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新模式
来源: 海安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1-11-24 16:12 累计次数: 字体:[ ]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最基础工程,是农业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在建好的基础上被合理使用、长效运行,海安市水利局借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契机,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新模式,围绕“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管用得当、经费保障、持续发展”的改革目标,让农田水利工程在重建设的基础上,也要强化管护,真正让惠民工程惠聚民心。

2019年上半年,海安组织各区镇全面排查全市农田水利设施,按村统一登记造册,同时调查各设施权属情况。根据排查结果:海安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泵站3209座、农田输配水渠道4006.43千米,里下河防洪圩堤长698千米、排涝泵站378座、圩口闸557座。

一、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为了明晰产权,海安采取“一村一类工程发一证”的方式发放工程证,目前全市已发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证书200余份。对这些工程设施通过重新确认或产权转让等,现绝大部分已确权明晰,由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产权人,还有少部分产权仍归个人或相关企业,也都已确权发证,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工程所有者和管护主体责任。

二、明确责任,严明爱护职责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人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设施爱护主体,承担爱护责任。各区镇按属地承担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的主体责任。市水利局承担农田水利设施行业主管责任,驻各区镇水利站具体承担属地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监管职责。区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受产权人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承担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具体实施职责。各区镇协会均已健全了农田水利设施各级运行管护职责和工作制度,实际运行管护由区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再分解落实到各村分会、各灌区管水员、圩堤巡堤员等进行具体管护,均逐层逐级签订工作责任书,逐层逐级建立履职考核机制。

三、加强指导,规范协会建设

区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各类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具体责任组织和实施主体。协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完善《章程》、民主推荐、公开选举、民政部门登记等程序,规范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明确协会受产权人委托应履行在农田水利设施运行使用、管理保护和农业水费、各类补助计收和使用等三大职责。区镇协会基本要由5—7名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织管理能力强和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人员组成,协会会长、秘书长、片区管理员按选举和实际履职需要齐全配备,落实专门的办公场所。镇分会再下设各村分会,村分会由各村民委员会相关人员兼任;各村分会再选配各灌区管水员和圩区巡堤员,管水员每300亩农田配备一名,巡堤员每10KM圩堤配备一名。均明确协会人员、村分会人员和灌区管水员、圩区巡堤员等工资待遇等,均待遇兑现,与履职考核挂钩。

四、明确政策,落实管护经费

全市农田灌溉泵站和各级渠道等运行管护经费主要由按规定计收的农业灌溉水费予以保障,同时市政府明确市、区镇财政按每亩15元共同筹集管护补助经费“以奖代补”,用于农田灌溉泵站、各级渠道等的大修和更新改造。里下河防洪圩堤、圩口闸、排涝站等为农村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工程,所需运行管护经费按统一测算的经费标准,由市级财政、区镇财政和各村分别按60%、30%和10%的比例筹措落实,市级财政补助经费按市本级考核“以奖代补”拨付到各区镇。2020年度共拨付里下河圩区管护经费173.188万元,2021年上半年拨付里下河圩区管护经费85.941万元。经近几年的实际运行,全市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经费已能基本得到保障。

五、市场运作,专业工程维修

在市水利局、各区镇政府的共同督促指导下,各区镇

农民用水户协会按职责要求组织农田水利设施日常巡查和每年汛前汛后的全面排查,对巡查和排查的问题均逐一记录登记,全面动态掌握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惯例各区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每年汛前汛后都组织各工程维修养护,对损坏或老化严重的工程,都组织大修。工程维修养护和大修均由各区镇协会(或各村分会)编制实施方案,落实经费来源,再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有专业技能的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或服务组织等实施专业维修养护和大修。经近几年运行,实施效果良好。

六、强化监管,确保长效运行

到目前,根据改革推进要求,各区镇建立健全对协会、村民委员会的履职考核机制;协会建立对各村分会,各灌区管水员、巡堤员的逐级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待遇兑现、是否续聘直接挂钩。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建立对各区镇政府、驻各区镇水利站履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标准要求。近年来,通过这些监督考核机制的运转实施,有力保障了全部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体制,机制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效益发挥。

七 、典型示范,全面推进

海安以区镇为单位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了1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其中海安市城东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我市探索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试点区镇,于2020年度成功入选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

城东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不仅在制度层面规范协会建设,还主动作为,以“保姆式”服务,确保全镇农田水利设施常态化、高效化运行。在每年灌溉前对所有协会人员进行技能和安全培训,对镇区内所有泵站开展机电运行的安全排查并进行加油保养,对暴露出现的安全隐患一一整改,确保开车打水安全。灌溉期间,组建了三支专业化抢修队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储备适量农田水利设施零配件,以备不时之需。协会成立以来,先后更换了启动装备电柜60多台、电线电缆3800多米、更换水泵40多台套、维修130多台套,提高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确保灌溉不误农时。

海安市将以城东镇用水户协会为代表,做好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市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高质量建设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