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2020年上半年总结
来源: 海安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及投资服务中心全体同仁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两稳一扩”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统筹谋划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精准施策,重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利用外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1-6月份,全市外资到账完成2.39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52%,同比增幅13.33%,排名南通第二;战略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2亿美元,占比92.58%,排名南通第一。新设外资项目22个,总投资3000万至1亿美元(不含)项目8个;总投资1000万至3000万美元(不含)项目9个。

外贸进出口增幅增长强劲。1-6月份,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1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排名南通第二,完成全年任务140亿元的57.8%,完成序时任务的115.7%。其中出口总额60.1亿元,同比增长3%;进口总额20.9亿元,同比增长82.8%。进出口总额增量19.2亿元,排名南通八县市区第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3.7亿元,占比6.1%,排名南通八县市区第六。

对外投资排名南通前列。1-6月份,我市对外投资合作总额25265万美元,南通排名第二。其中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19030万美元,累计额和完成率均居南通第一;境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实现6235万美元,完成率和同比均居南通第四。

服务贸易稳步增长。1-5月份,我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2.16亿美元,完成海安市下达任务(7.2亿美元)的30%。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1.12亿美元,完成海安市下达任务(2.6亿美元)的43.1%。新认定服务外包企业7家,新增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7项。上半年预计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3.6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实现1.3亿美元。

月度评估社消零考核领跑南通。1-6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1.30亿元,全社会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实现555.45亿元,全社会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25.04亿元,月度新增限上贸易企业43家,“三个全方位”月度考核社消零工作综合排名南通第一。一季度市场监测工作绩效评价蝉联南通第一。

(二)增速提效,开放型经济激发新动能

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力促企业履约到账,强化与各区镇的对接沟通,对往年已落户、今年已注册项目进行排查,新设、增资项目累计到账近8000万美元。建立外资企业数据库,组织对全市实际运营外资企业进行摸底,每月梳理更新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在谈、签约、在建项目,力促我市2个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入选省外资重大项目工作专班管理,争取土地点供。落实惠企援企政策措施,出台《市政府关于海安市2020年促进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若干政策意见》,向158家外资企业送达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致在苏外商投资企业的一封信》,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送至企业,通过主动靠前、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振了外资企业在海投资的信心。扎实做好外资企业信息报送工作,组织开展2期外资企业年度报告培训。推动5家重点外资企业纳入商务部直报系统,为企业搭建“政策直通车”平台,助力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行政推动持续加码,强化分析研判,撰写4期《海安外贸专报》,为上级领导部署外贸工作提供决策参考。贯彻落实省、南通市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出台了《2020年稳定外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复工达产精准帮扶,落实重点外贸企业“市级负责人一对一挂钩”机制以及50强重点外贸企业跟踪反馈机制,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重点外贸企业近百家,协助解决企业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推动联发纺织等8家企业成功申报2019—2020年度南通市国际知名品牌;组织鑫缘集团等8家企业申报2020—2022年度省级国际知名品牌;助推海安美佳医用辅料、广达医材集团、南通汇优洁、三和生物等5家企业入选商务部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白名单,进一步扩大我市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新招频出,研究出台2020年海安贸易促进计划目录,加大信保扶持力度,在南通市本级以外成立规模最大的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降低企业出口收汇风险。率先在南通开展线上数字化展会培训,邀请省级展会资质服务商米奥兰特,为全市60多家外贸企业开展线上培训,反响热烈。上半年组织100多家外贸企业申报2019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300多个,进一步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能力。推动外经贸协同发展,境外投资龙头企业天楹环保设备实现进出口2.5亿元,为稳定外贸基本盘提供了强力支撑。

对外合作深入推进。境外项目监管力度加大,多次走访联发、天楹、达欣等重点境外投资及劳务合作企业,了解境外项目推进、疫情防控措施、工人安稳等情况,邀请南通中信保、外管、中行等部门现场解答企业“走出去”的瓶颈问题,加快境外项目的实施。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援外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风险防范与应对实务讲座、以色列项目疫情防控讲座;参加2020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对外投资无纸化实务培训等。督促企业与项目所在国使领馆加强联系,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平台建设再上台阶,做好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迁址并投入运行,平台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为打造集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与一体的全省一流的综合服务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台效能日益凸显。上半年,海安保税物流中心货运量5.9万吨,进出区货值累计1.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累计6956万美元,进口规模迅速增长,成为支撑全市外贸新的增长点之一。稳步推进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所申报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报送省厅。强化电子口岸服务功能,海安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邀请南通市电子口岸负责人来海作业务辅导,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以软件园区为载体,组织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招引上海盈科集团电商平台运营项目入驻软件园区,与上海市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海安软件园获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

(三)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更有成效

精准组织招商活动。3月10日,全市招商引资誓师出征动员会后,组织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迅速奔赴招商一线,组织开展定点拜访。结合南通(无锡)投资促进周活动,在无锡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书记镇长招商周活动,洽谈推进项目25个,举办招商推介活动4场。按照南通(无锡、苏州、上海、深圳)投资促进周活动统一安排,累计梳理上报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及时制定市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方案,强化跟踪洽谈,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累计外出拜访项目32个。今年首次在苏州举办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合作恳谈会,邀请了300名嘉宾参会,区镇与13个苏州地区战略合作单位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市融媒体中心协作,实现活动微直播,现场点击率过1.8万人次,进一步提升海安知名度。各区镇及专业园区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00多次。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始终把项目招引放在头版头条,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实施重特大项目AB表动态管理制度,市主要领导定期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定期领衔外出招商,助推在谈重大项目快落户、快建设,表中6个重特大项目得以转化落地。三个市直属招商机构调整思路,主动作为,北京局开展“隔屏招商”“不见面招商”,强化跟踪落实,确保项目推动“不停歇”;上海局邀请裕禧投资、海尔婴童、中南高科、联想联科智慧等一批企业家来海安考察洽谈;广深局今年新签约的总投资20亿元精工智造产业园项目,已落户大公镇,一期用地150亩,将吸引一批优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园区,为我市产业提升、园区提档升级再添新的动能。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按照“精干高效、好中选优”的要求,着力打造200人左右的精干专业招商队伍,在上海、苏南设立专门招商机构42个。强化业务培训,举办2020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业务培训会。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海安市招商骨干能力提升暨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邀请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为招商骨干专题授课。督促两区实质化运行招商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专业人员,在国内产业重点集聚区开展靶向招商。

深化产业基础研究。围绕时尚锦纶、纺织丝绸、装备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等十大产业集群,进行系统化研究,定期向专业招商人员发布产业最新发展状况、行业龙头企业名单、产业链关键及缺失环节、重点项目需求等研究成果,提高招商的精准性。

(四)转型升级,商贸流通更有活力

市场消费氛围率先回暖。扣紧“六稳”“六保”,当好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的主心骨,全局累计出动近316人次,指导和带领全市56座加油站点、227家商场超市、41家有形市场、180家住宿宾馆和2211家餐饮场所等近3000家市场主体渡过疫情难关,市场保供平稳有序。精准施策强流通根基,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制定海政发〔2020〕18号、40号等系列“强市场主体、促消费回补”的政策措施,惠及全市住宿餐饮单位、限上零售企业、大型超市。顺利通过南通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项目阶段性验收工作,牵头组织政企携手保护价托市收购春蚕茧4300吨,奖补财政资金703万元,惠及4万蚕农,有效保护我市蚕桑业根基。多措并举促消费回补,开展“惠民生、促消费,幸福海安消费促进季”活动,先于周边县市,发放6轮680万元 “政府消费券”,覆盖全市近600家住餐零售单位,拉动消费3128.3万元,核销汽车137辆,社零指标实现领跑。组织中洋、鑫缘、品王等近25家单位40余件商品参加“记忆中的南通味儿”老字号·非遗嘉年华、“当燃南通·美好生活直播间”活动,3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海安品牌得到有力推介。

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公益活动持续落地,成功举办市“公筷公勺”行动启动仪式,大力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累计出动83人次,开展“文明城市大家创、志愿服务我先行”系列活动530小时,“建文明城、做文明人”入户宣传率达96%。现场督导常态长效,与万达广场等16家重点商超“一对一”结对,累计出动160余人次,持续开展4轮“问题清零周”,督促整改创建交办问题628条,整改率不断提升。加强部门联动,出动148人次,对城区7处废品回收点开展15次联合整治,成功取缔5处经营点。财力物力保障充裕,累计投入近6万元,布置各类广告屏22块,制作宣传物料3280余份,印制“公筷公勺”公益宣传册5万张,重点商超创建氛围愈发浓厚。

赢得电商、农商项目申报“双丰收”。精心筹划准备,积极对接协调,成功获评2020年江苏省农村电商示范县;婷婷食品、金旺农开、润思达食品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2020年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获批省财政资金417万元。

(五)一线攻坚,安全监管更加巩固

完善督查工作制度。强化领导干部“首责”意识、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研究制定《商务局党组成员、领导班子成员2020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实行局领导安全生产分片挂钩监督检查责任制度,局负责人带领全局16个科室,挂钩全市12家区镇(单位),负责商务系统安全检查督查。各负责人坚持安全底线思维,按照分工要求,落实检查标准,全局上下安全检查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共派出检查组43批次161人,检查成品油(含加油站)和商业场所(含批发市场)112家,发现隐患495处,整改400处;检查餐饮场所104家、发现隐患395处,整改306处。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今年来,在牵头组织成品油(含加油站)和商业场所(含批发市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两个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勇于担当,主动负责宾馆住宿业安全专项整治,制定并下发了《住宿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召开海安市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组织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签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为2156家餐饮场所统一制作了《非居民用户燃气安全使用信息公示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紧抓区镇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区镇全面排查辖区内商贸流通领域行业企业底数,建立“一企一档”,梳理隐患清单,做到逐个销号。截止目前,全市共摸排餐饮场所2156家,发现隐患4800处,整改4336处;加油站和商业场所193家,发现隐患787处,整改718处,区镇首轮普查率均达到100%。

注重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邀请安全专家集中授课,组织2期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春风行动”活动,全市有形市场、重点商场超市等160家单位负责人参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行动”、网上“安全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参加“应急之声”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篇节目录制。

(六)强基固本,党的建设不断夯实

机关党建取得实效。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将党建工作列入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强化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组织机关党支部书记学习《党章》《支部工作条例》等,支部班子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好党组班子示范带动作用,局党组与班子成员签订《商务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上半年集中学习6次,局领导班子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分别组织开展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研讨交流活动,形成心得体会文章42篇。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举办商务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勉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强化党性教育,“七一”组织党员干部赴营溪党支部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抗疫有我”专题演讲,局机关党支部书记现场述职晒答卷。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筹集捐款15200元。深化党建融合,与中行结对“银政共建”,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阳光扶贫”活动,筹措资金3.35万元结对帮扶李堡镇三里村、李灶村34户贫困对象。建强党员干部队伍,规范党员工作程序,外贸支部发展预备党员1名。组织开展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活动,8名党员获机关党工委表彰。创新党费收缴方式,运用“复兴壹号”APP,指导党员按期线上缴费。定期开展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生活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活动。

从严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召开党风廉政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组织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双聚双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制定了《海安市商务局2020年度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方案》。开展“5·10”思廉日、廉政算账月等主题教育,通过制作“亲情廉语”微视频、上党课和网上党纪法规知识测试等形式,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守好底线、不越红线。梳理了《市商务局领导班子“机关作风整治月”作风问题及整改清单》和《“机关作风整治月”个人作风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措施,形成长效化机制,努力打造“强定力、敢担当、快落实、勤为民、严守纪”的商务机关作风效能名片。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商务系统主要职能工作等,继续实施“清单式”精细管理,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个人,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督查推进常态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对标对表常态化督查,坚持每月重点工作督查制度,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快速落地、按序时推进。持续改进和完善机关绩效考评机制,加大开展风险防控建设工作的组织力度,继续完善修订《海安市商务局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实行星级化防控,推进各项工作规范落实。

“品质商务”效应放大。对外宣传工作成效卓著,上半年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网站及南通日报、海安日报等媒体录用稿件1074条。“海安商务”关注人数近5000人,今年来发布信息387条,累计点击量超35万人次,在海安政务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四。处置网络舆情6起,及时率、处置率、满意率均为100%。

二、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稳住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为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商务工作应有的贡献。

(一)重点再突出,全面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促进外资提质增效,在保证外资到账3亿美元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利用外资领域,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突出服务业利用外资和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水平。强化项目平台建设,以南通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为契机,持续放大开发园区主阵地功能,围绕建设国际化合作园区建设要求,推进中意海安生态园提档升级。完善外资企业人才服务平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作用,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建好用好境外委托招商机构,充分发挥华人华侨联谊会、海外同学会等桥梁纽带作用,聘请海外侨领为“招商顾问”,大力开展“以商引商”,集聚优质外资项目。

继续做大外贸总量,走访摸排全市外贸增长点,确保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元。开展外贸企业“破零行动”,加大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的招引力度,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注重发展外贸新业态,制定上报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方案,争取进入南通市试点工作站,实现跨境电商零的突破。引导企业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完善2020年“海安名品境外展”活动准备工作,积极推广线上数字展会,做好市本级出口信保统保平台推广与运用,为企业构建政策性金融保障。优进优出,借助保税物流中心平台继续做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着力补足短板,指导企业摸排可以纳入高新技术出口数据统计的企业名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10%。

促进外经转型发展,举办境外承包工程高级管理培训班、外经企业家沙龙、建筑业与央企、国企对接等活动,引导我市企业通过“借船出海”“抱团发展”等模式,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加大走访调研力度,探讨“走出去”新路径,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在外人员安全和项目顺利实施,护航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扩大对外投资总量,确保对外投资继续领跑南通,打造“全省一流”的对外经济合作综合服务平台。

推动服务贸易做大做强,加大龙头型服务贸易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挖掘培育重点企业,指导企业按要求上报服务贸易相关数据。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我市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置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加大招生力度,为我市服务贸易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资源再集聚,着力提升精准招商实效

密集开展招商活动。按照“重特大项目突破年”的活动要求,加大对苏州、无锡、上海、深圳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扎实开展“书记镇长招商周”、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投资促进周等活动。组织好“台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为市委“招商再出发”座谈会做好准备工作。强化与市融媒体中心的协作,以招商活动微直播为载体,提高海安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组织好2020海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工作,注重客商邀请的质量和层次。对照年初区镇招商活动计划,会同五大招商服务督查中心,督促区镇序时组织招商活动。

持续聚焦重大项目招引。充分发挥市直属招商局、区镇重大项目招引突击队的优势,强攻央企、国企、世界500强等重点企业,确保在招引总投资10亿元、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更大突破。落实苏通、锡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认真梳理我市与苏州、无锡产业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及重点项目,排出具体推进目标和招商方案,共同推动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的落户。指导区镇(园区)和市驻外招商机构,依托各自的特色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注重收集优质项目信息,结合“共引、共建、共享”项目的落户政策,全力推进重特大项目的招引。

优化专业招商队伍管理。按照省级开发园区管理体制优化提升相关要求,强化对两区招商队伍的整合、优化及能力提升。加大对苏南地区专业招商人员外出招商的督查力度,按照一、二类区镇在苏州、无锡地区有机构有固定场所的要求,督促区镇选优配强专业招商人员,精准对接世界500强、上市企业,招引优质大项目。组织好全市专业招商人员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改进招商骨干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招商理论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着重提升专业招商人员后疫情时期在招商形势、招商技能、产业布局、资金流动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扎实开展产业研究。加强对全市投资环境、政策、产业发展的研究,研究出台“决战双胜利 招商再出发”工作方案,明确招引方向,分析、制订重大项目招引策略,助推全市招商人员精准招商。继续围绕十大产业集群、七大专业园区,深化产业链条细分领域研究,绘制招商路径图,为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创新再提升,着力推动商贸流通加速复苏

促进社会消费加速复苏,持续开展汽车展销会、特色餐饮美食节、东部家具云端展销会、零售业主题店庆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力促社会消费主要指标呈现正增长,确保南通市“三个全方位”月度评估社消零指标实现第一。推动“海安中大街”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培育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做好发展“夜经济”文章,促进“百国百品”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健康运营,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加快流通业态创新步伐,,力争引进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知名连锁商业入驻海安,构建由万达广场、星湖001、中央广场和新通扬河生态区商业体构成的“一主三副”现代都市商业中心。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逐步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完成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迁建3个农贸市场。科学规划加油站点,按照市域范围内道路建设的发展情况,认真编制成品油分销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适度科学建设加气站、充电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继续认真做好成品油网点规划、布局、建设、经营等事项的职责工作。

三、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机关党委换届和机关纪委设立工作。优化支部设置,配优配强支部班子。围绕“班子示范引领好、组织生活落实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服务中心业绩好、党建阵地建设好、社会评价形象好”“六好”标准,精心培育全面过硬的“先锋支部”。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升级布置党员活动室、建好支部书记工作室。强化党组织书记管党责任,组织实施书记领衔机关党建创新项目,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努力形成“一支部一特色”。

丰富党建载体平台,提升“商务大讲堂”品牌效应。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建设和社科知识,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青年干部讲心得。做实“商务大讲堂”,以讲促学、以讲促用,每月开讲一次,课题内容涵盖面广泛,涉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历史、文学、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主讲人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拟定课题并制作课件。通过讲新思想、讲技能、讲与业务相关最新动态和政策,着力构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平台,让党建更好地在商务经济运行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商务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海安商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不断增强“商务大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加强结对共建,发展融合党建。精心谋划与中行等单位的党建共建,组织共上一堂党课、共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继续开展帮村帮户活动,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加大春蕾班支持力度,新增一个墩头镇“商务局春蕾班”,资助慰问困难学生。落实好“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试点任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阵地,把好方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规范线上线下言行,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助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发挥党组的核心作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认真修订《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持续完善商务系统廉政风险点“星级化”防控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约束权力,确保权力使用的公开、公正、透明。加强机关考勤制度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保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协调抓好双招双引、房屋征收、科技行等上级交办的中心工作,努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