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文化强市建设等重大工作,围绕“七个着眼、七个提升”,强化领导,严格督查,狠抓落实,确保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各项考核指标在南通市保二争一,在全省位居第一方阵。
(一)建强全市三级文化服务阵地。巩固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软件管理服务水平。构建三级阵地,文化艺术中心为文化服务平台中心阵地,区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为二级阵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三级阵地,按照“五个一”要求不断完善。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要求完善功能设置、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常态化开放,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
(二)聚力提高文艺精品创作水平。加大艺术生产创作生产力度,组织相关作品冲刺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组织对相关作品打磨提升,并参加各类赛事,力争年内获奖数在南通市保持前列。深入实施重点文学作品创作、舞台艺术作品创作、重大主题书法美术作品创作,构筑海安艺术精品创作高地。依托“海安名家”工程、“艺术名家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推动名家名人培养、青年人才成长,为镇村两级推送专业艺术人才。
(三)做精做优各类公共文化活动。高质量组织“三送”工程,确保全年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各项指标任务。集中力量办好海安春晚、青墩文化艺术节、海陵之夏、群文汇演初决赛等大型文化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优秀家庭文化室、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和优秀文化志愿者,并定期开展志愿者业务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四)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青墩遗址研究及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青墩遗址文化影响。进一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充分挖掘海安非遗项目、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再上新台阶。立足海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及各个项目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项目活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提升海安非遗的传播力。
(五)做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充分利用好苏北参政会会址、韩公馆、博物馆新馆、青墩遗址馆的资源优势,推出云展览、云讲座,不断充实微信视频公众号内容,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增强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深入推进文物征集工作,增加藏品类别和数量。继续实施韩公馆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青墩遗址二次发掘选址、二次发掘申报审批、保护规划编制、学术研究等方面,持续推进青墩遗址保护利用相关工作。
(六)推进文旅项目投资建设与招引。加强对入选南通市级重点项目的文旅项目的跟踪服务与建设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及上报项目进度、收集整理相关投入票据证明,确保全年投资额完成率达到100%以上;通过4个2亿元以上旅游业态项目。完成《海安市文旅资源普查报告》的编写并通过省级评审,服务指导重大项目尤其是文化服务类与旅游类项目的招引,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
(七)开展文旅交流与文旅节庆活动。积极承办和联合举办南通市级以上文旅推广和消费促进活动。举办荷花节、青墩文旅节、羊肉美食节等活动,探索线下和线上结合模式。视疫情防控情况,在长三角重点城市举办1次文旅招商宣传推介会,通过更广泛的渠道获取游客流量,各项地级市以上媒体报道10家以上。
(八)强化文旅市场监管,确保行业安全有序。持续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持续抓好依法行政专项巡察整改工作。强化行业监管,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规范市场秩序。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做好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