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区动态

老中医薛锦云:德技双馨耀杏林

来源: 李堡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7-10 字体:[ ]

在李堡镇有这样一位众所周知却为人低调的老中医,他叫薛锦云,从小爱好医学。1952年,他毕业后即拜如东县名中医徐天真为师;1957年,他考入南通中医专科学校就读,因为勤奋刻苦、品学兼优,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被选拔深造,于1960年底毕业于南京中医大学师资班。提起薛锦云,认识他的人都竖起大拇指。

虽然已经88岁高龄,薛锦云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一身笔挺的衣服,行走不急不缓,举手投足间显示出一位老中医的从容、淡定,他微笑着说:“中医,养生是第一课。”早睡早起、饮食不贪,极有规律的作息,让他保持了清晰的思维。尽管去年做过手术身体偶有抱恙,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坐诊,数十年如一日。

医术精湛做人民的好医生

1996年,薛锦云到了花甲之年,办好退休手续后,仍心系患者,一直坚持坐诊,至今仍被李堡医院留用,聘作“专家门诊”。近日,滨海新区沿口村46岁的彭航英与邻居结伴前来看病,她说:“我们骑行十几公里来到李堡镇看病,很多年前在这里看颈椎病看好了,薛先生医术好,我们十分信任他。”

从学医、教学到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薛锦云都高度自律、刻苦钻研。前来求医的人甚多,平均每天接待、治疗患者超过50人。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攻读中医经典著作,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不孕不育等多种病症,疗效显著。东台市唐洋镇储某曾因误用庆大霉素,导致肾功能异常,在其他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后,他经亲戚介绍找到薛锦云处诊治,仅3天病人即好转,病人和家属感激万分、道谢不已。

薛锦云说:“行医,德字为先。”对医生这个职业要始终抱有崇高的敬意。古人云:德之深者,必以术造其德;术之精者,必以德固其术。为此,薛锦云对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详细检查、细心诊断、精心治疗,工作严谨求实、高度负责。夜里,只要病人家属叩响了他的家门寻求帮助,他就毫不拖延,披上衣服就走。他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把病人当亲人,彰显了医者应有的高尚的医德医风。

1966年,急性脑膜炎流行时,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薛锦云整整忙了五天五夜,只休息了片刻,救治了危重病人数百人。1976年霍乱病大流行时,他又率全体医生日夜忙碌,快速抢救,直至患者全部转危为安。

心怀全局为患者谋福利

薛锦云不仅是位优秀的医生,更是位称职的院长。1985年,他正式入党,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医术高超,多次获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表彰。2008年,他获评“南通市乡镇名中医”,任李堡医院院长时被评为“海安先进卫生工作者”。

2005年,他送医送药下乡,慰问五保户,《江海晚报》刊登了他的感人事迹。一位外地打工病员肾结石突然发作,痛苦难忍,无钱医治,薛锦云毫不犹豫地给病人垫付了药费,病人感激不已,治愈后出院不久,便送来一面锦旗。薛锦云不仅关爱病人、还时时惦记着老同事,逢年过节都不忘上门慰问退休老医生,送去慰问品,关心他们的退休生活。

20多年前的李堡医院地址偏僻、条件艰苦,医生宿舍还是红砖瓦房、潮湿阴暗,医生收入低。1987年,医院面临经济困难、职工工资发不出的困境,薛锦云当下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垫付了职工工资,自己仅剩维系生活的费用。他咬紧牙关,从不抱怨。共事的同事们深有感触:“薛院长当时主动选择与我们共渡难关,特别鼓舞士气。”在薛锦云心里,病人的利益、职工的利益远远大于个人利益。

地理位置偏僻是李堡镇卫生院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他多次为医院迁址奔波忙碌,时值党委、政府换届,他奔波忙碌坚持做了5年工作。规划、选址、建院,终于,在各方努力下,医院搬迁了。自此,李堡镇有了“河西医院”和“河东医院”的区别。如他所期,因交通便捷、硬件条件提升,搬迁后第一年业务量便猛然上涨,而此时他已退休,他说:“能在退休前办成这桩大事,努力没有白费,心里很满足。”

他用一生肩负着社会责任,忘我前行,从不懈怠。薛锦云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中医,其次才是一位将至鲐背之年的老人。数年来,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让他声名远扬。奉献,成了诠释他一生最好的注脚。