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水利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总结及2021年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来源: 海安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0-12-21 16:32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的总体要求,主动对标争当南通市水利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细化目标任务,实化工作措施,强化行业监管,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为全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和支撑。市水利局在年中市级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中名列第6名。

(一)水利工程补短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创“十三五”新高

今年实施6项重点水利工程,总投入4.1亿,为“十三五”期间水利建设投入最多的一年。目前已完工项目包括农村河道疏浚及拆坝建桥(涵)工程、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海安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曲塘镇、李堡镇项目区工程、里下河险工圩堤加固工程、里下河圩口闸钢闸门改造工程,共计疏浚河道134条,新建河道护岸 33 公里,拆坝建桥(涵)192座,完成20公里圩堤培修达标和6公里险工圩堤硬质防护,完成80座圩口闸钢闸门改造,完成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海安市境内6座防洪控制闸更新拆建。

在建工程包括:(1)里下河圩口闸钢闸门改造工程,实施55座圩口闸、排涝站和闸站结合更新拆建,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的60%,年底前完工;(2)海安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大公镇、雅周镇、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项目区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标,明年5月底前完工。

(二)系统治水提质效,河长制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

推动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创新开展每月28号的“镇级河长述职日”活动,90多名河长参加述职。全市市级河长巡河421次,召开推进会235场次,交办问题121个,解决河道问题107条,镇级河长巡河7191次,解决问题13696个。持续开展“四清二拆一放”长效管护创新特色活动,对全市所有骨干河道及支流逐一进行“两违(违法圈圩、违法建设)”排查,排查出218处,已整治完成212处。加强生态用水调度,组织编制完成《城区串水活水方案》,城市防洪工程串水活水1.82亿方。各级河道保洁正常,放养鱼苗650万尾,新打造127条生态样本河道。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苏政办发〔2020〕40号),我市河长制工作受到表彰(全省仅4个地级市、6个县市区获得表彰,我市为南通唯一),河长办被省水利厅推荐申报“全国河长制先进集体”。

(三)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防汛工作早抓实抓。汛前组织对排查出的45项险工隐患和防汛薄弱环节实施销号式除险消险,落实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汛期启动一次防范台风Ⅳ级响应、一次Ⅲ级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运行,北凌新闸排水13.94亿立方,城市防洪工程各闸站排涝抽排涝水0.48亿立方,全市实现安全度汛。

水资源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新增34个取用水监控站点,实现对非农取水80%以上的用水总量、新增许可用水量的实时在线监控。加强地下水保护,实施取水井封填13眼、封存2眼,超额完成“十三五”省定封井任务。组织编制海安市应急水源深井应急备用水源,增强供水应急保障能力。加强新通扬运河海安水源地保护,已通过省级达标验收。

重点水利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实施完成新建海堤挡浪墙二期等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积极开展北凌新闸管理所省三级水管单位创建。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创建成果,实施完成贲家集泵站、北凌新闸安全鉴定项目。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筑施工领域“百日行动”,聘请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安全专家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水利系统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水土保持监管实现常态化。年内共计开展52个违法违规项目现场核查,发放水土保持限期补办通知书48份,完成水土保持行政审批13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8万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南通市验收。实施完成中央及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项目,联合发改委完成农业水价核定,督促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常开展工作,目前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已通过南通市级验收,我市代表南通市参加了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讨会并做典型经验交流。

水行政执法规范严格。坚持普法与执法并重,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5场,1000多人次参与。加强水行政执法,全面执行水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水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查处水事违法案件49件,江苏省水行政执法通榆河海安基地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水事秩序保持井然有序。

二、“十三五”取得突出成绩和经验做法

“十三五”以来,我市围绕省、市总体部署,以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总揽,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水利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为:5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1个约束性指标部分实现,5个预期性指标全部实现,2个预期性指标基本实现,2个预期性指标部分实现。五年间,我市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和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河长制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连续5年被评为省农村河道管护考核第一等次,被评为“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等。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高强度投入,发挥了抗旱排涝、生态用水等综合效益

一是防洪除涝能力得到稳步提高。流域防洪除涝方面,投入300万元建成海安市沿海防汛物资储备仓库项目,实施堤防管理所新建海堤挡浪墙一期、二期项目,共计新建海堤挡浪墙2.1km。区域防洪除涝方面,完成里下河圩区加固圩堤80km,拆建圩口闸、排涝站、闸站结合104座,改造160座圩口闸闸门,有力提高了里下河圩区防洪减灾能力。大公镇东部洼地防洪封闭圈基本形成。对通扬河沿线控制线建筑物14座闸涵、6座水闸进行了更新改造。完成焦港河(老通扬河-焦港北闸段)整治工程。实施完成县城“两翼区”重点区域防洪治理工程、开发区银杏花苑区域防洪治理工程。

二是农村水利建设取得长足实效。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共计疏浚河道县、乡、村级河道310条(段),总长310公里,土方410万立方。拆坝建桥(涵)959座。实施的小型水源建设工程、田间灌排沟渠工程、雅周现代农业园灌排工程。共计拆建更新灌溉泵站304座,维修灌溉泵站77座,新建防渗渠道283公里,铺设低压输水管道97公里,新建排水沟长度为25公里,配套建筑物17282座等。

(二)水利管理进一步强化,河长制等工作在全省领先

1.河长制工作在全省领先。推进河长制“升级版”全覆盖,共有18名市级河长、175名镇级河长和349名村级河长覆盖各级河道及所有沟塘,形成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先后组织实施打击电捕鱼专项行动、河道阻水障碍物清除专项行动、河道管理范围内“两违三乱”整治专项行动、19条重要河道及支河污染源攻坚专项整治等。全市共有3个镇获评省“水美乡镇”,34个村获评省“水美村庄”。2015-2019年我市在省骨干河道管护、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一类等次。2018年通过全国河湖管护机制体制创新试点县省级验收。2019年省考、市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达到66.7%,实现历史性突破。河长制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

2.防汛防旱应急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先后防御多次强降雨、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特别是2016年超过50年一遇的强降雨,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做到了大的洪涝无大灾,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完成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3.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理,组织实施农村水厂供水深井封填(停)地下水保护项目,封填深井36眼,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4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0.1亿立方米以内。完成19个省市级节水型学校、社区、项目的创建。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和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水利工作将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兴水战略思路,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一)快速推进冬春水利建设

及早谋划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农村河道疏浚(拆坝建涵桥)项目、圩口闸闸门改造项目、险工圩提培修达标项目,共计建设18条农村生态河道,整治农村河道、沟塘黑臭水体61条(处),疏浚河道河道34条,拆坝建桥(涵)156座,实施里下河圩口闸闸门改造171座,实施圩提培修达标15公里,新建圩提护岸2.5公里,总投入3.2亿,目前市政府已印发实施意见。其中农村河道疏浚(拆坝建涵桥)项目、圩口闸闸门改造项目、险工圩提培修达标项目确保在2021年6月底前完工,其余的项目在10月底前完工。

(二)持续加强以河长制为抓手的水环境提升

进一步打造河长制工作创新亮点,进一步压实市镇村三级河长治水责任和各河长联系部门的工作责任,实行“周通报、月点评、季督查、半年一推进、一年一考核”,确保“河长有压力、履职有动力、治河有成绩”。继续开展全市“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对河道“两违”消存量,控增量,对乱占、乱建、乱排整治开展“回头看”,实施长效化管理。加强各级河道保洁和边界河道协同管理,确保河长制工作继续在全省领先。

(三)继续强化水利管理工作

1.扎实做好防汛防旱工作。围绕以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为核心、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行业监管的总体思路,坚持底线思维和协作意识,加强汛前检查,修订完善方案预案,开展调度演练,加强抢险技术支撑,汛期科学调度,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发挥效益和度汛安全。

2.加强重点水利工程管理。按规范组织实施2021年维修养护项目项目。积极探索海堤管理新模式,力争打造南通市海堤管理示范引领点。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市属水利工程警戒区标识标牌的设置。进一步巩固安全标准化创建成果,确保市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创建。

3.严格水资源管理。组织编制“十四五”水资源管理保护专项规划、“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完成新通扬运河应急备用水源地长效管护年度评估和新通扬运河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验收。依托地下水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地下水位超红线预警机制。建立取水审批项目动态跟踪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广应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建立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4.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继续健全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开展规定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审批、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监管。

5.加强水行政执法。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不断丰富执法巡查和调查取证手段,运用遥感、视频、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水域和敏感河段实施动态监控,对水事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认真落实执法巡查监管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水土保持、水工程保护等巡查,通过事前监管,减少执法成本。加强违法案件查处,确保行政执法工作在全市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中保持第一方阵。

6.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纵深发展。

在202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进入常态化管理,做到日常管理服务、水量计量、水价核定、水费收缴、维修养护到位。进一步督促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常态化进行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监管,专业化实施工程维修管护,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设施运行使用和管理维护职责,推进农业供用水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四、“十四五”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海安水利工作将围绕江苏水利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改革发展总基调,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保障水安全为重点,以保护水资源为根本,以改善水环境为核心,以修复水生态为基础,以弘扬水文化为灵魂,法治思维,科学谋划,城乡一体,系统治理,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规划投资41.79亿元,其中,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投资17.69亿元、水资源供给利用、水生态保护建设投资17.65亿元,农村水利工程投资3.66亿元、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投资1.98亿元、水利改革建设投资0.80亿元。

(一)继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1.沿海防洪工程

实施海堤达标工程,对沿海一线7.2km海堤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达标建设。实施北凌新闸下迁工程。

2.区域防洪除涝工程

(1)全面完成里下河圩区达标建设。每年实施圩堤加固20公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全市107座圩口闸(含隔闸)、37座排涝泵站、10座闸站结合工程进行更新改造。

(2)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北凌河(中段护岸长40公里)、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如皋界段)综合整治工程、栟茶运河(如海运河-塔子里段长16公里)、东姜黄河(整治河长21.5公里)等4条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 拓浚丁堡河(如东海安界-海安东台界长15.145km)、江海河(如东海安界-北凌河段长3.4km),利用临海引江通道、北凌河为滨海新区送水。

(3)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项目区、大公镇项目区、雅周镇项目区河道整治。开展“十四五”生态河道建设,共整治县乡河道108条,新建河道护岸750.35km。实施新老通扬河连片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拟整治河道36条,整治长度约117.95km。

(4)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疏浚整治各级河道 400 条, 实施拆坝建涵(桥)400 座。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水美乡村建设,每年重点打造 6 条生态河道。实施红星灌区防洪除涝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计划,新建防渗渠45公里等。

(二)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

1.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监管。提升用水户在线监测率,实现非农用水户在线监测率不低于80%的目标。严格地下水保护,对现有取水井高标准完成井台标准化建设任务,封停深井20眼。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编制相应节水规划,加大节水载体创建力度,“十四五”期间创建节水载体25个,深入推进对用水大户、高耗水企业的用水审计和节水技改工作,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化。建立突发事故水资源应急调度机制。

2.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精细化管理、现代化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水管单位创建省级管理单位全覆盖,城市防洪工程运行管理中心创建成江苏省级三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大力推进执法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达到综合执法网络全覆盖、执法基地建设全覆盖、主要河道及重点水利工程执法管理全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日常巡查网络,水事违法事件得到有效遏制,执法保障能力达到全省前列。

4.加大水土保持监管。建立和健全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水保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与市行政审批、住建等部门挂钩的联席联动机制,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职责,将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范畴。

5.保持河长制工作领先优势。继续打造提升每月28日开展“海安市镇级河长述职日活动”升级版,健全探索实施市镇两级河长履职奖罚办法,进一步强化河长河长制工作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做好河长制工作样本示范区打造(河长制文化园),协同推动19条重要河道污染源治理的后续长效监管和各级河道的“三乱”整治,在19条重要河道及支河污染源攻坚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拓展至所有等级河道及沟塘,建立河道蓝线管理制度,河道管理达标率100%。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健全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市考断面优Ⅲ比例的提升,确保河岸共治形成合力,常态化运作。

6.强化防汛防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防汛防旱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全市防汛防旱决策指挥支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骨干河道、里下河圩区及县城区等高风险区洪水风险图编制,为防洪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完善各重点工程调度运行预案,完善全市、区镇、部门的防汛防旱总体预案和各项专项预案体系,并适时加强预案演练。加强防汛物资储备,逐年增加和更新物资储备,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调运能力。加强防汛抢险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应急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