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水利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 海安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2-01-19 10:24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创新实干争一流”改革发展总基调,践行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和治水新思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目前按序时进度完成,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今年实施5项重点水利工程,总投入4亿,目前都已进入扫尾阶段,年底前将全面完成。

1.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计划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38条,其

中县级河道1条、乡村级河道137条,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98%的工程量,项目实施完成后,全市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5%,该项指标在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中保二争一。

2.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计划整治农村黑臭水体38条(处),总投资1.2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95%的工程量。

3.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计划实施农村河道疏浚34条,其中县级河道1条、乡级河道2条、村级河沟31条,同步实施拆坝建涵(桥)156座,总投资2746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量。

4.里下河防洪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圩口闸钢闸门及启闭结构改造171座,实施险工圩堤培修达标15公里(其中新建圩堤护岸2.5公里),总投资4553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

5.中型灌区建设项目。海安市红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8200万元,分2021年和2022年两个年度实施,拆建灌溉泵站3座,整治输水干支渠22条34.9千米,新建护岸69.135km,巩固提升用水量测设施104套,更新改造灌区管理所一处和新建及改造防洪排涝自动化控制系统27套。目前已完成80%的工程量。

(二)水利管理能力稳步提升

1.防汛工作紧张有序。汛前围绕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主要引排河道塌岸设障、里下河圩堤及闸站险工、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防汛非工程设施维护等重点,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对检查出的度汛隐患实行销号式管理。各工程险工除险消险或落实临时应急度汛措施。防汛责任制、防汛预案、防汛物资增储补足、应急抢险队伍等非工程措施落实到位。汛期积极防御“烟花”、“灿都”台风、强降雨雨涝,强化监测预警预判,先后下达或转发防汛抗灾指令十多次,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Ⅳ级两次、Ⅲ级三次、Ⅱ级一次,科学调度城市防洪工程、北凌新闸、大公低洼地工程等,有效应对多次强降雨。全市未有大的洪涝灾害和工程险情发生,实现了安全度汛。

2.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强化河长履职,全市20名市级河长、175名镇级河长和349名村级河长覆盖各级河道及所有沟塘。聘任36名民间河长、19名企业河长、24名警察河长、72名医院河长,多领域参与巡河、治河、护河。市级河长巡河78次,召开推进会116场次,解决河道问题109个,镇级河长巡河1396次,解决问题4772个。每月28日定期举行“镇级河长述职日”活动,累计152名河长进行了述职。强化督办机制,下发市级河长、河长办交办单31个,约谈机关部门河长2名、镇级河长2名、村级河长1名。巩固护河长效机制,全年投入保洁费用5200万元,做好一二级及三级通航河道“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机制的提标扩面,逐步将界河纳入保洁范围,形成长效的机制。放养鱼苗20万尾,持续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打造生态河道100多条,年内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45%。与外县市建立了35条河的协同保洁治理机制,封堵入河排污口4个,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0处,东姜黄河等界河河道面貌得到持续改善。补齐水质问题短板,编制《海安市区域治水方案》,聚焦污染点源,对8个国省考断面河道及其支流进行污染源再排查,共排查处污染源183处,现已整治176处。

3.水资源管理规范严格。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控用水总量,压减地下水取水量,计划用水管理率达100%。强化对高耗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组织对2家纺织印染企业开展用水审计,对3家纺织印染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开展电子证照改革,完成存量纸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转换251张,完成率100%。强化水源地达标建设,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遗留的一户居民房屋已经签订拆迁协议并开始搬迁,委托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编制水源地长效管护评估报告。组织开展江海河、南北红星河、东西红星河、长角河、丁堡河、海溱河、串场河、瓦南河、东姜黄河等九条河道的生态状况评价,年底前可报评审。组织2家高耗水企业申报省级节水企业,会同教体局共同推进节水型学校建设,新增县级节水学校5家。扎实推进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申报省级节水型机关2家。全市高质量发展万元GDP耗水考核全市排名保四争三。

4.水土保持监管视线常态化。2021年度遥感监管违法违规项目认定及查处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查处疑似违法违规图斑共153个,发放整改通知书115份。截至目前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32项,完成海安市高新区与开发区拓展区域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审批工作。根据省、市的相关部署要求,组织调研和编制完成了《海安市“十四五”水土保持发展规划》。

5.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监管常抓不懈。加强工程建设过程质量和安全控制,组织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组织各单位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组织参加“水安将军”、《江苏省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等活动,多次取得优秀名次。落实水利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局属工管单位标准化全覆盖的同时,积极推进水利施工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列为合同条款。持续推进质量和安全生产检查,多层次、多阶段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检查,顺利通过南通市水利局质量考评。本年度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均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新开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

(三)水利重点改革向纵深推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常态化管理。统计核算2020年每一农田灌区的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金额,下达202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推进2021年农业水费预收工作。起草《海安市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实施办法》《海安市农业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实施2021年中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项目和2020年省级农田水利管护资金项目。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第二年,全市水利工作将以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兴水战略思路,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一)快速推进冬春水利建设

及早启动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实施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区域治水畅流活水工程、拆坝建涵(桥)工程、里下河圩堤培修达标工程、智慧水网工程,整治河道55条,实施拆坝建涵(桥)91座,里下河圩堤培修达标11公里等,总投资3亿。另栟茶运河综合整治工程、丁堡河江海河接通工程、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如皋界段、如海河-东姜黄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待省立项批复后实施。

(二)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强化城区、里下河圩区和大公镇东部洼地等重点部位防守,完善调度方案,科学调度工程运行,充分发挥好各类水利工程防洪除涝抗旱减灾效益,加强与应急、气象等部门的配合,确保安全度汛。

(三)继续依托河长制打好水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继续推行一二级及三级通航河道“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机制,三四级不通航河道“以河养河、生态保洁”机制。继续开展打击电捕鱼保护水生态行动。全面推广三、四级不通航河道及沟塘水上种植花卉、水下养鱼模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常态化实施水域监测、岸线开发利用监测,网格化管理机制覆盖流域性河道。加强涉水领域执法监管,有效遏制侵占河道管理范围新建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进一步完善河道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和效率。

(四)继续强化水资源管理

全面推进节水工作提质增效,围绕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推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认真落实好相关工作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强举措推动节水;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节水评价管理。会同教体局共同推进市级、县级节水型学校建设,强化学校日常用水管理规范化;科学制定建设方案,积极筹措实施资金,认真落实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支撑,要继续加强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完成海安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改革。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取用水项目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把关,加强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完善定额标准,按照水源属性和用水户类型,科学核定取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限,强化对用水户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五)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工作

结合水利安全生产实际,持续深入推进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活动。继续开展全媒体安全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参与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持续强化水利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执法查处,持续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违法行为的执法查处,对屡教不改的相关责任主体除按照上限进行处罚外,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一段时间内限制承接新工程;对安全条件降低、企业资质条件降低的,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降低企业资质、直至取消。通过充分利用行政执法杠杆力量,倒逼水利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建设,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