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务局、投资服务中心上下戮力同心,克难攻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强化重特大项目招引,增创消费促进新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效,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全年(下同)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完成市考核目标(3亿美元)的106.23%,排名南通并列第一。招引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74.54%,同比增长46.86%,排名全市第二;新引进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个,超额完成任务;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满分3分,我市得分2.373分,排名全市第二。园区税收收入占比68.4%,同比增长7.8%,排名全市第二。
2.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14%,超额完成南通下达的132亿元目标任务,排名南通第二。其中,出口总额112.6亿元,同比增幅11.7%,进口总额26.8亿元,同比增幅25%。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82.6%,排名全市第二。
3.实现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2.26亿美元,完成南通市级目标任务的153%,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实现9832万美元,排名南通第一,境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实现1.44亿美元。
4.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1家,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5.97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1.41亿美元,完成南通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任务1.28亿美元的110.15%;新增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8项。
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同比增长6.17%,排名南通第一。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实现74.3亿元,同比增长4%,排名南通第二。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23家。
6.招引项目8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7个,5亿元项目1个。
7.高层次人才3名,完成年度目标2名的150%;高校毕业生23名,完成年度目标10名的230%。
8.服务企业科技行8家,完成产学研项目转化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个,完成率均达100%。落实税收政策,超额完成5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落实高企税收政策享受1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超额完成招引高科技项目3个、高端合作项目5个。
9.处置改制破产遗留问题32件,完结3宗拍卖资产产权过户手续;收回被占房屋5间,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维修资产3处;公开拍租资产2宗;向发改委移交土地及房产11宗、附属设备等固定资产128件(台、套)、59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6万余卷;为朝阳路改造工程提供确权名单共36户,签约交房12户。
10.圆满完成苏中大厦房屋征收扫尾工作,完成新通扬河生态区拆迁主体任务。
11.向上争取资金143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
二、工作亮点及成效
(一)积蓄开放开发新动能
一是平台效能日益凸显。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贸易额实现9.24亿元,进口规模迅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口额8亿元,成为支撑全市外贸新的增长点之一。强化电子口岸服务功能,海安电子口岸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更好地服务我市外贸企业。“中意(海安)生态园”被认定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全省9家)。
二是利用外资量质齐升。狠抓外资到账,建立外资工作通报机制,每周下发外资工作专报,充分利用加分规则,督促区镇按序时推进外资履约到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战略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大幅提升,达74.55%,比去年提升46.8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夯实项目基础,落实全市重大外资项目攻坚促进机制,实行分级挂钩服务,定期召开重特大项目招引落户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落户中的问题,力促重大外资项目招引落户,完成南通市确认外资重大项目8个,排名南通第二。强化企业服务,推动成立海安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织市级外语人才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加强引导支持,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作《外商投资法》和营商环境专题讲座。
三是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全力以赴稳定外贸总量,外贸进出口增幅连续七个月排名南通前列。强化行政推动力度,对涉美贸易1000万元以上的12家企业,实行“市级负责人一对一挂钩”机制;成立50强重点外贸企业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召开外贸月度分析会、季度点评会。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定期走访晓星变压器、联发纺织等3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为企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组织40多家外贸企业参加中信保政策宣讲会、中美贸易摩擦专题讲座等活动;联合省贸促会、南通海关等部门举办各类宣传推介会4次,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好运用相关政策。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组织近百家企业参加跨境电商推进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发挥企业参展实效,组织近100家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近200场次,参展数比去年同期上升72%。成功举办首届“海安名品(尼日利亚)自办展”,积极组织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参展工作,获南通市主管部门来信表扬,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29%,期间中洋集团、天楹集团等企业促成意向成交6笔订单。组织近60家外贸企业申报2018年下半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100多个;组织圣德曼等多家企业申报国家进口贴息项目,获得资金近200万元,进一步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能力。
四是对外合作深入推进。境外投资保持领先,天楹集团河内项目入选南通特大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2.1亿美元,继续巩固了我市企业“走出去”在南通的领先地位。承包工程稳中有序,南通工泰成功签约沙特保障房项目、南通达欣成功签约柬埔寨公寓项目,推进我市对外承包劳务转型升级。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组织5家重点建筑企业与北京中冶集团等国企、央企对接交流,“借船出海”、“抱团出境”。组织企业参加江苏省走出去企业系列培训、印度投资情况说明会(南通)、南通市建筑企业座谈会等;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建管局组织重点建筑企业参加2019(北京)承包工程行业论坛,“走出去”工作迈上新台阶。走访调研全市外经企业,排查摸清70多家境外投资项目运行情况及制约瓶颈,及时注销8家未实际运行的僵尸企业(机构);跟踪了解建筑企业境外运行情况和在谈项目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
五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海安软件园获得“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特色园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称号。开展产业招商,成功招引软件服务外包企业25家,泰睿麒信息技术、嗨学网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签约、注册。海晟慧谷被认定为“南通市三星级(服务外包)主题楼宇”,获得软件著作权33个,软件产品认定3个。加强人才引进。协助软件园共同举办2019年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招聘专场活动,东华软件、西信科技等30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岗位420个。
(二)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一是招商推进体系得到新加强。坚持全市招商“一盘棋”,整合优势力量,成立市投资服务中心,设立驻北京、上海、广深3个市直属招商机构,专攻10亿元和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成立重特大项目督查推进领导组,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坚持每半月一次专题研究在手重特大项目推进事宜;五大招商服务督查中心坐镇一线,靠前指挥,主动服务,一线解决重特大项目推进难题。
二是专题招商活动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南通市投资促进周活动4次,举办上海、深圳、北京、昆山等重点招商活动6次,扎实开展“书记镇长招商周”活动,成功举办2019中国·海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精准组织各类招商活动332次,市领导领衔招商、指导招商、服务招商,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外出拜访客商、对接项目累计467人次,其中市主要领导外出拜访推进重大项目近100人次;区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轮流外出带队招商累计1962人次。成功签约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25个,与嘉定工业园区、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市普陀区商务委员会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重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集中力量主攻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三个直属招商局克难攻坚,成功招引总投资1亿美元汉多新材料项目成功落户,搜集AI智能芯片封装、海尔婴童产业园、维信诺LED面板等一批重特大项目信息,直属局实现当年组建当年出成效;10个区镇对标求进,正威国际、润泽金属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成功落户、加快建设。实施重特大项目动态管理,每周更新、每月研究,储备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信息25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个,拟开工项目7个,已注册项目2个,拟签约项目9个,跟踪洽谈的项目6个。
四是市场化招商掀开新篇章。指导开发区、高新区先行先试,分别成立实体化招商公司,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发区招商局被省人社厅、商务厅联合表彰为“全省商务工作先进集体”。10个区镇借力中介组织,与境内20家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招引长江线缆、瑞辅门业、速德环保等项目落户;与境外37家机构建立委托招商关系,招引贵妇人纺织项目(瑞士)、小松美特料项目(日本)、珀泰蓝卫浴项目(英国)等项目落户。
(三)激发商贸流通新活力
一是消费促进成效明显。服务消费借势增长,以“消费促进月”活动为契机,组织重点商贸企业开展大型节庆活动、购物节、美食节20多场次,文峰大世界、苏果超市等大型商超累计实现销售6.88亿元。成立餐饮行业联合工会,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市餐饮行业、汽车流通、装饰装修、成品油等行业协会的龙头带动作用,成功举办“南通市第四届江海健康美食暨海安健康餐饮厨艺大赛”、“第二届海安特色早餐评选工程”、“寻梦水乡,蟹逅青墩”南莫文旅节,以及李堡卜页节、曲塘羊肉节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节庆活动,着力打造地方餐饮文化品牌,提升活动影响力。依托我市汽车行业协会,成功举办五一、十一汽车展销会;组织“东部家俱博览会”、“国际石材展”、“五金机电展”等特色展会,有效带动城乡居民消费。
二是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指导江苏品王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江苏老字号、南通老字号品牌,海安何盈记包子店成功申报南通老字号品牌,老字号品牌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积极推荐和组织指导“海安中大街”成功获评首批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培育街区,是全省仅有的两家县级培育街区之一。
三是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园区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软件科技园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西蒙电子商务、鑫缘电子商务成功申报省级电子示范企业;城东镇壮志村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持续深化与中国网库集团的战略合作,中国锦纶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首批10家锦纶企业入驻,为海安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四是蚕桑规模化集约化提质增效。积极探索、有效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蚕桑茧丝绸工作获省商务厅来信表扬。鑫缘集团入选首批省级供应链创新应用企业,荣获国家级专项扶持,承担商务部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稳定海安蚕桑种植规模,提升蚕桑管理水平,为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进大公镇“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建设,助力海安蚕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效。大力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全年督促指导中石化累计完成16座站65只油罐的防渗改造,完成率居南通市前列。5个汽油年销量超5000吨的加油站中,中石化海安站、城南站、迎宾站已在地下油罐改造中预设了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管线,督促全市加油站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时段卸油管控工作。认真组织市级河长制巡河工作,督促区镇做好海溱河污染源销号工作,摸排海溱河污染源5384处,完成整改5344处,总完成率99%。
六是基础性工作不断夯实提升。注重基础性工作的巩固提升,有力支撑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商务预报,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蝉联全市第一。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工作,摸排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商贸综合体,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督察并及时整改,全年印发、投放公益广告、行业规范等2000余份,顺利完成创文、创卫省级测评暗访工作。加强多用途预付卡和药品流通监管,及时处理单用途预付卡投诉、消费诚信投诉等市场消费纠纷21件,不断强化商贸流通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大力推动二手车市场秩序整治,切实做好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监管工作,二手车交易更加正规有序。依托邮政、亚太亿发、腾龙物流、昌润食品、中通、圆通等大型物流、快递企业,积极推进城乡物流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我市干线物流配送网络、城乡配送网络、农场配送网络建设得到强化。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履职
一是完善督查工作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明确两名分管负责人主要精力抓安全;实行局领导安全生产分片挂钩监督检查责任制度,5名负责人带领全局18个科室,挂钩全市12家区镇(单位),负责商务系统安全检查督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印发《海安市商务局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商务局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完善成品油、餐饮燃气、有形市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紧抓区镇属地管理责任,牵头组织与10个区镇签订商务系统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区镇全面排查辖区内商贸流通领域行业企业底数,建立“一企一档”,梳理隐患清单,做到逐个销号。
二是强化督查整改问效。牵头组织开展商业场所、加油站(点)、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别组建三大专项整治工作组,划定1620家经营单位列入专项整治行动范围。聘请安全机构从制度建立、设施配备、操作规程等方面制定安全检查标准,确保各级抓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精心组织各类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全年累计出动机关干部检查260人次,日常检查经营单位271家,发现安全隐患442处,整改329处;组织联合检查2次,检查经营单位117家,发现安全隐患420处,整改359处,确保商贸系统安全零事故、零伤亡。送达签订《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书》、《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明确企业应当依法履行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我局共收回回执77份。纳入区镇属地签订的1523家餐饮场所、302家商超和有形市场、56家加油站(点)告知承诺公示率均达100%。
三是注重提升安全责任意识。以“6·14”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宣讲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局负责人、安全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发放“安全宣传折页”3000多份,《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管理手册》1000多本。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邀请安全专家,专题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业务教育培训4次,培训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管理人员400余人次,有效提升企业负责人主体责任意识。
(五)凸显队伍建设新面貌
一是机关党建不断强化。锻造过硬队伍,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举办商务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推动成立商务局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勉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开展党性教育,“七一”组织党员干部赴茅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激发机关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热情。“八一”建军节组织局机关退役转业军人考察红色教育基地,并交流工作学习体会。组织开展为期4天的延安专题培训,通过学理论、学先进,感悟初心使命。定期举办“商务大讲堂”,邀请领导、专家、业务负责人讲理论、讲实践,助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局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学促学作用。通过专题研讨、观看廉政专题片、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三学”“三问”“四重四亮”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制定细化调研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班子成员共撰写8篇调研文章。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全面检视问题,通过“三听两问”,查摆班子及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40多条;压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确保取得实效。主题教育使全局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升华,在党性上得到一次洗礼。创新党建取得实效,与中国银行海安支行党建结对,丰富党建形式,发挥金融服务企业功能。支持中坝社区1万元用于慈善事业。积极开展“阳光扶贫”活动,筹措资金7.18万元结对帮扶李堡镇三里村、李灶村34户贫困对象。帮扶三里村建设,支持建设资金16万元。关爱贫困学生,为墩头镇30名“商务春蕾班”学生送去助学慰问金1万元。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局班子成员与离退休干部建立挂钩联系制度,不定期走访关心老同志生活,在重大节日开展对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和特困党员慰问活动,对患病老党员、老干部及时登门看望。
二是从严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开展“5·10”思廉日、廉政算账月等主题教育活动,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守好底线、不越红线。深化 “提效护航”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巡视回头看”等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巡视整改成果,形成整改长效化机制,努力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商务机关作风效能名片。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商务系统主要职能工作等,继续实施“清单式”精细管理,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个人,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督查推进常态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对标对表常态化督查,坚持每月重点工作督查制度,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快速落地、按序时推进。持续改进和完善机关绩效考评机制,加大开展风险防控建设工作的组织力度,继续完善修订《海安市商务局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实行星级化防控,按照防控点查找注意点,推进各项工作规范落实。
三是“品质商务”效应放大。对外宣传工作成效卓著,完成《海安日报》5期商务传真专栏和14期商务工作动态专栏。国家级网站录用22条,商务部网站录用12条,省级主管部门录用22条,南通市级网站录用391条,海安门户网录用580条,海安日报录用153条。“海安商务”关注人数近4000人,全年发布信息664条,累计点击人次约16万人,点击量超29万人次,在海安政务微信公众号排名中列第7名。处置网络舆情3起,及时率、处置率、满意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