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四举措推进“法援惠民生”工程
海安市司法局坚持以困难群众为中心法律援助理念,在服务阵地、方向、方式和质量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一季度共受理援助案件477件,常住人口受援率达万分之5.53。一是建强援助站点,实施一体服务。政法委牵头,与公、检、法在市公安局办案管理中心设立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采用跟班制与坐班制相结合,为速裁类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认罪认罚见证等服务。运行首月办理案件32件人。整合配强值班力量,实体化运行驻人社局职工法律援助站,一季度流转案件160件。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实施精准服务。主动对接民政部门,部署低保人员全覆盖走访和活动宣传,建立低保人员入保、涉诉告知引导机制。续推“五个一”助残项目,通过完善服务项目清单、配备家庭法律顾问等方式实施持续性帮扶。深化法援护“她”服务,多措并举保护“三养”类、家庭暴力等家事纠纷中受损害方权益,力争提供更多特色服务。三是探索项目下沉,实施广泛服务。与司法所及驻妇联、人社等援助站点联合推出360°惠企法律服务行、全生命周期婚姻家庭、法治庭院微课堂等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共建项目17个,以所、站为责任主体组织推进。建立项目库,组织项目检查、互评等活动,实行序时督查,通过项目“雁群”管理,努力为更多群众提供专业性、系统性法律服务。四是严格质量管理,实施规范服务。重新建设档案室,安装40平米密集架,夯实档案管理硬件基础。完善案件办理服务规范,给出源头指引。推行“择案制”“点援制”,综合运用专项检查、庭审旁听等方式,实施案件过程监管。持续推行与办案质量挂钩的差别化补贴制度,综合运用通报、分级补贴、严格年审等方式,强化办案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