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安市文广旅局工作总体思路
来源: 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1-29 15:1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海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文化强市”总目标,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全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旅支撑。

1.建强平台,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巩固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软件管理服务水平。构建三级阵地,文化艺术中心为文化服务平台中心阵地,区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为二级阵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三级阵地,按照“五个一”要求不断完善。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要求完善功能设置、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常态化开放,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

2.提升服务,高质量运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文化艺术中心高效运营,免费开展声乐、器乐、戏曲、等公共文化培训班40个以上,大剧院举办高质量文艺演出60场。图书馆高效开放,打造书香海安品牌,围绕“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等主题,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完善和提升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进村(社区)支馆建设。

3.量质并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积极推进送戏、送展览、送培训等“三送”工程。进一步叫响“欢乐暖万家”、“欢乐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品牌,积极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将“乐一天”农民艺术节、“万里千家”惠民文艺演出办出新意。高质量承办海安春晚、青墩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季、文艺精品巡演等高质量文艺活动,激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4.激励引导,增强原创精品生产影响力。以“五个一工程”“文华奖”“五星工程”为龙头,深入实施重点舞台艺术作品创作、重大主题书法美术作品创作,构筑海安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力争1件以上作品荣获国家级、6件以上作品荣获省级文化文艺奖项。加强对原创文艺作品的遴选、扶持,邀请专家指导,做好作品打磨、推介,完成不少于10件高质量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组织戏剧、音乐、舞蹈创作表演讲习班各3期。开展文艺采风、观摩学习、艺术研讨等活动不少于6次。

5.强化利用,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实施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保护工程,向国家文物局报送国保单位韩公馆保护修缮方案,编制市保单位韩国钧墓的修复方案。博物馆举办韩国钧作品、乡贤书画、大运河文化等各类主题展不少于4次。加强馆际交流,引进高水准、高品质的省内外精品文物展和现代艺术展不少于6期,安排馆际交流不少于4期。

6.提质增效,加强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南通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数、当年投资额保二争一。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6.5%以上,形成文化产业统计月度和季度分析、推进和汇报机制,GDP核算营业收入增幅排名第三、薪酬增幅排名二。新培育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力争新增1个南通市级以上文旅消费集聚区。完成旅游项目投入38亿元。海安博物馆(韩国钧故居)完成4A级景区验收报告整改任务;推进立发古城建设工作,尽快完成土地出让,启动主体工程的建设,力争在南通市考核10亿元以上旅游重特大项目零的突破。依托通扬河生态区,协调推进非遗和老字号入驻金鳞甲地步行街,古钟博物馆、国大师艺术馆启动建设。

7.扩大影响,持续加强文旅产业宣传推介。发挥“河豚之乡”品牌优势,丰富宣传推介形式,在上海火车站、城市户外、12306APP设置海安文旅宣传栏,创新设计并制作文旅宣传纪念品。结合各区镇的特色,举办河豚节、523文化艺术节、羊肉节、梨花节、荷花节、乡村旅游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丰富节庆内涵,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组织开展“爱家乡、游海安”志愿服务活动3次。全年接待外地团队游客10万人次。

8.督查指导,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日常检查常态化,规范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检查活动,坚决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无证出版物场所、坚决清理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和娱乐场所等,净化文化市场,确保规范化运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指导广电台和江苏有线海安分公司做好播出和网络安全工作,保证播出和传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