产业GDP核算工作南通市保二争一。紧紧围绕南通市项目考核,争取10亿元重大旅游项目、高端酒店方面有所突破,海安博物馆(韩国钧)故居完成4A级景区创建方案,乐百年健康小镇完成4A级景区资源质量评估材料,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3A级景区通过复核。立发古镇规划通过评审,启动建设,新通扬河生态区江淮里街区、乐百年小镇温泉酒店、青墩旅游区、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等项目按照年初既定目标推进。
2.加强重点文化园区与文化企业培育。充分发挥523“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基地”及慧源文化广场、鑫缘文创等品牌优势,推动523文化产业园提档升级,集聚文创策划、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电子书)、创客团队等创意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及互联网、科技、创意等的深入融合,有效提升商品品牌附加值,组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强对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服务业的招引力度,以高新区科创园、开发区软件园为核心产业发展平台,扶持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领军型数字文化企业。
3.加强文旅产业宣传推介。加强海安文旅在境内外的专题宣传推介,丰富宣传推介形式,在上海火车站、城市户外、12306APP设置海安文旅宣传栏,创新设计并制作文旅宣传纪念品。以长三角为中心组织文旅招商,力争招引一些规模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旅产业项目。开拓重庆等新兴市场,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展宣传。组织“海安十景”、“十大海安味道”评选及“爱家乡、游海安”活动。确保高质量考核260万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37亿元个性化指标顺利完成。
(七)进一步加强文旅市场监管
1.健全执法制度,提高办案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的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学习和执行,促进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推进我市文化旅游市场执法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确保文化旅游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二是主动与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有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有力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黑网吧”、“黑旅行社”、取缔地下印刷“黑窝点”,坚决清理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和娱乐场所,为进一步规范和整治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文化旅游执法办案的权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提高办案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通过科学应用执法文书,提高办案质量,确保全年不发生一起行政败诉案件。
2.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一是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日常检查常态化,规范化。继续对网吧、娱乐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同时,通过增强日常监管次数和频率,随时发现、解决文化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实施重点监控,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杜绝淫秽色情等低俗演出。
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全市所有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重点是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艺、演出场所、旅行社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业主加强整改,确保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安全。
三是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文明、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引导文化旅游市场经营者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和安全经营。通过提倡行业自律,反对不正当竞争;提倡守法经营,反对违规违法经营活动;提倡诚信经营,反对消费欺诈行为。找准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契合点,以“精细管理、热忱服务、人文执法、公正严明、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