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承担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有4项: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00件以上;培养发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不少于20名;共建法企对接平台,实现全市亿元企业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市级机关部门及镇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截至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23件;培养公职律师、公司律师25名;全市亿元企业均配备法律顾问;市级机关部门、区镇和23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除第一项法律援助按序时推进完成78%外,其余三项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法律援助提质扩面:严格执行《南通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办法》,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受援范围,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办案质量为重点,实施法律援助“名优工程”,树立法律援助“为民”品牌。截至11月19日,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340件,其中刑事辩护85件,民事代理1249件,行政案件6件。我市打造以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平台的“六位一体”劳动争议法律服务中心的做法,获省司法厅王君悦副厅长批示;市律师协会会长办结的南通首例食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江苏长安网报道;《“巡援”下村居》被江苏法制报报道。
“两公”律师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两办出台《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实施办法》,我局认真指导申报单位准确把握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条件、申请程序等,有序推进我市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落实。至目前,已完成公职律师机构申报15家,公职律师申请29名,公司律师1名。
法律顾问服务惠民:今年3月份,我局联合市发改委,对全市亿元企业法律顾问配备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列出重点服务对象148家。成立12348法律服务队,由分管负责人带队分工对接各区镇。组织资深律师成立了三大法律服务团,赴区镇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宣讲,推进亿元企业法律顾问配备工作,至当前,148家亿元企业均已配备法律顾问。
市级机关、部门、区镇法律顾问配备:结合“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全市分6个组分别对各机关部门、区镇法律顾问工作进行了督查。目前市级机关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均配备法律顾问,23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并建立238个法润民生微信群,实现与公安110微警务双微互动,叫响“海安110,为你护安宁;法润民生群,法律帮助您”品牌。召开与法院深度融合推进会,法润民生群内涵日益丰厚。今年以来,法律顾问通过面谈或微信接待群众咨询5664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7份,参与调解纠纷168件,举办讲座572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方面,部分机关部门、区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的单位,主动申请“两公”律师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在亿元企业法律顾问配备方面,少数企业前置性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仅满足于出了问题再请法律服务人员代理诉讼,对法律顾问的配备和使用不够重视。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对标找差,对已完成的事项加强规范、提高标准,对未完成的事项强化推进措施,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
1.继续推行法律援助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点援服务和流动服务等,完善“绿色通道”,加强对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一站式”服务,确保“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无盲区。
2.在已完成民生实事工程年度计划的基础上,持续宣传推介“两公”律师的培养发展工作,指导和推动具有专业人才的部门、区镇、公司落实“两公”律师制度。
3.加强与发改委、各区镇沟通与协调,持续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宣讲,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和专职律师进企业,帮助排查企业风险、完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负责人法律防范意识。
4.组织法律顾问培训,定期走访顾问单位,切实发挥法律顾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